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冷研作者团队-黎子堂

字数:3161,阅读时间:约6分钟

编者按:关于郑和宝船,一直以来受到学术界乃至民间的广泛关注。但关于宝船的武备问题的讨论,则过于简略。主流说法都认为这是一支和平舰队,故讨论重点都在其经济政治影响。但哪怕是维和部队,也要配备强大的军备以保护自身。郑和船队作为有着耀兵异域职责的远洋部队,自然也会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所谓“不服则以武慑之”,说明船队是拥有在东南亚破军灭国的实力的。故笔者就军事角度,以二千料宝船为例,简略论述一下郑和船队的军事装备。

首先,要说武器,还是得先谈一下武器的载体,这里不得不重新回到老生常谈的问题上,即宝船的型式与大小。

关于型式,以往的争论焦点主要在于宝船到底是平底沙船还是尖底福船上。而通过现存的《天妃经》卷首插图可以清晰看出宝船的形象特征,即大型的三桅福船。加上郑和舰队航行的南中国海和印度洋都是风大浪高的海域,这样的海域显然不适合平底船航行。所以基本可以确认,宝船的型式就是适合远洋航行的尖底福船。

另外《天妃经》插图上的宝船,唐志拔先生认为其有三层甲板,每层甲板高二米。而关于宝船的桅杆数目,一般的说法都是参考《明史》中记载的九桅之说。笔者则认为,宝船的桅杆数目,应当是主桅三桅到四桅左右,然后配以相当数量的卧桅。

通过《天妃经》的图册也可以看出,里面的郑和舰队主桅杆都是三桅,而1459年成图的《毛罗世界地图》中,非洲南端标记的两艘中国帆船也是三桅。再参考千年后的耆英号,其型式大小相当于小号的宝船,配置的亦是三桅杆。

▲耆英号

至于四桅的说法,见于1375年成图的《加泰隆图》中的记载。在郑和以前,抵达印度洋的中国船有四桅。16世纪初,葡萄牙人巴尔伯萨在马六甲见到了四桅的中国大船,另外在1499年一份意大利人写的信件中,关于中国航行的新闻也有提到“这些大船如同西班牙人的大船,拥有四桅”。

尽管时间上有差,但也可以推测当时的中国大船为三桅到四桅。综上所述,郑和下西洋的二千料宝船的型式应当是主桅杆为三桅到四桅(可能配备相同数量的卧桅,平时收起,故不体现在画像上)的尖底三层甲板福船。

至于宝船的大小,争论就多了。传统说法一般是依据《明史》中的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宝船。但这个说法已经被诸多学者批评,且《明史》这一说法,最早是出自万历年的《三宝太监西洋记》这一神魔小说,并不可信。

▲《天妃经》中表现的宝船形象

当然,长四十四丈这一说法还是可以商榷的,韩振华先生便认为这里的长是指长乘宽的积数。笔者对于船的研究不多,这里便直接列出目前学界较为合理的推论。

唐志拔先生的观点:

2000料宝船,长六十米,宽13米,排水量1000-1200吨。(另外,唐先生认为宝船为六桅,其中一部分为放倒的可眠式桅杆)

韩振华先生的观点:

2000料宝船,船总长21丈(63米左右),船身长15丈(45米),水线长10.5丈(34米左右),面宽4.23丈(13米左右)

以上二位的推测都是从不同角度进行推算,相差不大。不过以上推测的都是二千料宝船。而按照洪保墓出土的碑文可知,郑和下西洋的船只还有五千料的巨舰。五千料的巨舰显然比二千料宝船更加巨大,但具体的数据,恕笔者学识有限,不能考证。

▲四桅的中式帆船

接着我们以二千料宝船为例子,讨论一下郑和船队的武器装备到底如何。

首先,可以从当时明军普通水师战船的武器配置,来推测二千料宝船的武器配置。这里不妨参考一下《续文献通考》中,记载的洪武年明军海运船装备规定。这种海运船装备了16支手铳,4门碗口铳。

《世界火器史》一书认为,与海运船同吨位的战船有可能配置32-48支手铳,碗口铳8-12门,火枪40-60条,蒺藜炮20-30个,神机箭40-60支。那么,吨位远超于此的二千料宝船巨舶,其装备配置显然会更上一层楼。

当然,由于海运船的吨位不明,我们还可以参看《定海县志》中明确记录了大小的官船配置。如下图所示,五百料官船就配有军火器1582件(这里可能包含了各种配件,实际的铳炮数量应该在10多门左右),火药六十斤。这与《世界火器史》一书的推测相似。

▲明军的战船配置-图源《大明水师三百年》

同时唐志拔先生的《试论二千料郑和宝船装备的兵器》一文曾推测了二千料宝船可能装备的火器。即大型铜铁铳炮1-4座(长630mm-1000mm,口径210mm-230mm,重70-120公斤),中型铳炮(长310-520mm,口径74-119mm,重8-26公斤)2-8座,手铳10-20把。以及大量的燃烧性和爆炸性火器,如神机石榴炮(手雷),火蒺藜,火箭等。

不过这样的配置,对有着三层甲板,长60米的巨舰来说,未免太少了,甚至还不如与海运船同吨位的战船。所以,笔者认为这火器的数量,应当再在《世界火器史》一书的推测上增加几倍。另外,得益于嘉靖万历时代留下了详细的封舟资料,从《明代使琉球封舟考述》一文列出的嘉靖万历朝封舟的大小来看,大概相当于一千五百到二千料的宝船。

▲封舟数据,来源-《明代使琉球封舟考述》

我们也可以从封舟的军备上来倒推二千料宝船的军备。旧式的封舟配备有100门鸟铳,20门佛郎机,10门碗口铳,60门袖铳。如果将鸟铳和佛郎机这类新式火器换成明初的将军炮和火门枪,那么这种吨位的船只至少备有100门单兵火铳,30门大中型火炮,60门小型铳。这样大概是《世界火器史》中,推测的海运船同吨位战船火力配备的2倍左右。

综上,大致可以得出二千料郑和宝船的火器配置,即大中型火炮30门、小型火炮数10门、单兵火器100门,以及各类神机箭、爆炸类火器。这个配置,在当时的东亚不可谓不豪华!

另外,金国平和吴志良先生在《郑和船队冷热兵器小考》中参考西方人的研究,认为郑和船队有可能装备发熕(bombarde)这类大型前膛火炮。但笔者认为此发熕非彼发熕,可能是将当时中式大型火炮(比如上图最右侧的将军铳)与后来的欧式火炮混淆了。

不过这一时期的明帝国也确实有能力铸造大型的火炮,比如著名的洪武大铁炮,就重达四百斤。也不排除郑和宝船上塞点这种大家伙作为威慑武器的可能。

▲洪武大铁炮

然后就是冷兵器的配置。前文所提到的1499年意大利的那份信件中就有提到“他们身着盔甲,带有面罩,手持一些有柄的武器下了船”。这里短短的一句话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历史信息。即当时下船的明军军士配有面罩这类防御装备。毕竟在主流观念中,明军是不配备面罩这类具有浓厚中亚风格的装备的。

当然,也不排除这则记载出现讹误的可能。至于手持有柄的武器,则大概率是指长枪和长柄刀、钩镰标枪之类的冷兵器了。具体的郑和宝船冷兵器配置不好考证,无外乎标枪、长矛、藤牌腰刀之类的武器。不过对于当时的情况来说,仪仗类武器可能带得多一些。

最后是二千料宝船的人员配置问题。这里不妨再参考一下嘉靖年封舟的情况——驾船民用140左右,护送军100名,通事医生引理工匠识字100余人,总共340多人。由于这种封舟相较于二千料宝船更小,所以在推测二千料宝船的人员数目上,还可以再进一步增加。

同时,封舟与宝船的人员主体构成也不大相同。《天妃之神灵应记》中曾提到统帅官校,旗军数万人,乘巨舶百余艘。这里侧面说明当时舰队人员主要还是旗军这类军事人员。如第七次下西洋中,舰队的官兵数目就在10000人左右。

二千料宝船作为前几次下西洋的旗舰船只,其军兵数量当更多些,起码应该在150人以上,到200人左右。整船的人员加上工匠医生水手等人员,可能达到300、400人左右。

▲宝船上的人员-图源《大明水师三百年》

总的来说,二千料宝船的装备配置,在当时的东亚可谓是傲视群雄,神一般的存在。至于与欧洲方面对比,笔者学识有限,对当时的欧洲海军情况并不了解,这里就不多言。谨以此文,作为一个线索,供诸君参考。

参考史料:

《郑和船队冷热兵器小考》《过十字门》金国平 吴志良

《试论二千料郑和宝船装备的兵器》 唐志拨

《大明水师三百年》白晨光

《世界火器史》王兆春

《明代使琉球封舟考述》赵建群 陈铿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黎子堂,任何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举报/反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