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兩宗收購案顛覆醫療信息化系統價值的認知。4月,微軟以160億美元的價格拿下Nuance Communications,其代表產品之一是語音病歷;12月,甲骨文宣佈將以283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美國醫療IT企業Cerner Corporation,其業務覆蓋醫院前中後臺管理。

這讓國內的醫療信息化行業再次站到聚光燈下:國內醫療信息化行業現狀如何?是否還有機會?

相比之下,國內的醫療信息化行業起步較晚,發展至少落後其20餘年的時間。自2000年醫改全面啓動,我國纔開始投身於HIS(醫院信息管理)等前臺業務的基礎信息化設施建設,而且由於支付體系等原因,剛需性不強,因此發展極爲緩慢。

2009年,新醫改開啓,推動了圍繞前臺業務的醫療信息化升級迭代、更多場景的延伸如電子病歷等,助推行業進入到2.0階段。2018年醫保局成立,支付體系的改變,讓醫療信息化建設迎來相對快速的發展。

而2019年疫情的影響,導致醫療體系對信息化的剛需性增強,醫保支付壓力也加速了國家對醫院信息化水平提升的推動,政策開始密集發佈,而且要求更爲具體。國內醫療信息化行業再次迎來加速期。

據《2020醫療信息化發展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醫療信息化行業規模達1049億元,預計2022年其市場規模將達1576億元。而據艾瑞建模數據,2022年醫療核心軟件市場規模爲323億元,因此醫療信息化行業仍有巨大市場機會。

- 2018-2022年中國醫療信息化市場規模預測(億元)-

現階段醫療信息化建設的機會主要集中於哪些領域?這些領域市場有多大?發展現狀如何?如何抓住機會切入?如何建立壁壘?

爲解答這些關於醫院信息化建設的疑問,我們採訪了

雲啓資本董事總經理 馮瑤

蓬淶數據創始人兼總經理 王志剛

墨安科技創始人兼CEO 司明

傳世般若創始人 楊心溥

峯禾科技創始人 劉言兵

凡卓資本副總裁 周怡

本期核心觀點展示

1.現階段,醫院信息化仍是醫療信息化發展核心。

2.醫院體系特殊複雜,多爲專精垂直軟件,通用型軟件較少。

3.前臺診療側發展相對成熟,行業格局已基本確立,中後臺運管側仍有巨大機會。

4.相對於前臺診療側,中後臺運管側建設週期將提速10年。

5.醫療信息化創業,4個重點維度:團隊認知、產品能力、交付水平、進入能力。

醫院信息化仍是主戰場中後臺運管側更多機會

醫療信息化即醫療服務的數字化、網絡化、信息化,醫療是各行業信息化建設中相對比較複雜的,涉及衛健委、各級醫院、醫保、藥企等多方利益主體,主要包括醫院信息化、臨牀信息化、區域信息化、醫保信息化以及藥品流通信息化。

而據我國財政部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衛生總費用突破7萬億,其中醫院信息化預算佔比超過1%,即700億元,按照年化10%的增長計算,預計2022-2023年醫院信息化市場將突破千億。對照2020年中國醫療信息化1049億元行業規模可推測,醫院信息化佔比近70%,仍是目前信息化廠商的主戰場,且保持着快速增長。

醫院信息化爲以醫院爲主要應用場景的各類信息系統,核心在於優化提升醫院服務流程和運營質量,主要包括前臺診療側中後臺運營管理兩大部分。前臺診療側主要涵蓋HIS(醫院信息管理)、CIS(臨牀信息管理)、數智中心等,而後臺運管側則主要包括HRP(醫院資源規劃)系統及部分執行類軟件。

前臺診療側的HIS是醫院的基本信息系統,主要集成了門診、急診、檢查檢驗、住院治療等核心醫療流程,也是建設其他各類信息化和智能化系統的基礎。CIS則指各類影像檢查系統PACS、各類實驗室檢驗系統LIS、電子病歷、專家診療系統,以及集成平臺和臨牀數據倉庫等。後臺運管側的HRP主要包括績效考覈、預算與成本覈算、會計、決策、辦公自動化、人力資源管理等部分。

目前,醫院信息化前臺診療側信息化建設已基本實現全國覆蓋,市場向頭部玩家聚集,從市佔率來看,IDC《中國醫療行業IT解決方案市場預測,2018-2022》顯示TOP10企業市佔率超過50%,排名第一的東軟集團市佔率達13.9%,衛寧健康、創業慧康其次,市佔率分別爲9.3%、5.7%。

據瞭解,目前二三級醫院通常採用一體化廠商,建設有較爲完備的HIS系統,一級及未定級醫院的滲透率相對較低,且應用的功能模塊簡單。

CIS不同系統適用於不同科室,更爲模塊化,醫院根據自身需要引入相應模塊。因此醫院內部不同科室系統可能由多個廠商提供。CIS中一些子系統如電子病歷,也已產生可獨立上市的頭部企業,如嘉和美康等,此外還有多家企業已啓動IPO。另外一些HIS廠商也在以HIS爲核心向CIS滲透。

雖然前臺診療側信息化也迎來了升級換擋期,普遍存在版本陳舊、場景功能缺失等問題,不再能滿足醫院的需求,急需向數字化、智能化升級,並進行雲化迭代。

但前臺診療側頭部玩家優勢明顯,第二梯隊競爭則極爲激烈,僅從事HIS系統業務企業在全國就有近100家。

頭部玩家以衛寧健康爲例,其創立至今已20餘年,是我國醫療信息化行業頭部廠商。最初以HIS軟件切入醫療行業,逐步向CIS滲透,2016年起,基於醫療信息化和服務開始佈局互聯網+醫療健康領域,2018年起集中優勢資源研發新一代產品WiNEX,實現數字化的底層架構,讓醫院能適應複雜多變的應用需求和業務場景,打造線上線下融合、雲端協同、開放互聯的醫療服務生態。2021年起以醫療機構的全面數字化爲基礎構建“衛寧數字健康平臺”,支撐醫、藥、險等資源在數字空間交融,賦能醫療健康全生態。

同時,衛寧健康的研發投入持續增加,2020年達到4.71億元佔營業收入的比例爲20.76%。在商業模式上,衛寧健康已形成了多元化的交付方式,爲客戶提供靈活的配置解決方案。醫療衛生信息化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6.76%,其中核心產品軟件銷售及技術服務業務收入合計佔營業收入的比重爲73.18%,同比增長20.99%;硬件銷售業務收入佔營業收入的比重爲20.56%,同比增長3.55%。互聯網醫療健康業務收入佔營業收入的比重爲6.64%,比增長83.82%。

覆蓋較爲全面的產品體系,相對成熟的商業模式,以及不斷增加的研發投入,讓其在市場方面也擁有巨大的先發優勢。截止2019年底,其服務醫療衛生機構用戶已超過100萬家,其中三級醫院用戶2700餘家。

衛寧健康財報顯示,2020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2.67億元,同比增長18.79%;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4.91億元,同比增長23.26%。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務醫療衛生信息化行業、互聯網醫療健康行業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1.14億元、1.50億元;佔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爲93.27%、6.64%;同比增長分別爲16.76%、83.82%。

相對前臺診療側而言,中後臺信息化建設國內醫院覆蓋率明顯不足,雲啓資本董事總經理馮瑤表示,“目前中後臺運管側雖已經出現一些增長較爲快速的企業,但未形成大規模複製,行業裏還沒有出現明顯的頭部玩家,行業整體單模塊覆蓋率不足10%,因此現階段醫院信息化的機會更多的存在於中後臺運管側。”

醫院體系具有獨特性,信息化以專用型軟件爲主

目前的HRP平臺主要包括以績效考覈切入的人力管理系統、以成本預算管理切入的財務管理系統、以設備物資管理切入的供應鏈管理系統等產品。現今,市場上也出現了以單一模塊爲核心切入點,向中後端運管側全流程管理過渡的一體化平臺,並逐漸轉向經營優化及戰略管控,輔助不同類型醫院客戶實現精益運營。另外還有部分執行層智能化系統,這部分則以通用型居多。

- 醫療信息化系統概況 -

對於中後臺管理側的機會,凡卓資本副總裁周怡表示,不外乎於三點“管人、管財、管物”,而這三項又是關係較爲緊密的。“對於醫院和行業而言,更理想的狀態是中後端運管側如前端HIS一樣,採用一體化平臺系統進行管理,不過目前還未出現較爲完整的一體化平臺。”

現階段HRP市場整體較爲分散,賽道玩家規模普遍較小,大部分尚未樹立有認知及持續投入意向的核心客羣。相對於已形成較爲完整成熟服務體系的前臺診療側,我國中後臺運管側明顯還在探索階段,那麼美國等發達國家的運管系統,對國內是否有參考價值?

馮瑤對小飯桌表示,我國的中後臺運管目前無法與美國等發達國家醫療信息化產品直接對標,因爲支付體系有着本質的區別,而且我國的醫院信息化仍落後美國等發達國家近20年左右時間。“但另一方面,美國等發達國家產品結構及背後的管理邏輯是具備一定的借鑑意義的。”

“不僅是無法與國外醫院運管系統直接對標,國內其他行業的運管系統也無法直接應用到醫療體系當中。”周怡強調,“我國的醫療體系的評價機制,與其他行業完全不同,很難通過工時等簡單的評價標準去激勵醫務人員,而且他們還承擔的不同程度的風險,也無法用簡單的經濟價值來衡量,因此醫院採用的多爲專用型軟件。”

中後臺運管側市場分散,付費模式更多元

我國的醫院場景極爲特殊,兼具公益性和營利性,一方面要解決人民羣衆基本醫療問題,不讓其遭受“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困擾;另一方面又要自負盈虧,通過盈利支持醫院的支出和擴張,而其收入的主要來源就是給民衆提供的醫療服務,因此其運營管理問題也更爲複雜。

而新冠疫情的常態化發展,導致醫院進入了非正常運營狀態,進一步將管理情況複雜化。

疫情期間,就醫需求延緩、患者不足等情況出現,醫院的門診量、住院量、手術量等都出現一定下降;同時,一線科室勞動強度和危險級別上升,統一調配人員的特殊情況出現,也打破了科室的邊界。醫院原有的績效方式也顯然不再適用,需要進行適應的調整。

面對醫院場景人力管理的特殊性,蓬淶數據從醫院管理應用軟件切入市場,逐步建立醫院資源配置平臺,通過資源的有效整合和優化配置,推動公立醫院智慧管理升級,持續提高醫療行業效率。

蓬淶數據創始人王志剛表示,隨着醫改深化,醫保支付改革加速,以績效爲抓手達成醫院戰略目標已經成爲普遍共識。蓬淶數據在通過績效系統整合醫院運營管理所需的業務數據以後,通過管理模型和算法創新,爲醫院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提供全線解決方案。

目前蓬淶數據已覆蓋醫院中後端運營管理5大場景,構建了10多個核心產品模塊,包含醫院績效管理模塊、動態成本模塊、科室運營模塊等,前端連接HIS、CIS等業務前臺軟件,後端打通財務、HRP等後臺系統,整合醫院內部異構數據和業務流程。蓬淶數據的醫聯體、醫共體績效和運營一體化管理平臺也已經進入市場,爲未來實現醫院間的資源配置奠定基礎。

另一方面,醫院的成本支出並未等比例下降,醫院仍需爲佔比較大的基本人員工資、設備儀器養護等固定支出付費,另外還要面臨防疫物資和設備、人員場地等投入的增加。院方控費(控制支出)保收入的需求變得分外迫切,管理壓力也更加加大。

面對控制支出的需求,峯禾科技則選擇了以軟硬件結合的方式,通過醫院的醫用物資智能化、精益化管理切入醫院中後臺運營管理。

- 醫院衛生耗材運營監控 -

峯禾科技創始人劉言兵表示,“2017年我國全面推行公立醫院的綜合改革,全部取消藥品與耗材加成的政策讓峯禾科技明確了業務的切入口。此前供應鏈佔醫院收入的60%,而取消藥品與耗材加成後,醫療供應鏈銷售從原來醫院的利潤中心,成爲了純成本中心,那麼圍繞醫用物資倉儲管理的一系列投入就都成了成本投入,而這部分的投入對於醫院而言又是無法迴避的,因而這部分業務內在的降本增效的要求也就更爲迫切。”

通過七年多的摸索,也讓峯禾科技意識到,僅靠一套軟件是無法做到真正爲醫用物資管理減負的,因而開始研發相關智能物聯硬件,通過醫用物資上的RFID芯片和智能物聯設備自動感應的模式,實現所有醫用物資的無感式出入庫以及無感式消耗,無需人工記錄,各級庫房實時精準化智能化管理,真正實現了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的緊密結合,達到整體供應鏈降本增效的效果。另外,峯禾科技也於2018年完成業內首家系統軟件+智能硬件+運營團隊一體化服務。

- 醫院庫房實時精準智能化管理 -

而傳世般若選擇通過供應鏈管理信息化切入醫院供應鏈管理業務。希望通過建設供應鏈平臺連接醫院、醫藥企業(包括工業和商業企業)以及物流企業,通過數據算法去調度資源,實現精準營銷和物流的效率提升。“其實行業的物理資源(包括倉-車-人)非常豐富,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搭建一個智能化平臺,讓大家能夠更好地實現資源調度。”楊心溥說。

在付費方式上,中後臺運管側也呈現了更多元化的特點,其背後是對增速和現金流的取捨。

“雖然醫院信息化建設意識已經加強,但是相對於實現增收效果更快的醫院擴建和增加器械採購等等手段,醫院對於投資回報週期更長的中後臺運管信息化,付費意願仍然不高”。劉言兵表示。因此峯禾科技“另闢蹊徑”,將自身定位爲純第三方服務平臺,避免壟斷性企業競爭,不參與藥品、耗材供應,同時在院端實行免費交付。

峯禾科技於2018年完成業內首家純第三方SPD收費模式醫院客戶的實施上線,通過峯禾科技系統軟件、智能硬件以及專業運營團隊的投入,爲供應商提供其醫用物資在院內的代管、代儲、代運服務,並向他們收取服務費的形式來維持項目正常運轉。此外,峯禾科技與各金融機構合作,爲供應商提供低利率、便捷的線上供應鏈金融保理服務,以緩解其在與醫院合作中長付款賬期所帶來的資金壓力,從而實現了醫院、企業、供應商各方都有受益,將SPD供應鏈服務業務打造成了一個完整的閉環。

在落地過程中,由於醫院在最初的前臺信息化建設上缺乏統一規劃,導致診療側系統複雜陳舊,其數據表單結構流程等也與當前醫院流程脫節等問題。而且一家醫院往往採用多個診療側系統,各系統數據不互通,導致多個數據孤島的產生。

許多後臺管理信息化企業不得不建設一個數據中臺或統集成平臺,將數據進行清洗和統一後後端接入,這在一定程度上加長了產品落地週期。

此外,爲了保證項目持續交付的高效率與高質量,蓬淶數據自建產品化交付管理平臺“蓬淶PM”系統,供公司項目管理部和第三方渠道嚴格按SOP標準化管理產品交付和項目質控,成功地將交付週期縮短了近50%,大大提升了客戶滿意度,提高了公司和合作夥伴的人效。

在規模化和成效反饋方面,行業中目前多采取塑造標杆企業,對應用提效結果進行反饋的模式,達成區域集羣效應。

信息化將提速10年孕育5-6個百億獨角獸

我國老年化進程正在不斷加快,老年護理需求的剛需性也加重了社會醫療服務的負擔。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較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上升5.4%,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占全國人口的13.5%。

老齡人口基數大則意味着極高的慢性疾病患病率,我國65歲以上人羣患慢性疾病比例爲62.3%,且據統計直至2020年,由慢性病導致的疾病負擔佔總疾病負擔的近70%。

醫保局的成立,整個支付體系的改變以及持續地變革作用下,醫院進行了更市場化和效能化的轉型,因而對於人、財、物的管理都發生了轉變,變革孕育了中後臺運管側的發展機遇。

爲持續緩解醫保支出壓力,以及“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我國的醫改進程的推進也進入深化提速期,加強醫保控費的力度,不斷引入規則,從單次就醫費用、醫院開藥耗材、醫藥流通價格等多層面進行有效控制,遏制資源浪費,以往“以藥養醫”的模式徹底被改變。

而自2020年末密集發佈《加強運營管理》《規範成本覈算》《全面預算管理》《加強內部控制》《智慧管理分級》《RBRVS績效點數法》等政策,要求醫院提高成本管控、預算管理、糾正人員績效、按智慧化程度評定等級,進一步提升了醫院信息化轉型的速度。

“目前明顯更多地醫院意識到了通過信息化建設進行精細化管理的重要性,而且國家將醫院信息化建設水平明確與評級直接掛鉤時,也加強了醫院對於信息化產品的付費意願,因而加速了行業發展。”傳世般若董事長&CEO楊心溥表示。

而5G、大數據、移動物聯網、雲計算等數字基建的發展和前臺診療側信息化的發展,也爲中後臺運管側信息化發展提供了技術保障和數據基礎。

“相對於前臺診療側,中後臺的運管側信息化發展將至少提速10年。績效和預算在我們看來是醫院運管端兩個最好的切入角度,可以有效鏈接前後臺形成醫院運管一體化平臺。不過與前臺診療側一樣,後臺管理也不可能一家獨大。”馮瑤預測,按照千億的醫院信息化市場規模計算,前臺診療側佔比應近60%,因此後臺運管市場規模將在400億左右。

“醫院信息化的PS(市銷率)一般近10倍,類比前臺診療側頭部企業50%的市佔率和近300億估值,不難推出未來5-10年內在後端至少將形成5、6家頭部公司。”

除醫院中後臺管理信息化問題外,優秀人才的供給不足,也是醫院一直以來的痛點,目前也出現了一些公司爲解決這一問題而努力。

墨安科技就針對這一痛點,對醫療行業進行醫學教育信息化服務。其主要業務主要圍繞三個層面,一是院校教育,即醫科大學教育和醫院實習;二是畢業後教育;三是終身職業教育。“醫院的核心競爭力,歸根到底還是人才的能力和水平,醫院運營的根本,也源於醫院核心團隊的運營水平。因此我們通過信息化來支撐醫院人才的培養和基礎建設,爲醫院提供培訓平臺,學習內容開發,以及後期的運維服務,包括軟硬件一體化的智慧環境和教學管評以及大數據的一體化平臺。”墨安科技創始人兼CEO司明表示。

- 墨安科技服務體系 -

“其實,我們關注的核心就可以看作是醫院人才的供給,醫院管理側的信息化實質上也是改善醫院人才的激勵政策和工作環境,所以醫院的管理側和供給側的改革和創新都是我們現階段較爲關注的領域。”馮瑤表示,雲啓資本在選擇醫療信息化領域的企業時,主要從4個維度出發:團隊認知、產品能力、交付水平、進入能力。

首先是團隊認知,因爲醫療體系具有其獨特性和複雜性,通用型系統很難立足,企業要真正瞭解醫院痛點和運作方式,同時跳脫出行業以更高的視角來引導行業,達到這種水平至少需要10年的醫療行業經驗積累;

其次是產品能力,因爲醫院同時兼具公益性和盈利性,那麼產品設計需要同時保證這兩點的價值實現,而且醫院間的差異性特別大,如何滿足不同醫院的需求,又保證產品的標準化便於日後的快速規模化發展也非常重要;

第三是,交付的能力,產品設計優異但不能落到實處,效果就會大打折扣,也不利於後期規模化;

最後是進入能力,醫療體系的特殊性也導致其運行體系的相對封閉性和傳統,對於信息化系統的認知和接受能力並不高,能真正撬動和進入這一體系是非常難的,需要具備一定的行業背景和渠道。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