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證觀察家 | 劉曉春:上海疫後復工復產需要頂層設計和政策支持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反覆對經濟產生的影響,充分反映出上海這座城市在中國經濟乃至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樞紐地位。由於上海的重要性,上海的復工復產需要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進行頂層設計和給予政策支持。

□希望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有力領導下,由上海市牽頭,出臺一些惠企惠民的實質性配套政策,組織各產業鏈供應鏈的主要企業與長三角地區的交通等政府部門對接,在長三角區域內迅速恢復產業鏈供應鏈。這不僅能快速恢復國內產業鏈供應鏈,也是加快長三角一體化進程的重要契機,更能鞏固和提升上海五大中心的樞紐地位和作用。

□要採取一切切實有效的辦法,迅速增加市場主體的數量,營造良好的市場營商環境。如果在2022年年內,上海能掀起一波投資開辦企業的高潮,無論是大企業還是小企業,無論是什麼行業,都會迅速有效地推動復工復產,並堅定海內外對上海、對中國未來發展的信心和預期。

當前,大上海保衛戰正處在最後的攻堅階段。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反覆對經濟產生的影響,充分反映出上海這座城市在中國經濟乃至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樞紐地位。從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兩年多來的情況看,個別地區的疫情暴發將導致產業鏈供應鏈上一個節點的停頓,進而導致整個產業鏈供應鏈的失靈。由於疫情多地散發,防控節奏不同步,停頓的產業鏈供應鏈不會按原樣同步恢復,因此疫情下的產業鏈供應鏈都是在重組中實現恢復的,而那些沒有趕上產業鏈供應鏈恢復節奏的企業可能就會被踢出重組後的產業鏈供應鏈。

當前,上海要保持並提升全球五個中心樞紐地位,需要深刻認識到後續復工復產的艱鉅性。由於上海這一輪疫情與2020年時相比有很大的不同,疫情後復工復產將面臨更大的現實困難和挑戰。

復工復產將遭遇的挑戰

第一,上海作爲若干高端產業的產業鏈供應鏈中心樞紐,產業鏈供應鏈並不僅侷限於周邊地區,而是延展至全球。重點企業的復工復產即便已經包括其上下游企業的復工復產,並不等於真正有效的復工復產。因爲,上下游企業還有其自身的上下游企業。同時,僅就單個企業的復工復產而言,如果只有工人現場復工復產,但沒有管理人員的現場管理、技術人員的現場指導,同樣也不能實現有效的復工復產。相對而言,反而是規模較小且產業鏈供應鏈較短的企業,更容易實現復工復產。此外,復工復產還需要原材料運得進、產成品運得出,在交通物流不能恢復正常的情況下,生產企業的復工復產也不是有效的。目前來看,重點行業白名單制的以單個企業爲單位的復工復產方式還未取得明顯成效。

第二,因爲存在對今後疫情走勢及應對措施的預判具有不確定性,市場資本對復工復產和新的投資缺乏信心。2020年疫情發生之初,人們對新冠病毒並不瞭解,基於2003年非典防控的經驗,很多人認爲該波疫情過去後,一切將會很快恢復如常,所以對復工復產的預期非常確定,甚至還在武漢等地封閉期間,一些資本已經在尋找新的投資機會。然而,出乎人們預料的是,疫情仍延續至今。爲應對本輪疫情,上海所採取的防疫措施力度已超過了2020年。市場對今後疫情走勢及應對措施的預判產生了不確定性,企業對短期內復工復產缺乏信心,市場資本對未來的投資也是猶疑不定。

第三,可能引發階段性的勞動力及人才流出,從而影響復工復產的速度和效果。2020年,武漢因發生疫情“封城”時,正值春節前夕,許多人或已返鄉過年,或旅遊度假,這其中既包括了外來務工人員,也包括企事業單位員工及機關幹部。因此,當解封時,勞動力與工作場所是分離的,這是當時復工復產遇到的一個突出問題。所以,許多東部沿海發達省市都積極去中西部地區“搶”勞動人員。目前,因近兩年提倡就地過年過節,既降低了病毒傳播的風險,也避免出現節後勞動力與勞動場所分離的局面。由於勞動力都被封控在本地,上海的復工復產不會產生2020年勞動力與工作場所分離的問題,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一些人才外流的情況,有些外來務工人員準備解封后離開上海。如果任由這個現象持續存在,不僅會嚴重影響當下的復工復產,更會影響上海的長遠發展。

第四,物流快遞等城市“毛細血管”的停頓導致復工復產的基礎存在脆弱性。2020年中下旬,相關部門在防疫取得階段性勝利時總結了若干實踐經驗,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數字經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而數字經濟若要發揮效力不僅需要網絡設施和平臺運營,更需要與之密切相關的大量、高效的物流和快遞人員。實際上,兩年前武漢等地實施封控時,雖然經濟社會運行被按下暫停鍵,但城市“毛細血管”並沒有完全停止運行。因此,如果沒有城市“毛細血管”迅速全面的恢復政策,產業鏈供應鏈的恢復就缺乏堅實的基礎。比如,當前白名單上企業復工復產只允許生產人員駐紮在工廠、閉環管理,但生產工人無法抵達生產場地;許多工廠不具備駐廠工作人員24小時工作生活的條件。另外,如果這種狀態長期持續,還需要有專門的生活保障體系支持等。可以想象,如果大量維持城市運行的中小微企業倒閉,從業人員離開上海,城市運行效率將大爲降低,復工復產將面臨更多阻礙。

第五,需要重新樹立外資對上海及我國經濟發展的信心。自2019年國際貿易摩擦以來,全球各主要經濟體和跨國企業,都開始考慮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性,並開始着手調整。但是,兩年多來,由於疫情在全球蔓延,跨國企業一方面開始調整其產業鏈供應鏈佈局,以確保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性和彈性,另一方面也對在中國的產業鏈供應鏈的完整性和韌性更具信心,雖然調整產業鏈供應鏈佈局,但重心依然是在中國。這次疫情反覆後,從各國商會的調研情況看,一些外資企業或將準備對在華產業鏈供應鏈進行大幅調整,有的企業已經啓用東南亞的備用節點維持產業鏈供應鏈的運轉,如果這些備用節點運營順利,其在上海原有的基地可能會失去在新一輪產業鏈供應鏈調整中的機會。所以,這是上海在復工復產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的問題。

復工復產需要頂層設計、多措並舉

由於上海的重要地位,大上海保衛戰後的復工復產,不僅是上海的事情,也不是上海能完全獨自挑起的重擔,需要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進行頂層設計,給予政策支持。現建議如下:

一是發放數字人民幣促進消費,儘快修復城市運行的“毛細血管”,爲復工復產打下堅實基礎。

上海應積極與人民銀行合作,適時擴大數字人民幣消費場景,對符合要求的個人發放一定額度的數字人民幣促進定向消費,儘快修復城市運行的“毛細血管”,爲復工復產打下堅實基礎。擴大數字人民幣錢包的交易規模和錢包開立數量,向全市居民發放一定數量的數字人民幣,一方面可以拉動消費,另一方面又可拉近市民與政府的關係,同心同力復工復產。同時,數字人民幣的發放範圍不要僅侷限在戶籍人口,而是利用這次防疫中的大數據,發放到所有在滬生活的中外人士。對於老年羣體,還可以考慮發放人民幣現金。

引導金融機構對因受疫情影響的經濟實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以及受疫情影響的個人,在經營貸款、個人住房信貸上予以適當支持,落實好延期還款政策,鼓勵應延盡延;支持通過調整賬單計劃等安排,緩解貸款單位或個人階段性還款壓力;對因疫情影響未能及時還款的逾期信貸業務不作爲逾期記錄報送,已經報送的按徵信糾錯程序予以調整。

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給予一定方式的財政補貼。比如,目前已經出臺租用國有企業物業的小微企業可以免除一定物業租金的優惠措施,但是租用私營物業的小微企業享受不到這樣的優惠。建議可考慮對一定規模以下的小微企業或小型商貿服務商,其租用私營物業的,可以憑租金支付憑證給予相當比例的財政補貼。

對在疫情期間翫忽職守、營私舞弊、貪贓枉法的公職人員及防疫工作人員,必須堅決依法懲處。同時,建議對在疫情期間擔任志願者的人士發放紀念章,以資獎勵。

總之,在促進消費的同時,要留住人留住企業,哪怕是一個普通的快遞小哥或營業員,要避免出現階段性的人員、人才流失潮。只有這些人員、人才繼續在上海生活和工作,城市運行的“毛細血管”才能迅速發揮功能,消費才能恢復,復工復產纔會有基礎。

二是有效落實國家制定的相關助企紓困政策,真正做到減免稅收、激活市場。

經過這一輪疫情,難免會有一些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不能再恢復經營,有的企業即使撐過了這段特殊時期,也需要時間逐步恢復元氣。如何讓市場和資本對上海的未來抱有信心?對此,可以考慮採取過去引進外資等招商引資的一些措施。比如,對凡是在2022年新註冊的企業,可考慮提供“一免兩減半”之類的優惠,以期迅速形成一波投資高潮。同時,存量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也可享受相應待遇。總之,要採取一切切實有效的辦法,迅速增加市場主體的數量,營造良好的市場營商環境。如果在2022年年內,上海能掀起一波投資開辦企業的高潮,無論是大企業還是小企業,無論是什麼行業,都會迅速有效地推動復工復產,並堅定海內外對上海、對中國未來發展的信心和預期。

三是站在長三角一體化戰略高度組織復工復產,在中央的主導下,統籌協調相關省份及企業恢復交通物流和產業鏈供應鏈。

這一輪疫情反覆,從一個側面充分反映了上海在全國,乃至全球的樞紐地位。從疫情在全球蔓延兩年多的情況看,一旦新的產業鏈形成,原有產業鏈在疫情中斷裂的相關節點就很難再嵌回產業鏈中。以出口爲例,在這次疫情中,一些地區的出口物資已經在尋找上海港以外的港口運輸。實際上,不僅是港口,包括各類產品的產業鏈和供應鏈,上海都面臨着與深圳、寧波、青島等國內其他地區,以及越南、新加坡、印度等國家或地區的競爭,動作稍慢,可能就會喪失機會。所以,復工復產不能侷限於上海自身,更要從現在及未來的產業鏈供應鏈佈局着眼,主動出擊。希望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有力領導下,由上海市牽頭,出臺一些惠企惠民的實質性配套政策,組織各產業鏈供應鏈的主要企業與長三角地區的交通等政府部門對接,在長三角區域內迅速恢復產業鏈供應鏈。這不僅能快速恢復國內產業鏈供應鏈,也是加快長三角一體化進程的重要契機,更能鞏固和提升上海五大中心的樞紐地位和作用。

四是加快或提前落實擬議中各類進一步對外開放政策,根據疫情中反映出來的外資投資新情況新動向,出臺新的開放政策,穩住外資並進一步吸引外資。

建議利用下半年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契機,以走出去營銷帶動引進來。上海市政府要在中央的領導下,組織各有關部門和企業,整體策劃宣傳策略和出訪區域,在進博會前走出去,宣傳上海的營商環境、歷史文化和各項開放措施,幫助本土企業對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在引進外資、引進技術、引進人才的同時,鞏固和發展本土產業鏈供應鏈。

五是優化白名單制復工復產方式,研究制定精細化、全方位動態復工復產方案。

復工復產方案需要着眼產業鏈供應鏈和經濟社會運行全局,應對相關環節建立具有防疫措施的復工復產模式,在鞏固防疫成果的同時,確保復工復產的有效性。

六是毫不動搖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完善和豐富戰術組合。

堅持就是勝利,要堅決築牢疫情防控屏障,堅決鞏固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堅持“動態清零”,因時因勢不斷調整防控措施,提高復工復產的速度和質量。建議將疫苗接種率作爲防疫措施的一個新考慮因子。比如,在區域層面(如一座城市等),根據不同的疫苗接種率指標,在不同的疫情階段,採取不同的“四應四盡”戰術,應檢盡檢、應隔盡隔、應收盡收、應治盡治,協調聯動核酸檢測、流調、隔離轉運和社區管控等重點環節,達到“動態清零”的戰略目標。在行業層面(如物流、快遞等),在常態化核酸檢測的同時,輔以二針或三針接種率指標,在有效防疫的同時,保持行業的運營。在企業復工復產層面,對企業復工復產人員提出核酸檢測和疫苗接種要求,比如復工復產通行碼可以包含健康碼、行程碼、核酸檢測碼和疫苗接種碼。下一階段,可以考慮在常態化核酸檢測的基礎上,加上常態化疫苗接種,並進一步過渡到常態化疫苗接種爲主。這一措施也有利於我國疫苗研發能力和生產能力的快速提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