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世界衛生組織近日強調,新冠肺炎疫情依然是“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並多次敦促各國政府在防疫方面仍需保持足夠警惕和充分準備。事實證明,西方一些國家的“躺平”防疫消滅不了疫情,還會讓全球民衆健康處於巨大安全風險之中,給全球抗疫進程和經濟社會秩序恢復帶來嚴重負面影響。

近期,美歐一些國家相繼採取“與病毒共存”政策,僅保留部分基本防疫措施。從相關數據看,絕大多數採取“躺平”防疫的國家都付出了沉重代價,確診病例數量再次激增,死亡病例攀升,醫療系統承受巨大壓力,經濟社會生活也面臨許多風險和挑戰。

多國疫情再次呈現反彈趨勢

美國從今年2月起逐步放鬆防疫措施,各州陸續取消“口罩令”,很多州開始關閉新冠病毒檢測點,航空公司也已不再要求乘客戴口罩,美國國會遲遲不批准聯邦政府抗疫所需的補充經費。然而,這種“躺平”措施未能奏效,疫情近期在美國再次呈現反彈趨勢。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佈的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美國東部時間5月18日上午,全美共報告新冠肺炎死亡病例超過100萬例。《紐約時報》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5月16日的一週,美國日均新增確診病例9.5萬例,過去兩週上升了57%。住院患者在過去兩週上升了26%。紐約州大部分縣成爲新冠病毒傳播的高風險區域。由於政府削減了新冠病毒檢測力度和相關補貼,許多民衆只能在家自行檢測,專家認爲,這讓美國真實確診數據被嚴重低估。

美國福克斯新聞網報道說,隨着確診病例上升,美國夏季“可能迎來病例激增潮”。《紐約時報》報道說,由於社區傳播居高不下、第五波疫情住院患者人數上升,紐約市衛生官員5月16日又不得不強烈建議市民在辦公室、商店等公共室內場所佩戴醫用口罩,但仍然沒有強制要求這麼做。此前,紐約市和美國許多城市一樣放鬆了“口罩令”。

法國、德國近期也陸續取消了大部分防疫限制措施,不再強制要求民衆在絕大部分室內場所戴口罩。5月16日起,法國不再強制要求民衆在乘坐公共交通時戴口罩。

截至5月16日,法國累計死亡病例超過14.7萬例,累計確診病例已經超過2918萬例,相當於每3個法國人中就有1個感染過新冠病毒。過去7天法國單日平均新增確診病例在2.3萬例左右,依然高位運行。根據法國BFMTV報道,防疫措施放鬆後,隨之而來的是感染人數、住院人數和死亡病例的增加,表明疫情形勢依然嚴峻。法國住院人數在解禁7天內增加了8%,給醫療系統帶來巨大壓力。

在放鬆防疫措施後,德國單日死亡病例迅速翻番,4月上旬一度突破每日600例,當前仍居全球前五。由於疫情蔓延,德國六成醫院不得不推遲預定的常規手術。截至本月初,德國疫情各項數據仍處於高位,每日新增確診病例數仍在10萬例以上。

給民衆健康和經濟發展帶來危害

英國《新科學家》雜誌日前刊登評論文章指出,一些國家現在正在放棄儘可能減少新冠病毒傳播的目標,但有證據表明,“‘清零’政策是最好的選擇”。文章作者、英國作家邁克爾·馬歇爾表示,從降低病亡率到促進經濟增長,執行“清零”政策的國家“在每一項指標上都做得更好”。“如果有更多的國家實施‘清零’政策,人類將會處於一個更好的境地。”

馬歇爾表示,“清零”政策最明顯的好處是病亡人數大大減少。同時,造成的經濟損害也較小。“當病毒幾乎不存在時,人們有信心走出家門,這樣經濟就可以充分地重新開放。”他說,2021年的一項研究發現,比起放任病毒傳播的國家,嚴格防疫的國家的經濟增長更快。事實上,“躺平”防疫只會給各國的經濟社會、民衆健康以及全球抗疫事業帶來巨大危害,“新的、傳染性更強的變異毒株相繼出現,將繼續對人類健康構成巨大威脅”。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傳染病研究與政策中心主任邁克爾·奧斯特霍姆表示,新冠病毒的變異比預想更快、更廣泛得多。世衛組織緊急項目技術負責人瑪麗亞·範克爾克霍夫表示,感染病例越多,新冠病毒變異的機會也就越多。

《華盛頓郵報》報道說,一份新的研究報告顯示,美國平均預期壽命降至76.6歲,疫情發生以來的兩年間,這一數據分別下降1.87歲、0.39歲。同時,疫情還導致失去父母或主要看護人的“疫情孤兒”大量出現。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報道說,美國目前大約有25萬名“疫情孤兒”,“未來幾年可能會有一代兒童面臨嚴重心理障礙”。

美國商務部日前發佈的數據顯示,美國經濟2022年第一季度萎縮1.4%;法國國家統計局發佈數據顯示,法國前3個月經濟陷入停滯,經濟增長爲零;德國聯邦統計局日前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德國經濟環比僅增長0.2%。

專家呼籲加強疫情防控

多國專家呼籲,疫情遠未結束,“躺平”防疫不可取。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布隆伯格公共衛生學院研究員埃裏克·託納說:“過快放鬆所有保護措施是個錯誤。”他呼籲民衆仍需謹慎,“佩戴口罩等措施仍有意義”。

美國國家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安東尼·福奇說,疫情“無論如何都沒有結束”,美國仍在經歷大流行,不太可能消除新冠肺炎疫情,仍應努力控制病毒;羣體免疫遙不可及,“很難真正獲得強大的羣體免疫”。福奇預測,美國可能在今年秋季迎來新一波疫情高峯。《華盛頓郵報》民調顯示,僅34%民衆認爲疫情已完全得到控制,多數民衆認爲至少需要1年才能完全恢復正常生活,20%民衆認爲永遠無法回到從前。

法國科學委員會病毒學家布魯諾·莉娜表示,法國仍面臨着由新病毒變種驅動的疫情反彈威脅。“我們不能說疫情已經結束了,法國的公共衛生狀況仍然十分脆弱。多地的發病率已經在上升,醫療部門仍面臨巨大挑戰。”莉娜表示,政府和民衆對潛在的新變種都不能放鬆警惕,應適時制定和實行相應的防疫政策。

瑞士日內瓦大學全球健康研究所所長安託萬·弗拉霍特指出,不應輕易放棄防疫限制和措施,放棄則意味着風險,尤其是對脆弱人羣而言。他表示,新冠肺炎不能和流感畫等號,流感無法在法國造成每天100到300人死亡,也不會造成如此大量的病人連續幾個月在重症監護室接受治療。此外,醫學界目前對新冠肺炎的後遺症還缺乏瞭解,未來是否會出現更危險的病毒變體仍未可知。

德國聯邦醫師協會主席克勞斯·萊因哈特直言,放鬆防控措施向社會釋放了錯誤的信號。柏林洪堡大學學者迪爾克·布羅克曼說,“在過去兩年中,無數的研究都證明了戴口罩等防疫措施可以有效遏制疫情的傳播”。德國衛生部長勞特巴赫表示,“新冠肺炎不是流感”,目前已有跡象表明奧密克戎毒株仍在進化,出現下一波疫情將是意料之中的事。

“想想看,如果在2020年初,每個國家都能夠採取‘清零’政策,將會發生什麼。無可爭議的是,全球死亡人數將會低得多,經濟損失也會減少……最重要的是,新冠病毒可能沒有機會進化。”馬歇爾說,從疫情開始,英國等一些國家政府放任病毒以“可控”方式在人羣中傳播,“兩年過去了,我們知道這是錯誤的”。

(本報華盛頓、巴黎、柏林5月18日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