當露營成爲流量的代名詞,露營文化能否真正被理解,沉澱爲一種城市之外的生活方式,還需要更長時間。

從一位資深露營玩家,到“風格露營”的組織者,太格有物創始人徐虎見證了露營在中國從“小衆”晉升“頂流”的過程。

現代露營文化的歷史並不長。1908年,熱衷自行車旅行、會親手製作帳篷的英國裁縫托馬斯寫了一本《露營者手冊》,分享了自己多年積累的露營技巧和經驗。在那個汽車還沒普及的年代,露營愛好者只能用自行車、獨木舟、小艇、馬拉大篷車或者步行的方式攜帶裝備,用帆布在不同的地形上支起山脊帳篷。

十多年前,徐虎開始了傳統露營、戶外運動和復古騎行,他喜歡的事物,多少跟“現代露營之父”托馬斯有些重疊。積累了經驗之後,他想要組建一個平臺,把全國各地的露營愛好者挖掘出來,讓大家從孤獨的狀態聚合在一起,交流分享。

2012年,他離開互聯網行業,創立太格有物APP。太格曾以自行車生活媒體的形式組織起500多人,進行北京復古騎行。那次龐大的活動吸引了上百家媒體關注。那之後,太格的社羣平臺逐步擴大,圍繞露營文化,凝聚起一個穩固而多元的新生活方式羣體。

這幾年,徐虎組織了四場大規模的“太格露營”,參與者包括來自全國各地的露營玩家多達上萬名。在“太格露營”現場,設計師、藝術家、咖啡師、花藝師、美食美酒達人等不同領域的玩家貢獻出各自才能,形成了一個“生活風格市集”,從露營帳篷裝備、戶外傢俱、Vintage傢俱、復古雜貨、時髦穿搭到美酒咖啡,無一不包。

這幫會玩又願意分享的人,在一個聚集了同樣愛好者的圈子裏,將“風格露營”塑造成一種全新的戶外露營生活方式,更像是“露營”主題下一場沉浸於自然的生活節。

儘管露營火了,但中國的“風格露營”還處於起步階段,能將“風格露營”做成品牌的,國內僅有太格、天開等寥寥幾家而已。

所謂“風格露營”,在徐虎的解釋裏,比傳統露營的概念更廣泛,它囊括了露營、穿搭、美食、徒步、登山、釣魚、獨木舟、攝影、音樂以及手作等衆多活動,既包含了“精緻露營”和“搬家式露營”,也是一種與戶外和精緻審美相關的生活方式。

“露營的火爆在我們的預料之中,但人羣增長到如此巨大的規模,還是在意料之外。”徐虎告訴第一財經,露營在這幾年迅速破圈,不同年齡層和職業羣體玩家湧入,人們爭相購置時髦的露營裝備拍照曬到朋友圈,露營的相關消費也成爲消費升級的重要一環。

露營火爆,資本入場,給從業者帶來很多機會,也讓徐虎有了更多反思,“風格露營大衆化是好事”,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導大家去正確認知和體驗這一文化,而不是在新鮮感過後,又去追逐新的流行文化,最後變成露營生意(而已)。”

【對話】徐虎:安全是體驗露營的重中之重

第一財經:早在2016年,“太格週末”就發起過Cool Camping等線下活動,那時候國內的“風格露營”是什麼狀態?

徐虎:那時候還在啓蒙階段。大家對於露營裝備的學習,始於國外的網站和雜誌,然後在國內進行不斷嘗試,結合國情去融入和探索。

當時入駐國內的戶外品牌不多,能買到的裝備也比較少。代購也有一些困難,只能一點點收集。在真實體驗的過程中,也要根據不同的露營環境,去創造玩法,解決戶外複雜的問題。

更重要的一點是,我們在不斷犯錯中去總結和分享經驗,制定規則,避免後來的玩家犯同樣的錯誤,同時和我們一起遵守規則。

第一財經:2019年開始招募露營玩家,你看到了什麼趨勢?來的玩家都是什麼樣的人羣?

徐虎:第一次來參與的玩家還是以創意界人士居多。讓我們意外的是,第二次現場就來了2500多人。這些玩家來自各行各業,有和朋友來的、有帶父母和孩子來的,有帶愛人來的,大部分人對“風格露營”沒有很深的瞭解,就是想去嘗試、瞭解和體驗露營文化。

他們來了現場也不需要引導,像是無師自通,不管裝備如何,大家都玩得很開心。活動結束後,很多人來諮詢下一次活動什麼時候舉辦,這個現象讓我很堅定地相信,“風格露營”這種文化一定會變得火熱。

第一財經:以前我們說到露營,總是具有男性、戶外的調性,但今天我們再談論露營,想到的是社交網絡,比如露營場景在小紅書、朋友圈的爆火。你怎麼看露營在中國變得大衆化之後的特徵?

徐虎:之前有朋友分享過一個觀點,任何文化或者當下火熱的運動,假如十年之後他依然在體驗,甚至可以很輕鬆地找到一羣志同道合的人,那說明他是真的喜歡,而不是跟風。

“風格露營”本身就具備很強的社交屬性,很多人在體驗露營之後,跟我們分享了很多故事——因爲一次露營,父子間的親情更濃了,男生對女生表達了愛意,父母帶着孩子露營改變了教育方式,鄰帳的陌生人因爲分享美食而成爲朋友。

我相信,這些故事依然在不斷髮生。但是迴歸到線上社交平臺之後,露營的“社交”屬性又變成了另外一種方式:有人分享裝備,有人分享露營知識經驗,有人展示戶外生活的美好,也有人把露營當作一種流量密碼甚至商業工具。

第一財經:美國的露營歷史是伴隨着汽車普及開始的,日本在上世紀90年代也達到了露營人數的巔峯,日本的精緻露營風靡於2015年前後。相比之下,你對中國露營的歷史和過程有什麼觀察?

徐虎:“風格露營”本身就是一種舶來文化,國內更多是在歐美和日本發展成熟之後,汲取他們的經驗和文化,衍生出屬於我們自己的一套露營經驗體系。

這幾年,“風格露營”大概經歷了四個階段。首先是摸索階段,我們每週都在嘗試不同的玩法和裝備,實驗哪個更適合自己。

其次,大家經歷了重裝“搬家式露營”的階段,那時候是場景怎麼精緻就怎麼搭建。接下來又進入玩法探索時期,我們把穿搭、音樂、獨木舟、飛盤、瑜伽、騎行、Bushcraft等非常多的玩法和文化融入了進來。

那些最資深的玩家開始進入了“輕露營”的狀態,比如只攜帶少量精緻的裝備去戶外,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大自然,享受自然。對於大衆來說,則是剛剛入場。

從商業創意層面來說,這裏面有一個獨立的支線在一直髮展。比如國內的戶外露營裝備店鋪,無論線上線下都越來越多。其次,國內自主的露營裝備和服飾品牌、包括專業營地數量都越來越多。

第一財經:上海與北京的露營市場相比有什麼差異?

徐虎:如果拿性格來比喻的話,北京和上海有很大不同。對待同一種文化,北京人更喜歡鑽研,簡單說就是認準之後死磕到底。上海人的性格更喜歡追求新的,比如有一個文化正在流行,他會喜歡一段時間,但假如有新的文化誕生,他會接觸追求更新的。

這兩個城市各有優勢,上海的地貌豐富程度不如北京,但是從植被環境和水域資源來說更爲怡人。上海更多還是以露營營地的體驗爲主,或者去到周邊的杭州和蘇州。

第一財經:當露營被大衆、資本關注,也產生了一些問題。對露營在中國的未來發展,你最關注的問題是什麼?

徐虎:有兩個問題是絕對需要重視的:第一是安全問題,這是體驗露營的重中之重。但因爲不涉及任何利益和金錢,且反消費主義,所以真正去持續分享安全問題的媒體、商家、企業、個人,相對還是較少。露營的安全問題是需要時刻去普及的。

第二就是環保問題,如何做到“無痕露營”。今年“五一”之後,很多新聞報道都涉及了垃圾亂扔、破壞當地環境和草地的問題。今天我們開始進入全民露營的時代,每個人對環保的認知不一樣,難免會帶來很多環保問題。對大衆來說,加強“無痕露營”概念很有必要。任何文化想要健康發展下去,都要滿足可持續性,我們在露營時遵守自然法則、保護環境的同時,其實也是在尊重和善待自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