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繳翼飛 實習生戰春陽 北京報道

日前,國家統計局公佈了4月份的宏觀經濟數據。從消費層面看,受4月全國多地疫情散發等因素的影響,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當月同比下降幅度高達11.1%。

基於此背景,新一輪促消費政策的出臺呼之欲出。近期多地開始推出一系列發放消費券措施促消費。

在5月17日舉辦的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每月談”上,多位專家對此表示,短時間內消費者仍將普遍保持謹慎的消費預期,今年的消費回補壓力較大,大力發放消費券很有必要。需要因地制宜制定發券的方式方法,給予消費者靈活用券空間,進一步釋放消費動力。

消費回補壓力加大

國家統計局5月16日發佈數據顯示,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483億元,同比下降11.1%,當前消費市場面臨着嚴峻下行壓力。

商務部研究院流通與消費研究所所長董超分析,從這一項數據指標來看,在一季度整體低增速、各地增降趨勢不均衡的基礎上疊加4月份的負增長,未來回補這幾個月的虧空難度很大,當前的消費表現對今年實現GDP增長5.5%的目標造成了不小壓力。

“疫情的不確定性對居民的消費預期衝擊很大。”董超表示,疫情的反覆多點散發,造成收入增速放緩、人員流動限制等因素使居民的各種消費行爲變得謹慎,與此同時居民的預防性儲蓄有增加趨勢。中國社會科學院評價研究院院長荊林波也指出,不能低估疫情對消費預期的影響,對疫情緩和後短時間可能存在的“報復性消費”現象應持審慎的態度。

董超還指出,通脹壓力對消費市場會造成擾動,如果國際糧價和能源價格繼續上漲或者保持高位運行,輸入性的壓力未來有可能會對中國的市場價格產生影響,進而影響居民消費。

多地再發“消費券”

面對當前的消費形勢,疫情初期興起的消費券再次成爲焦點。今年4月份以來,北京、浙江、廣東、海南、福建、四川等省市推出本地消費券發放舉措,涉及不同形式、不同商品類目。比如廣州市在5月7日啓動“羊城歡樂購”促消費活動,並正式發放了1億元的政府消費券。成都市也將在5月20日發放共計264萬張“520”消費券,發動金融單位和商戶疊加優惠活動共計2.4億元。

同時還有部分地區結合自身需求,有針對性地推出具體商品類目的消費補貼舉措。比如北京市將在4月至9月發放超過3億元、覆蓋20類商品的北京綠色節能消費券。深圳從5月1日起推出“消費電子和家電購置補貼”活動,拿出1億元用於補貼消費者購買消費電子和家用電器等產品,每人累計最高補貼2000元。而海南、湖北等地消費券使用領域主要聚焦文旅行業。

根據部分地區公佈的消費券覈銷情況,發放消費券的確起到了撬動消費的作用。4月30日至5月1日,廣西共有32.9萬人領取“33消費節”惠民消費券,直接帶動銷售額3105.6萬元,累計撬動槓桿比例1:13.5。海南省在4月30日首輪發放的49.25萬張、面額總值2000萬元消費券已覈銷1240.5萬元,其中零售品覈銷率已達98.5%。

如何切實提振消費?

多位經濟學家指出,發放消費券是政府提供給消費者直接的消費刺激,在目前的經濟形勢下具有複合功效。

董超認爲,對於收入受到影響的消費者,針對特定消費場景發放的專項消費券,有助於降低消費困難的生活壓力,緩解消費者謹慎的消費心理。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張永軍指出,在鼓勵消費舉措的制定和落實上,地方政府的作用至關重要,消費券的發放要根據地方自身情況由政府來確定發放規模、發放對象和具體方式,同時有必要向低收入羣體定向傾斜。

對於如何提高消費券帶來的促進效果,荊林波表示,數字化手段和定向發放是提升消費券效能的關鍵。張永軍也指出,消費券發出後,應給予消費者相對充裕的使用期限,提供更爲靈活的消費券優惠搭配方式,進而更好鼓勵消費。

除了消費券舉措之外,智能家居、康養領域、免稅消費等也成爲專家們提及的促消費新空間。

“促進消費增長最重要的還是要看疫情防控形勢。”張永軍表示,從目前的形勢來看,全國消費隨着疫情防控取得進一步成效,恢復的趨勢已經顯現,下半年的消費品市場有望達到更活躍的水平。

(作者:繳翼飛,戰春陽 編輯:李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