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醫藥相關企業復工復產,如何真正打通供應鏈?

隨着滬上企業陸續推進復工復產,對於核酸檢測、抗原檢測等各類醫療服務需求也因此大增,在這個過程中,穩定、有序的供應鏈是支撐這些醫療服務能力的關鍵。

“不論是核酸檢測亭、生物實驗室,還是方艙醫院,它們日常所亟需的原料或試劑,我們都能快速響應並供給到位。”上海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泰坦科技”)聯合創始人張慶在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表示。

張慶告訴記者,本次疫情至今,一些檢測企業、實驗室對於原料或試劑的需求量激增,但原先的供應商因爲封控而“斷供”,供應鏈一度受到挑戰,“比如,一家連續生產化工裝置的外資企業實驗室,原先的供應商缺貨,無法供給質控所需的檢測試劑,我們就立刻補上了。”

截至5月13日的數據顯示,上海已推動三批“白名單”企業3000多家復工復產,整體復工率超過70%,其中不乏生物醫藥相關企業。但要真正打通上述供應鏈,人力、物流、平臺、海關等條件,缺一不可。

人力、物流、平臺是關鍵

連續在公司工作50多日的張慶告訴記者,從3月底開始,公司就有100多名員工留守,近一週也有30多名員工陸續復工返崗,“有了員工駐紮現場,供應鏈上的問題纔能有足夠的解決人手。”

張慶表示,公司的客戶包括浙江東方生物、上海伯傑醫療、武漢明德生物、中元匯吉生物、聖湘生物科技等,“作爲一家科學服務類的上游企業,我們一方面爲醫療機構提供實驗室常用的乙醇、鹽酸、硫酸,以及生物酶、抗體、血清等研發和檢測類試劑;另一方面,還要爲客戶實驗室匹配後臺系統、硬件設備等。”

“目前,我們企業的原料規格超過350多萬種,SKU(庫存)比較豐富,這也是能及時滿足客戶需求的前提。”張慶以企業急需的基礎物資“乙醇”等原料爲例,它們有一定的危險性,不能過多儲存但又不能中斷,每隔1~2天就需持續供應1次,這就屬於供應鏈中比較困難的一環。

“這需要在充分利用好自有專業車輛的同時,調度符合條件的運輸工具。泰坦自有20多輛廂式貨車,大部分是危險品運輸車。”

除了人力、物流上的挑戰,疫情期間的產能不足,也是不少供應鏈上企業的“心病”。

張慶告訴記者,公司在安徽有自己的高純溶劑工廠,該工廠年產3000噸HPLC級“高純色譜溶劑”,如高純乙腈、甲醇、丙酮等,都是生物醫藥領域企業所需要的,“疫情至今,由安徽的工廠進行原料生產,之後通過網絡服務平臺配送給客戶,此外,還要同步協調好跨省物流配送。

“爲了將產能與需求快速對接,我們研發的網絡服務平臺也發揮很大作用。”張慶表示,該平臺可以將研發端、生產端再到物流端、客戶端的數據逐一打通,提高了不少效率,“300多萬種規格,如果只是依靠網絡會議或視頻方式來進行根本上解決不了的。而在網絡服務平臺上,客戶需求可以在提交當日就得到響應,該需求會隨後流轉到檢測、開發、生產環節,最後配送會在2~3天內得到落地。”

隨着供應鏈不斷完善,多家科技型生物醫藥企業也陸續開始復工,並在研發領域進行投入。

記者從上海奧浦邁生物瞭解到,從3月27日開始,細胞培養基相關生產、質量、倉庫等員工就紛紛入駐公司,持續爲生物醫藥企業在新冠抗原、抗體檢測試劑盒等領域研發提供支持。

作爲一家新冠抗原檢測試劑盒生產企業,芯超生物方面也表示,接下來,將在浦東新區李冰路151號附近建設一個面積達1萬平方米的新的自動化生產基地,屆時,企業試劑盒產能將達到500萬~1000萬人份/天。

應佈局更多轉運點

供應鏈對於生物醫藥領域企業的影響,也體現在海關、貿易等領域。

“我們所在的介入醫療行業,由於大部分原材料還依賴進口,所以供應鏈保障有兩大關鍵,一個是保證能收到國外的原材料,另一個是能把自己生產的產品送到客戶手上。”位於臨港新片區的上海昊豐醫療科技有限公司銷售部副總霍妍告訴記者。

霍妍表示,目前,公司絕大多數客戶是國內醫療器械生廠商,有研發企業,也有集採中標企業,“我們爲這些廠家提供一些不可或缺的配件、生產設備,如果沒有這些物品的及時供應,廠家的生產線也開動不起來。”

記者瞭解到,18日,上海海關出臺了新一輪支持企業擴大復工復產、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的12項措施,其中就包括“海關將疊加運用‘綠色通道’、採取臨時性監管措施及優化監管模式等舉措,實現優先預約、優先審單、優先查檢、優先放行,推動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汽車製造等重點產業儘快達產。”

霍妍也告訴記者,申請通行證是打通供應鏈的首要環節。在申請到通行證後,他們會立即聯繫貨代,海關一開始清關工作,就可以第一時間把滯留在海關的原材料提出來運回公司用於研發和生產。同時,逐一聯繫相熟的貨運公司,找到能出上海的貨運車輛,把配件、生產設備交付到上海以外的中轉站再發往全國各地,“我們在深圳設有分公司,一部分生產和發貨問題,深圳分公司連夜生產趕工,也彌補了一下區域供應鏈的不足。”

數據顯示,在生產端,昊豐醫療在疫情期間的工人出勤率爲67%,訂單完成率爲95%;研發端,企業則完成了12F左心耳封堵輸送鞘管、8.5F和12F電生理冷凍消融可調彎鞘管等樣品的製作。

霍妍還表示,深圳分公司和上海附近轉運點的佈局很重要。同時,企業應更注重供應商、物流的儲備,這樣才能在獲取到通行證後,有目標性地去尋找相應的物流公司。

在生物醫藥領域企業逐步復產過程中,還有哪些問題亟待解決?

上海市生物醫藥行業協會會長傅大煦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建議,首先,由於生物醫藥企業中,有相當一部分在江蘇、浙江設有工廠,因此,打通跨省運輸、物流等通道尤爲重要,如果能爲企業闢出一條專用“綠色通道”或者增加轉運交接點,這些都是可以實踐的方法。

其次,一些生物醫藥、醫療器械領域的供應鏈企業,可以設立大數據平臺,這不但可以維護好存量,對於疫情之下的新增產品而言,也能爲之提供快速供給的途徑,避免產生供應鏈“斷檔”。

“此外,也需要加快中小微生物醫藥企業的復工復產進程。 一些企業在疫情前期積累的融資、商務談判等多種需求有待解決,另一些以人爲主的研發型企業,在原料供應鏈逐步完善的情況下,也需要儘快復產。” 傅大煦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