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婦炎潔電商官方旗艦店中的一款名爲“玫瑰滋養洗液”的女性私處用品宣傳圖上。圖中寫道:“中日韓三國社會調查顯示:83%的男性不願意給伴侶口愛的原因竟然是太黑太難聞下不去嘴”,而這款產品則可以“洗出少女粉”,讓女生“變白後自帶女神光環”……

雷達財經出品 文|張凱旌 

近日,女性私密護理品牌婦炎潔因一條廣告被指侮辱女性,衝上了微博熱搜。

雷達財經注意到,該廣告曾出現在婦炎潔電商官方旗艦店中的一款名爲“玫瑰滋養洗液”的女性私處用品宣傳圖上。圖中寫道:“中日韓三國社會調查顯示:83%的男性不願意給伴侶口愛的原因竟然是太黑太難聞下不去嘴”,而這款產品則可以“洗出少女粉”,讓女生“變白後自帶女神光環”……

“不僅是低俗不適,而是違背了醫學常識,根本是爲了掙錢而進行的虛假宣傳,具有誤導性,是僞科學。”評論區中的一條高贊評論,說出了不少網友的心聲。

對此,5月17日婦炎潔方面回應稱,公司高度重視,產品已經下架,內部正在徹查。5月18日,江西樟樹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員則透露,已經收到了省級轉辦函,並交由執法大隊,之後將會立案調查。

值得注意的是,婦炎潔背後是以營銷手段聞名的上市公司仁和藥業,除婦炎潔外,仁和藥業還曾推出優卡丹、閃亮滴眼液、可立克等現象級產品,但同時營銷費用過高、貼牌產品佔比過重也讓公司飽受核心競爭力不足的詬病。

在發展歷程中,仁和藥業多次捲入虛假宣傳爭議。

婦炎潔打“擦邊球”,律師:產品下架仍應處罰

“我用婦炎潔,洗洗更健康!”2003年,一條由付笛生夫婦拍攝的婦科洗液廣告,讓婦炎潔這款產品正式進入大衆視野的同時,也讓其在未來的一段時間成爲國內洗液市場的一匹黑馬。

適逢國內女性自我保護意識增強、消費能力提升,消費和健康觀念發生轉變,以清潔護理、日常保健爲目的的消費衍生出了新的市場需求。2005年後,婦科用藥的市場規模迅速擴大,婦炎潔則抓住時代紅利,先後請到袁詠儀、林心如、鳳凰傳奇等明星爲其代言,藉此完成了蛻變。

數據顯示,至2012年,婦炎潔已經躍升爲潔爾陰之下的第二大洗液品牌,以銷售額計,其市場份額達14.27%,與潔爾陰合計在全國婦科洗液市場佔比超50%。

發展至今,婦炎潔已不僅僅是單純的婦科洗液產品,其還延伸出內褲洗液、衛生巾、私密養護等多系列,以及洗液、凝膠、泡沫、栓劑等多劑型產品線。

而此次涉事的則是婦炎潔的鼻祖產品——洗液中的一種。

雷達財經搜索發現,雖然婦炎潔方面已將相關產品下架,但目前婦炎潔醫療器械京東自營店仍能找到一款名爲“伊斯蜜 婦炎潔 女性婦科私處玫瑰洗液”產品的介紹。

值得一提的是,該產品仍有打“擦邊球”的嫌疑。其在商品介紹中提到:“女人,要盈的健康!男人,纔會臣服!”、“學習屈膝俯首,是男士的必修課!你難道不希望,讓他始終熱血沸騰,欲罷不能的只有你?”

這與此次被質疑侮辱女性的“太黑太難聞下不去嘴”、“洗出少女粉”等內容如出一轍。

一位婦產科主治醫師在論壇中表示,變黑與性經驗無關,更多是少女成長和性成熟的標誌。“你一個洗劑,又不是漂白劑,洗禿嚕皮了也不能變粉,幹嘛非要打這個擦邊博眼球?”

此外,網友們對宣傳圖中“中日韓三國社會調查”也頗有微詞:“爲什麼要扯上日韓?數據是編出來的嗎?”

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於鯤對雷達財經表示,根據《廣告法》第十一條和第二十八條, 廣告使用數據、統計資料等引證內容的,應當真實、準確,並表明出處。使用虛構、僞造或者無法驗證的統計資料、調查結果等信息作證明材料的,構成虛假廣告。因此,如果產品宣傳圖中的數據是編造的,則違反了法律的規定。

於鯤還稱,根據法律的相關規定,此種廣告宣傳針對女性私處變黑的描述是存在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內容欺騙、誤導消費者的,會被認定爲虛假廣告。

“因公司違法行爲已經產生,並且造成了惡劣社會影響,即使及時下架,降低影響,但仍會根據《廣告法》第五十五條規定,調查覈實後,做出相應處罰。”

洗洗不一定更健康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婦炎潔首次陷入爭議。

早在2009年衛生部發布的第7號公告中,婦炎潔就作爲67種涉嫌“宣傳療效,欺騙和誤導消費者”的不合格消毒產品之一,榜上有名。

2013年,人民網也曾撰文質疑婦炎潔的真實效果,這款產品在當時正陷入誘導女性頻繁使用“治療”炎症的爭議。

文中提到,婦炎潔在外包裝生產企業衛生許可證號一欄,寫着“贛衛消證字(2010)第0003號”的字樣。而根據國家《消毒管理辦法》,“衛消證字”批號用於消毒產品,主要用於殺滅或清除傳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同樣屬於“衛消證字”的還有洗手液、溼紙巾、衛生棉、紙尿褲等產品。

但婦炎潔不僅在電視廣告中多次提到“苦蔘、百部、蛇牀子、黃柏 ”等中草藥,更是在電商網站的產品適應範圍赫然寫着“用於女性陰道炎、外陰炎、男性龜頭炎、包皮炎、陰部溼疹、肛門、生殖器疣、外陰潰瘍、女性白帶異常等症狀的皮膚黏膜消毒”,讓不細心的消費者很容易解讀爲對上述疾病有治療效果。

此外,彼時“婦炎潔洗液”在京東的銷售頁面上,還被直接標註爲“抗菌消炎藥”,這也涉嫌違反《消毒產品標籤說明書管理規範》。

雷達財經注意到,目前婦炎潔在電商平臺中的商品描述已不再是這類容易引人誤解的宣傳內容,而是直截了當地說明“適用於女性對私處的清潔、護理”。

在此基礎上,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婦產科楊慧霞教授曾指出:“一般的女性日常根本沒有必要使用這類消毒洗液,這不但不能預防婦科炎症,反而容易破壞陰道自身的天然防禦功能,破壞陰道內環境的酸鹼平衡,引起陰道菌羣失調,造成陰道炎甚至盆腔炎等更嚴重的炎症。”

不過,婦炎潔的宣傳手段並未就此終止。據紅商網發佈的報道,婦炎潔2014年開始做起了微商,由袁豔平擔任事業部總裁。2017年,一款名爲“納米銀蜂膠女性抗菌凝膠”的產品上線,在代理們的口中,這款產品不僅能治療白帶異常、宮寒、調理經期,甚至HPV患者用了三個月後都能轉陰。

如此神乎其神的功效,配以先交費拿貨、靠拉人頭享受分利資格、以直接或間接發展下線的人數作爲計酬返利依據的特徵,引發了涉嫌傳銷質疑。

重營銷、代工,成違規大戶

除了婦科洗液,仁和藥業旗下的其他產品也是違規的重災區。

作爲仁和藥業的創始人,楊文龍率領公司在21世紀初推出的幾款產品堪稱“家喻戶曉”。時至今日,很多80、90後的腦海中都會浮現出宋丹丹“家有兒女,常備優卡丹”、周杰倫“誰用誰閃亮”、陳道明“治感冒,就用仁和可立克”的廣告。

在楊文龍廣告轟炸的戰略下,仁和集團的業績節節攀升,公司不僅成功借殼九纖化工上市,股價也頗受資本市場青睞,一度在55個月的時間裏翻了32倍。

但對營銷的過度投入,也讓公司忽略了對新產品的研發。很長一段時間內,公司的財報中甚至都未提及具體的研發費用數額,對比之下,2007年仁和藥業的銷售費用就已超過了2億元。

很快,仁和藥業的主業就陷入了增長乏力的窘境,而公司則將大舉併購和試水OEM(代工)作爲解決問題的突破口。

2009年開始,仁和藥業相繼收購了江西製藥、樟樹製藥、藥都藥業、元生堂、隆安堂、中盛藥業、禹欣藥業等10多家公司,合計耗資約爲20億元。

2012年,仁和藥業開始接觸OEM,至2020年公司貼牌產品貢獻的收入已經達到了總營收的一半。如今在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上,貼着仁和藥業商標的產品五花八門,從面膜、祛斑霜到潔面乳、減肥藥應有盡有。

“我們的藥品裏頭,45%是中藥,55%是西藥,約50%的藥品是貼牌的。”有仁和藥業工作人員在2022年接受採訪時透露。而仁和藥業自己能拿得出手的品牌,卻還是婦炎潔、閃亮、優卡丹這些20年前的“老本”。

爲了賣出種類繁多的商品,仁和藥業還打造了一支龐大的銷售團隊。截至2021年末,仁和藥業在職員工的數量爲7055人,其中銷售人員高達4132人,佔比高達58.56%,是生產人員的3.3倍。與之對應的是,2020、2021年,仁和藥業的銷售費用分別達到5.79億元、5.96億元,是同期研發費用的14.56倍和11.43倍。

值得注意的是,貼牌生意在提升公司業績的同時,也因質量管控不力、誇大宣傳、套牌等亂象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品牌力的快速消耗。

2012-2013年,先是可立克深陷毒膠囊事件;緊接着閃亮滴眼液被曝出含防腐劑;優卡丹也未能倖免,其被指對兒童肝腎有毒。

2016-2019年底,仁和藥業子公司江西製藥因生產、銷售劣藥等問題被南昌市、江西省食藥監局、南昌縣市監局行政處罰多達10次。其他如仁和藥房網(北京)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江西江制醫藥有限責任公司等的子公司也遭到了多地藥監局的多次行政處罰。

2020年,仁和旗下仁和匠心品牌的“HP牙膏”還因打出了“清除幽門螺旋桿菌牙膏”、“抗幽門螺旋桿菌正品”等宣傳描述,而其產品生產許可證號爲“妝”字號,違反了化妝品不得以暗示方法使人誤解其效用,不得使用醫療用語、宣傳醫療效用的相關規定,被質疑涉嫌虛假宣傳。

2021年,仁和藥業又有多家子公司因出現環保問題被行政處罰,相關問題包括涉嫌通過篡改、僞造監測數據等逃避監管的方式排放水污染物、排放的廢水中總氮超標等。

“營銷大師”癡迷追逐風口

除了押注貼牌,楊文龍近年來的頻繁跨界也吸引了不少投資者的關注。

2014年,仁和藥業喫準國家出臺非處方藥網售政策的行情,開始迅速切入醫藥互聯網產業鏈,至2015年公司已經完成了對叮噹醫藥和京衛元華的控制,彼時“叮噹大健康生態圈”的設想一度顯露雛形。

但好景不長,持有叮噹快藥近3年後,仁和藥業將其60%股權作價6636萬元賣給原股東,虧損近600萬元,自此宣告醫藥電商佈局失敗。

楊文龍類似的手筆還有很多。P2P興起時,仁和藥業進軍金融做小貸;疫苗賽道興起後,仁和藥業又進軍生物醫藥領域做疫苗;2019年工業大麻站上風口時,仁和藥業還定向增發8.66億元,用於工業大麻綜合利用產業項目。

2020年7月,仁和藥業甚至還計劃嚮明月仁和礦泉水廠項目和中藥前處理及提取項目投資8.2億元。

但這些淺嘗輒止的嘗試,都難言成功。據仁和藥業2021年年報,公司定增再融資募投的工業大麻產業項目,截至期末投資進度僅爲8.94%,遠低於預期。仁和藥業相關人士對媒體表示,仁和翔鶴工業大麻綜合利用產業項目目前不會再投入了。

綜合來看,目前最有希望爲仁和藥業業績增色的,或是2021年切入的醫美、大健康產業。“我們去年收購了7家大健康類公司,其中5家商業公司,2家工業公司,這裏頭給公司創造利潤最大的是功效性化妝品。”某仁和藥業工作人員透露。

不過,這部分業務也加劇了公司對貼牌的依賴。據報道,目前仁和藥業大健康板塊,六成都是貼牌。

而貼牌產品除了會打擊品牌,也會影響毛利率。2021年仁和藥業的綜合毛利率爲37.97%,但前述相關人士透露,全部貼牌產品的毛利率平均不足30%。

雷達財經注意到,公司在發展戰略上的頻繁變化,已經影響到了投資者的信心。截至5月18日,仁和藥業股價較2015年高點跌超6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