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奮進這五年|廣東營商環境改革邁入“深水區”,超1500萬市場主體投下“信任票”

南方財經全媒體見習記者梁施婷 廣州報道   “1表申報、1個環節,最快0.5天辦結”,這是廣州開辦企業的速度;在東莞,開辦企業同樣被壓縮至1個環節,開辦時間也一下子壓縮到了1個工作日。

近年,廣東按照“1+1+9”工作部署,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爲發展主動力,加快優化廣東營商環境。更快的審批時間、更高效的營商環境正激發更大市場活力。過去五年,廣東市場主體總量穩居全國第一,從2017年底突破1000萬戶,迅猛增長到2021年底突破1500萬戶。全省每千人擁有企業數從38戶提升到54戶,企業活躍度超過74%。

在國家發展改革委發佈的《中國營商環境評價報告2021》中,廣州、深圳、東莞、珠海成爲全國標杆城市。營商環境的改善也使廣東對外資的吸引力逐步提升,華南美國商會公佈的《2021年中國營商環境白皮書》顯示,廣州、深圳被列入最受受訪企業歡迎的投資城市名單。

如今,廣東營商環境的建設已經從搭建“四梁八柱”轉向“繡花”功夫。據悉,未來廣東將對標國際國內先進,制定優化廣東省優化營商環境三年行動方案,形成省內各城市齊頭並進、區域間營商環境更加均衡的格局,以更加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增強發展內生動力。

廣深開啓營商環境改革5.0

廣州和深圳是廣東省營商環境建設的標杆,同時也是首批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在今年,兩市的營商環境改革共同進入5.0版本。

今年2月,廣州制定出臺了《廣州市建設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實施方案》,以“激發活力”爲總體思路,進一步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爲企業創新發展鬆綁減負。

與此前聚焦政府部門、相對“平面化”的改革相比,廣州營商環境的5.0改革從二維走向三維,覆蓋面更廣,通過事中事後監管等手段激發市場主體和社會的活力與創造力。

例如,廣州在支持市場主體創新發展方面,聚焦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提出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試行高精度地圖面向智能網聯汽車使用。

而在創業密度最高的深圳,深圳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爲“一號改革工程”。

在今年5月發佈的《深圳市建設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實施方案》中,深圳從市場環境、法治環境、開放環境、政務環境4個方面提出了12個領域的任務內容,並明確了要在今年落地實施的首批200項具體改革事項。

深圳的營商環境改革在破解企業和個人“退出難”問題上做出了突破性嘗試,新修訂的《深圳經濟特區商事登記若干規定》中創設了除名和依職權註銷制度,加快了市場新陳代謝和服務資源的高效重組。而深圳個人破產條例的落地也進一步保護債權人和債務人權益,爲創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提供製度基礎。

廣州與深圳在營商環境邁出大步子改革,也帶動了省內其他城市齊頭並進。

在“製造業重鎮”佛山,構建“益曬你”企業服務體系被視爲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的重要一步。佛山從空間重構、土地供給、園區建設,到政務服務、法治環境、招商機制六個方面推進“一號改革工程”,不斷提升市場主體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東莞率先將人臉識別、電子合同、電子證照等技術手段率先應用於不動產登記 “不動產+”改革成爲優化營商環境和社會服務的重要手段。通過推進智慧監管、信用監管、協同監管三大工程,應用“互聯網+監管+網格化”技術,東莞形成從前端放寬到後端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的系統性閉環。

珠海則以營商環境爲抓手,持續推進與澳門的深度合作,探索拓展珠澳商事登記跨境服務,同時加快建立與澳門銜接、國際接軌的監管標準和規範制度,加強與港澳知識產權保護領域交流合作,並推動港澳“藥械通”政策落地見效。

從2021年4月19日起,原橫琴新區商事登記全程電子化業務納入商事主體“一照一碼”登記全程電子化服務系統(珠海易註冊),實現了澳門投資者在橫琴新區登記註冊全流程無紙化。

至今,廣東在開辦企業、獲得電力、納稅、不動產登記等方面的時間、成本大幅壓減,形成多項“廣東樣本”。

廣東省委改革辦表示,在廣州、汕頭、東莞市部署開展的廣東省營商環境綜合改革試點任務已全面完成。經過三年探索實踐,試點地區不斷深化改革創新,形成一批改革經驗成果,營商環境位居全國全省前列。

以優質環境銜接國內國際兩個市場

營商環境如何,企業最有發言權。

廣東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連續三年獲得國務院督查激勵,區域創新綜合能力連續五年居全國首位。得益於此,廣東市場主體數量從2017年底的突破1000萬戶,迅猛增長到2021年底的突破1500萬戶。

湛江中科煉化、巴斯夫、茂名東華能源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相繼落地廣東。世界500強主體在粵投資企業數量從2000年的576家增長至2020年的2416家,平均每年新增投資企業數量近92家。

“哪裏營商環境好,市場主體就會往哪裏走。”廣東省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王珺說,近年來廣東不斷降低市場準入門檻、提升政務服務水平,因此設立企業成本不斷降低、企業投資信心不斷增強,市場主體突破1500萬戶正是營商環境不斷優化的最佳註腳。

國際化是廣東經濟的底色,作爲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重要交匯點,廣東在跨境貿易便利化方面做出多項改革嘗試。

通過優化通關全鏈條全流程、清理和規範口岸收費、深化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廣東進一步提升口岸整體通關服務水平,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口岸通關便利化。

在“粵港澳大灣區組合港”模式下,貨物在支線港一次性辦結海關通關和交還箱等手續,通過專線駁船開展跨港區調撥作業,減少了貨物到樞紐港後的“二次申報”手續,實現海運樞紐港和沿江支線港口運行一體化,無縫銜接江海物流,打通了大灣區要素自由流通的“最後1公里”,大大提升了企業的進出口效率,企業整體物流成本平均降低10%-20%。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際經濟貿易研究中心主任陳萬靈表示,當前外貿受多種因素影響出現放緩趨勢,廣東在降低跨境貿易制度性成本出發,一方面緩解了物流成本上升帶來的困擾,同時也推動廣東對接更高標準的國際營商規則,打造國際化的營商環境。

在吸引外資方面,今年3月1日《廣東省外商投資權益保護條例》正式施行。廣東省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員黃偉忠表示,條例的出臺有利於更好保護外商投資的合法權益,營造穩定、透明、可預期和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增強廣東外商投資吸引力,爲推動廣東高水平對外開放提供強有力的法治保障。

《廣東省外商投資權益保護條例》突出對外商投資的平等保護,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其中明確,廣東省按照國家規定,對外商投資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在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之外的領域,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不得針對外商投資設置准入限制。同時,建立跨區域、跨部門知識產權快速協同保護機制,健全知識產權行政執法保護體系,依法處理侵害外國投資者、外商投資企業知識產權的行爲。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表示,利用粵港澳大灣區鏈接全球資源的優勢,廣東在打造內外循環鏈接地的同時,將爲全國提供更多可持續發展、可複製推廣的經驗。

(作者:南方財經全媒體梁施婷 編輯:李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