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多重因素影响,今年高校毕业生求职遇到比往年更大的困难。按照往年情况,到了五月份,半数以上高校毕业生已经签订了三方就业协议,还有一部分基本与用人单位达到就业意向。今年的情况有所不同,据权威部门4月27日公布的数据,截至4月17日,高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只有23.61%,不到四分之一。

不过,一方面是就业相对困难,一方面有些地方急需人才,出现了人才配置上的错位。同样是权威部门4月27日发布的数据,102个定点监测城市的数据显示,有100个职业岗位比较缺乏应聘者。这个数据是在采集定点监测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力资源市场“招聘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的基础上,经过整理分析出的结果。那么,这100个职业岗位又有哪些具体岗位,涉及哪些城市呢?下面分析一下,供高校毕业生参考。

(一)2022年第一季度“最缺工”的100个职业岗位。

2022年第一季度招聘职位大于求职人数的100个职业,分属五个大类。

第六大类——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有36个岗位;(具体岗位,建议查阅相关资料)

第四大类——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有36个岗位;

第二大类——专业技术人员,有24个岗位;

第三大类——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有3个岗位;

第一大类——党的机关、国家机关、群众团体和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有1个岗位。

(二)55个城市“最缺”16类工程技术人员。

本文只分析第二大类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在“最缺工”的24个专业技术人员岗位中,又有16个工程技术人员岗位。在高校毕业生中,工科专业毕业生占比最大。这16个工程技术人员岗位,值得工科毕业生关注,相关专业毕业生前去求职,应该是极有机会的,须知招聘岗位>求职人数。

这16个“最缺”工程技术人员的岗位所涉及专业是:机械制造,机械设计,设备工程,电子元器件,计算机软件,工业工程,通信工程,电工电器,金属材料,产品质量检验,化工生产,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网络,建筑与市政设计,数据分析处理,安全生产管理。从中可以看出,机械、计算机最为突出。

那么,涉及哪些城市呢?本文经过仔细梳理发现,一共涉及55城市。具体讲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包括重庆、成都、武汉、南京、杭州、福州、长沙、石家庄、济南、呼和浩特、西宁等11个省会城市和厦门、大连、青岛、宁波等4个计划单列城市。

一类是呈现发展活力的中等城市。包括宜昌、十堰、荆州、襄阳、萍乡、新余、安庆、芜湖、威海、淄博、黄山、洛阳、绵阳、乐山、齐齐哈尔、抚顺、鞍山、牡丹江、秦皇岛、苏州、无锡、徐州、盐城、南通、渭南、大同、包头、宝鸡、昌吉、哈密、吐鲁番、潍坊、烟台、宜宾、玉溪、佛山、桂林、兴义、湘潭、泉州等40个城市。这些城市具体缺乏哪类工程技术人员,可以仔细阅读文中图表。

从中可以看出,55个城市涉及东北、西北、华产、华东、中部、西南等地,分散极其广泛,除了上海、浙江、云南、西藏四地之外,其它省份都有城市在列,即使广东也有佛山市。

(三)高校毕业生回到家乡就业有三个优势。

求职要找准方向,哪里有需求就到哪里去,不能只是想着到哪里、到哪些单位去。“最缺”工程技术人员的55个城市,给高校毕业生求职指示出一个方向。相关专业毕业生到这55个城市求职,无论外地生源还是当地生源,求职难度都会有所降低,但对于当地生源来讲更有优势。

对于这55个城市的生源,又是相关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讲,回到家乡是最好不过的,既满足了家乡对人才的需求,也使自己找到工作,两全其美,这是其一。入职之后有家庭作为依靠,可以省去许多生活成本,减轻在外地工作期间租房、交通、餐饮等方面的开支,这是其二。此外,在家乡工作没有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上的差异,有亲朋好友的提醒与帮助,能够更快适应工作,不存在难以融入当地文化环境的问题。

有的说,这些城市多是中小城市,希望在更大的城市工作,这也是一种选择。不过,各个城市都有优势,也有劣势。大城市确实更加现代,收入也可能更高,但生活成本和生存压力更大;中小城市虽然现代设施少一些,收入也会低一些,但生活成本也低一些,竞争压力更是小得多。这就是一个取舍问题。在超大城市一职难求的情况下,是继续等待机会呢还是到中小城市谋求发展,又是一个如何取舍的问题。

国家刚刚出台规定,对到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老工业基地县以下基层单位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给予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高定工资等政策,对其中招聘为事业单位正式工作人员的,可按规定提前转正定级。这是一项极好的政策,高校毕业生应该认真研读,利用好这项政策。

网友们,人生处处面临抉择。高校毕业生第一次走出校园、进入社会,能在哪个地方、哪个单位就业,不是自己一厢情愿的事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社会需求,也就是机会。哪里有机会就到哪里去,应该是明智选择。不知你们对此有何看法,欢迎留言讨论,供阅读者欣赏。谢谢阅读与关注。

(本文为原创,百家号“教育透镜”首发和唯一发布;本号未在其它网站设立相同账号或其它账号;文中资料与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医学类毕业生就业不易:供过于求,还是另有原因?

90.69%:武汉大学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是高还是低?

“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求职一边倒,有的高校90%“进入体制”!

博士求职,出价月薪五千:颠覆认知还是另有隐情?

内行告诉你:月薪八千,到手五千,不一定是欺诈,或许合理合法?

举报/反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