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迎高規格智囊團。

5月20日,紮實推動共同富裕高峯論壇在杭州舉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書記馬建堂,中央農辦副主任、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國家鄉村振興局局長劉煥鑫,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副院長黃一兵,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高培勇,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教授、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鄭永年等爲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建言獻策。

去年5月20日,黨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意見》,作爲沿海經濟大省和“先富”代表的浙江被賦予先行探索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重大使命。

一年來,通過定方案、明舉措、作部署、抓落實,浙江共富示範區建設的“四梁八柱”逐步成形,高質量發展、縮小城鄉和區域差距等工作穩步開展,體制機制及政策創新有序推進,一項項旨在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探索漸次展開,重點突破、合力推進的態勢全面形成。

做大“蛋糕”:增強內生動力和發展後勁

示範區建設開局一年,作爲先行示範地如何通過高質量發展不斷“做大蛋糕”,是靠“喫改革飯”成就經濟大省地位的浙江探索共富之路的基礎。

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產業的支撐至爲重要。對身兼“數字經濟大省”和“製造業大省”的浙江而言,兩大優勢產業——數字經濟和製造業在高質量發展中承擔着急先鋒和壓艙石的角色。

數字化改革是浙江新發展階段全面深化改革的總抓手,通過這項“硬核改革”引領、撬動各方面、各領域的改革,加快推進省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注意到,被中央賦予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重大使命後,浙江每隔兩個月召開數字化改革推進會,總結成效、分析問題、部署下階段任務。

據浙江《數字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到2025年該省數字經濟發展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數字經濟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在60%左右,規上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營業收入達3.5萬億元,數字經濟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12000家,數字貿易進出口總額達1萬億元,關鍵業務環節全面數字化的規上企業比例提高至80%。

製造業作爲實體經濟的主體,是浙江經濟基本盤、吸納就業的第一行業和財政收入第一稅源。一年來,全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新一輪製造業“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攻堅行動推進大會等的召開,以及“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5+4”穩進提質政策體系等文件接連出臺,都體現出浙江的“強基”雄心。

今年初,爲應對疫情帶來的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浙江率先出臺包含“五大政策包”、“四張要素清單”的穩增長政策組合拳,涉及擴大有效投資、減負強企、科技創新、穩外貿穩外資促消費,以及民生、財政、自然資源、金融、能源保障等多領域。3月底,12個部門又出臺行動方案,通過暢鏈強鏈保安、有效投資擴大、重點領域提質、能效標準引領、發展環境優化五大行動以及27項配套政策,確保工業經濟實現質的穩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促進非公經濟健康發展也是做大做好“蛋糕”的重要途徑。作爲民營經濟大省,至去年底浙江有各類市場主體868.47萬戶,按2020年末常住人口計,每7.4人中有1個老闆。通過頻出減負降本政策,去年浙江爲企業減負超2500億元,今年一季度減負金額達581億元,其中製造業、批發和零售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等實體經濟行業企業減負受益最明顯。

分好“蛋糕”:着力推進區域、城鄉協調發展

共同富裕不僅要“做大蛋糕”,還要“分好蛋糕”,通過調整社會分配格局、提高分配質量,不斷縮小貧富差距。圍繞中央《意見》確定的“以解決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問題爲主攻方向”,浙江展開了一系列探索。

縮小地區差距最先被提上日程,瞄準的是區域發展的突出短板——山區26縣。這26縣分佈在6個設區市,全部位於山區,面積佔全省的44.5%,2020年末人口總數爲1016.9萬人,約佔全省的15.8%;GDP總量6238億元,僅佔全省的9.65%;人均GDP61363元,是全省的61.3%、全國的85.2%。

作爲山區26縣“十四五”發展的路線圖,《浙江省山區26縣跨越式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5年》明確,將通過做大產業擴大稅源行動和提升居民收入富民行動,爭取到2025年使26縣人均GDP超過全省平均的70%,達到全國平均水平。

同時,針對每個縣的發展基礎、特色優勢和主導產業,浙江“一縣一策”爲26個山區縣定製精準支持政策,並圍繞平臺共建、產業發展、要素保障、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推動出臺17個專項政策。

爲提升智力支持,浙江1月還啓動“千名幹部交流互派工程”,5年內選派1000名高素質、專業化幹部到山區26縣和岱山、嵊泗2個海島縣任職、掛職,助推山區海島縣跨越式發展,首批從省部屬單位、經濟發達地區、山區海島縣選派的200餘名幹部已赴崗工作。

在縮小城鄉差距上,浙江將“重棋”落在“三農”上。據省農辦、省農業農村廳、省鄉村振興局印發《農業農村領域高質量發展推進共同富裕行動計劃(2021-2025年)》和農業農村部與省政府印發的《高質量創建鄉村振興示範省推進共同富裕示範區建設行動方案(2021—2025年)》,到2025年,將實現農民收入達到4.4萬元,低收入農戶收入達到2.4萬元,城鄉居民收入倍差縮小到1.9以內。

縮小收入差距方面,浙江的“題眼”是“擴中”“提低”改革,擴大中等收入羣體規模,提高低收入羣體收入。實施路徑上,浙江從“社會結構系統性優化”的全局出發,謀劃促就業、激活力、拓渠道、優分配、強能力、重幫扶、減負擔、揚新風八大路徑。同時,按全面覆蓋、精準施策結合的原則,瞄準增收潛力大、帶動能力強的“擴中”重點羣體和收入水平低、發展能力弱的“提低”重點羣體,如技術工人、中小企業主和個體工商戶、高校畢業生、高素質農民、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進城農民工等率先推出一批差別化收入分配激勵政策。

在全省虎年第一會——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推進大會上,打造高質量就業創業體系、擴中提低、山區26縣整體跨越發展等均被明確爲今年示範區建設的十大標誌性成果。浙江將進一步構建經濟高質量發展、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公共服務優質共享、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等七個先行示範。

變化已顯:山區加快成爲新增長點

通過一年探索實踐,去年浙江GDP首破7萬億元,重要改革多點突破,市場主體活力持續激發,城鄉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民生福祉增進。

以縮小三大差距爲例,目前山區26縣已實現“一縣一策”全覆蓋,構建形成“1+2+26+N”政策體系;全省建成山海協作“飛地”園區79個,其中37個園區帶動3000多個集體經濟薄弱村增收4億多元。

據省經信廳最新發布的一季度26縣工業經濟運行情況,一季度山區26縣規上工業增加值390.5億元,同比增長7.2%,佔全省的7.3%,拉動全省規上工業增長0.5個百分點,貢獻率爲5.5%。其中,10個縣的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水平,4個縣的增速超20%;23個山區縣工業投資增長,20個縣增速高於全省水平,全省增速超100%的6個縣(市、區)中有5個爲山區縣。此外,23個山區縣規上工業民企增加值佔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高於全省水平,9個山區縣佔比超過90%。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山區和海洋正加快成爲新增長點,去年26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等多項指標高於全省水平,海洋生產總值增速高於經濟增速1個百分點。

共同富裕的探索也進一步改變着城鄉差距。去年浙江人均GDP達到11.3萬元,城鄉居民收入分別連續21年、37年居全國省區第一。其中,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萬元,增幅比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1.1個百分點;低收入農戶收入增長14.8%,比農民收入增長快4.4個百分點。今年一季度,農民收入增速比城鎮居民收入增速快1.8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勢頭良好。

“去年全省已基本消除年家庭人均收入9000元以下的現象,全省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650億元,集體資產總量突破7000億,90%以上的行政村總收入超過20萬元,總收入50萬元以上的行政村已佔全省行政村總數的77.9%,爲今後的共同富裕建設打下了堅實的集體經濟基礎。”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王通林在省十三屆人大六次會議“廳(局)長通道”集中採訪活動中表示,農民羣衆獲得感不斷提升,去年農村飲用水達標人口覆蓋率達99.3%,快遞進村實現100%覆蓋,教共體結對學校已實現鄉村學校100%覆蓋。

示範區建設帶來的另一大直觀改變是民生福祉的增進。據今年的省政府工作報告,去年浙江城鎮新增就業122.4萬人,幫扶困難人員就業12.9萬人。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年標準達到1萬元以上。建設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17.4萬套,建成棚改安置住房10.8萬套。新改擴建農村普惠性幼兒園113所、新增學位3.75萬個,新改擴建中小學116所、新增學位15萬個。“一老一小”服務提升,新增鄉鎮(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365家、3歲以下嬰幼兒普惠託位1.66萬個。

“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的共同期盼、共同事業,是共建共治共享的共同富裕。”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浙江省委書記袁家軍在接受中新社專訪時表示,浙江將努力通過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讓企業競爭力更強、讓社會活力更足、讓人民生活更好,讓羣衆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共同富裕是看得見、摸得着、真實可感的事實。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