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缴翼飞 实习生战春阳 北京报道

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了4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从消费层面看,受4月全国多地疫情散发等因素的影响,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同比下降幅度高达11.1%。

基于此背景,新一轮促消费政策的出台呼之欲出。近期多地开始推出一系列发放消费券措施促消费。

在5月17日举办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每月谈”上,多位专家对此表示,短时间内消费者仍将普遍保持谨慎的消费预期,今年的消费回补压力较大,大力发放消费券很有必要。需要因地制宜制定发券的方式方法,给予消费者灵活用券空间,进一步释放消费动力。

消费回补压力加大

国家统计局5月16日发布数据显示,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483亿元,同比下降11.1%,当前消费市场面临着严峻下行压力。

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所长董超分析,从这一项数据指标来看,在一季度整体低增速、各地增降趋势不均衡的基础上叠加4月份的负增长,未来回补这几个月的亏空难度很大,当前的消费表现对今年实现GDP增长5.5%的目标造成了不小压力。

“疫情的不确定性对居民的消费预期冲击很大。”董超表示,疫情的反复多点散发,造成收入增速放缓、人员流动限制等因素使居民的各种消费行为变得谨慎,与此同时居民的预防性储蓄有增加趋势。中国社会科学院评价研究院院长荆林波也指出,不能低估疫情对消费预期的影响,对疫情缓和后短时间可能存在的“报复性消费”现象应持审慎的态度。

董超还指出,通胀压力对消费市场会造成扰动,如果国际粮价和能源价格继续上涨或者保持高位运行,输入性的压力未来有可能会对中国的市场价格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居民消费。

多地再发“消费券”

面对当前的消费形势,疫情初期兴起的消费券再次成为焦点。今年4月份以来,北京、浙江、广东、海南、福建、四川等省市推出本地消费券发放举措,涉及不同形式、不同商品类目。比如广州市在5月7日启动“羊城欢乐购”促消费活动,并正式发放了1亿元的政府消费券。成都市也将在5月20日发放共计264万张“520”消费券,发动金融单位和商户叠加优惠活动共计2.4亿元。

同时还有部分地区结合自身需求,有针对性地推出具体商品类目的消费补贴举措。比如北京市将在4月至9月发放超过3亿元、覆盖20类商品的北京绿色节能消费券。深圳从5月1日起推出“消费电子和家电购置补贴”活动,拿出1亿元用于补贴消费者购买消费电子和家用电器等产品,每人累计最高补贴2000元。而海南、湖北等地消费券使用领域主要聚焦文旅行业。

根据部分地区公布的消费券核销情况,发放消费券的确起到了撬动消费的作用。4月30日至5月1日,广西共有32.9万人领取“33消费节”惠民消费券,直接带动销售额3105.6万元,累计撬动杠杆比例1:13.5。海南省在4月30日首轮发放的49.25万张、面额总值2000万元消费券已核销1240.5万元,其中零售品核销率已达98.5%。

如何切实提振消费?

多位经济学家指出,发放消费券是政府提供给消费者直接的消费刺激,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具有复合功效。

董超认为,对于收入受到影响的消费者,针对特定消费场景发放的专项消费券,有助于降低消费困难的生活压力,缓解消费者谨慎的消费心理。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张永军指出,在鼓励消费举措的制定和落实上,地方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消费券的发放要根据地方自身情况由政府来确定发放规模、发放对象和具体方式,同时有必要向低收入群体定向倾斜。

对于如何提高消费券带来的促进效果,荆林波表示,数字化手段和定向发放是提升消费券效能的关键。张永军也指出,消费券发出后,应给予消费者相对充裕的使用期限,提供更为灵活的消费券优惠搭配方式,进而更好鼓励消费。

除了消费券举措之外,智能家居、康养领域、免税消费等也成为专家们提及的促消费新空间。

“促进消费增长最重要的还是要看疫情防控形势。”张永军表示,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全国消费随着疫情防控取得进一步成效,恢复的趋势已经显现,下半年的消费品市场有望达到更活跃的水平。

(作者:缴翼飞,战春阳 编辑:李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