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中國經濟週刊》 記者 郭志強|北京報道

進入5月,隨着60多家信託公司陸續披露完年報,2021年信託行業的產業生態進入公衆眼簾。2021年,信託行業轉型步入“深水區”,而隨着安信信託、四川信託等接連爆發大額兌付危機,風險相繼暴露,令整個信託行業聲譽備受考驗。

當前,信託行業第七次行業整頓正在有序進行,在嚴監管態勢不斷加碼之下,信託行業出現了哪些積極變化?信託行業風險究竟處於何種水平?如何化解信託違約項目風險?帶着這些問題,《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做了一番調查。

超預期的信託指標

2018年4月,資管新規出臺後,信託業自此開始轉型,壓降通道業務和多層嵌套規模,國內信託資產規模大幅下降。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信託行業資產規模仍維持在20萬億元以上,這出乎行業預料。

中國信託業協會數據顯示,2021年4季度末,全行業信託資產規模餘額20.55萬億元,比2020年末的20.49萬億元增加600億元,同比增長0.29%。增幅雖然不大,卻是信託業自2018年步入下行期以來的首年度止跌回升。

5月16日,一位信託行業資深研究人員張洪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2021年的信託規模原來比較統一的預期是:跌破20萬億元。信託規模超預期的原因是通道業務在壓降規模時,部分業務並未‘一刀切’而是做了個案處理,保留了部分資產規模,這也造成整個信託規模雖仍在下降區間,但規模下跌速度正在放緩。”

而信託盈利能力是另一超預期指標。2018-2020年,信託業利潤總額一直下滑,三年同比分別下降11.20%、0.65%、19.79%。

但在2021年,信託行業利潤總額下滑趨勢“剎住了車”,實現企穩回升。信託行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3.17%至601.67億元,雖然增幅不大,但同樣是2018年以來首年度實現正增長。

“儘管2021年營收和利潤總額指標超預期,進入平穩區間,但信託行業轉型仍沒有完全成功,一方面信託傳統業務受到壓降限額等政策影響,另一方面新業務盈利點並不凸顯。”5月17日,中部某省一國有信託公司負責人王斐坦言。

另外,受資本市場發展、資管產品“非標轉標”、投資者需求多元化等因素影響,證券投資信託是2021年行業增長最爲明顯的板塊。資金信託投向證券市場的佔比自2020年開始大幅提升,2020年底佔比爲13.87%,同比提升了2.95個百分點;而2021年底佔比達到22.37%,同比大幅上升了8.50個百分點,證券投資信託正成爲未來信託資產規模中非常重要的構成。

據中誠信託統計,2021年五礦信託、外貿信託、平安信託、江蘇信託四家公司證券投資信託規模增速分別爲326%、132%、118%、108%,增速是行業前四。有些信託公司更加註重證券投資信託業務的發展,已經成爲其重要的收入貢獻來源。

“衆多信託公司年報弱化了不良率等風險指標闡釋。”張洪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梳理2021年,信託行業確實正從融資通道類業務逐步向服務投資類業務轉型,資產結構轉型比較明顯,但信託行業風險出清仍在路上,尤其是資產不良率還維持高位。

房地產類信託成違約“重災區”

自2021年下半年以來,受個別房企流動性風險影響,房地產行業出現快速降溫。“地產”是信託年報中難以避開的話題,也成爲擺在眼前的難題。

在經濟增長下行和監管收緊的驅動之下,存量資產的風險加速暴露,其中房地產領域成爲行業違約“重災區”。華寶證券最新研報披露,2021年,房地產類信託涉及金額較多,違約風險項目涉及金額約917億元,佔1500億全部違約金額的61.1%。

華寶證券認爲,有關部門對房地產行業的管控持續加碼,融資條件也不斷收緊,部分信託公司前期房地產信託業務過快過猛的增長,導致2021年房地產類信託的違約集中爆發。

近日,多位信託行業人士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2021年信託行業不良率居高不下,主要還是集中在大型房地產類融資項目,而這些融資項目背後都有大型信託機構的身影。這也直接導致信託機構被訴訟纏身,聲譽風險陡增。 

王斐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信託機構的房地產類融資規模普遍比較大,而這類違約項目有一個特點:一般會有抵押物,即使發生違約,資產也不一定全‘壞到鍋裏’。這類房地產融資違約項目處置時間較長,容易放大融資方的流動性風險。目前,很多信託機構手裏還有不少這類違約項目。”

自2021年以來,伴隨着房企爆雷的消息發酵,大部分信託公司都暫停或收縮了地產業務,只有少量存續的信託產品還在持續募集中,新增業務基本全線暫停。

張洪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信託公司接到的窗口指導意見是,2021年末房地產類信託額度不得超過2020年末額度。儘管現在房地產政策有鬆動,但信託行業本來風險就多,且融資成本比較高,信託房地產類融資不可能再開口子。”

風險項目處置成難點

信託風險項目的處置仍是2021年行業面臨的一大難點。用益金融信託網的數據顯示,據公開資料不完全統計,2021年共計披露違約風險項目280餘款,涉及金額約1500億元。

以武漢金控旗下的國通信託爲例,國通信託在2021年報中披露,訴訟標的額在1億元(含)以上的案件有17件,其中有14件尚在一審審理中,有3件在二審審理中。

如何平衡發展與風險處置的關係?2021年11月,銀保監會下發的《關於進一步推進信託公司“兩項業務”壓降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指出,信託公司要統籌“兩項業務”(即信託公司通道業務和融資業務)壓降和風險處置,持續關注房地產業務領域的風險,確保不因處置風險而產生新的風險。

據公開信息顯示,2022 年以來已有多家信託公司入局接手房地產公司項目股權,較爲溫和地化解現有的存量風險業務。

今年1月,五礦信託接盤恒大地產集團控股的昆明恆拓置業有限公司與佛山市順德區盈沁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股權轉讓完成後,五礦信託持有上述兩家地產公司100%的股權。

今年2月14日,南寧市龍光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轉讓柳州市龍光駿德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70%股權,中融信託接手。

有市場分析認爲,信託公司參與併購是存量業務的解決方案之一,接盤後正常運營、退出,可以用“時間換空間”。

張洪認爲,“2021年,可圈可點的成功處理信託風險項目不多,信託存量項目的風險處置路徑並不通暢。信託機構對於違約項目大部分走司法訴訟程序,處置時間週期較長,司法凍結、審判、執行等一路走下來,效果不一定最優。接手股權、參與併購也是沒辦法中的一個辦法。”

(文中張洪、王斐爲化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