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是場“持久戰”。

上海的形勢告訴我們,我們此前的防疫措施是科學的、到位的,一切都是緊張有序、有備而來、行之有效的。儘管病毒的毒性在衰減,但你甭想一下“清零”或“躺平”,縱然國際化大都市大上海,也很容易在抗擊疫情方面“一夜回到解放前”。

這是一個“妥協還是抗戰?腐敗還是進步?”的問題。

原本預期在2022年4月以後,隨着氣溫升高,加上兩年戰疫取得的輝煌成果,我們能夠開心愉快地迎來一個遍地花開的世界,但現實並非如此,病毒還沒到一蹶不振銷聲匿跡的時候,它還在跟你展開拉鋸戰,要與你共存,還不想就此“壽終正寢”。一不小心,“德爾塔”和“奧密克戎”就攜手而至,不斷造成輸入性疫情。

好好的日子,好好的大門,就得這麼小心翼翼地關上,封好。有人發出傷心的叫喊, 從“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到“小區那麼大,我想去轉轉”。每個人的青春都很珍貴,我們已拿出三年的時間來對抗病毒,要知道沒那麼容易就能取得徹底的勝利,沒人願拿自己三年的青春開玩笑,尤其那些戰鬥在一線的政府人員、防疫人員、醫療人員,和社區“大白”們。

毛澤東同志當年在抗日戰爭時期指出,這是一場“犬牙交錯的戰爭”……要講究“防禦中的進攻,持久中的速決,內線中的外線;主動性,靈活性,計劃性;運動戰,游擊戰,陣地戰;消耗戰,殲滅戰;乘敵之隙的可能性;抗疫的決戰問題;兵民是勝利之本……”

在新的歷史時期,要想取得“抗疫”的勝利,也必須經過“戰略防禦、戰略相持、戰略反攻”三個階段。而且,這還得是一場“人民戰爭”,全國人民參加抗戰,堅持抗疫,是取得勝利的根本條件和基本保證。

我們之所以要付出三年的青春,甚至更多時間,就是要跟來勢洶洶的病毒打一場科學的並最終勝利的持久戰。絕非一時之需,而是面向未來,迎接各種挑戰的真實戰鬥和必然準備。

各地修建方艙醫院,馳援,加強“封控”“管控”“流調”,到檢測追蹤病毒源頭,全民免費疫苗的注射,動員羣衆不斷進行核酸檢測……目前所有行動都是在向疫情展開戰略反擊,都是在展示中國人民面對困難和鬥爭時的智慧、決心、能力和團結的力量。

我們對疫情的態度是高度嚴肅認真的,是爲每一位百姓健康和生命權着想。從實際情況來看,中國社會有不同西方國家的情況,十四億人口在面對疫情和困難之際,自然會湧向最受信賴的地方,我們以舉國之力抗擊疫情,自然會遇到一些壓力和困難。這是一個民族的集體智慧和自我管理能力。

同時,從戰略的高度來看:以堅定的信念投入抗擊疫情的持久戰,絕不放任疫情肆意損害、衝擊我們的經濟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在當今世界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際,中國人民展開一次羣情激昂、團結一致的疫情抗擊戰,可以想象:戰鬥之後,我們的衛生水平、醫療質量、健康保障和康養服務都將有多麼大的提升和發展,“健康中國”也會得到多麼有力的體現。

這幾年,不能外出旅遊了,那就把家鄉打造好、建設好,全力開展鄉村振興,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等着綠水青山都變成金山銀山;餐飲業、旅遊業、服務業受到影響了,那就抓緊時機練好內功,做好研發與創意,給未來一個巨大的提升和更高質量的發展;醫療、科技、農業、教育領域,抓住重要的機遇,推進新舊動能轉化,引領時代的發展,在中國經濟騰飛的潮頭挺立。

抗疫必將是一場中國人民取得勝利的“持久戰”。春天來了,山花爛漫。神女醒了,世界變了……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