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外匯局網站發佈消息,爲進一步促進外匯市場發展與開放,更好服務各類市場主體管理外匯風險,日前,國家外匯管理局發佈《關於進一步促進外匯市場服務實體經濟有關措施的通知》(匯發〔2022〕15號,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主要內容包括:一是引導金融機構持續加強服務實體經濟外匯風險管理的能力建設,充分響應企業對外匯服務的需求。二是豐富人民幣對外匯衍生產品類型,新增普通美式期權、亞式期權。三是完善銀企服務平臺,提升外匯市場基礎設施服務水平。四是擴大合作辦理人民幣對外匯衍生品業務範圍,支持符合條件的中小金融機構更好服務中小微企業外匯風險管理。五是支持銀行完善自身外匯風險管理,允許銀行基於實需原則辦理自身項下匯率敞口套保。

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表示,隨着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不斷完善,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雙向波動已成爲常態。有效管理外匯風險是各類市場主體穩健經營的內在要求,也是國內外市場的普遍實踐。近年來,外匯局緊緊圍繞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持續深化國內外匯市場發展、改革與開放,不斷滿足市場主體需求,在豐富交易工具、擴大參與主體、完善基礎設施、改進市場監管等方面取得積極成效。2021年,我國人民幣外匯市場交易量36.9萬億美元,較2012年增長3倍。

爲進一步提升外匯市場的深度和廣度,支持市場主體更好管理匯率風險,外匯局在充分調研市場需求的基礎上制定發佈了《通知》,從豐富交易工具、完善基礎設施、推進簡政放權等方面,提升外匯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促進外匯市場更好地服務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王春英同時指出,金融機構特別是銀行作爲參與外匯市場的重要主體,是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主體,在微觀層面決定了外匯市場運行效率和服務質量。截至2021年末,國內外匯市場已有124家銀行具有人民幣對外匯衍生品業務資格,涵蓋全國各地大中小型和中外資各類銀行。近年來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外匯風險管理的服務水平不斷提高,但也要看到,當前部分銀行外匯服務與適應高質量發展、滿足多樣化需求還存在一些差距。

爲此,《通知》結合近年來的市場實踐,要求金融機構持續加強服務實體經濟外匯風險管理的能力建設,重點包括:一是持續引導客戶樹立風險中性理念,二是堅持實需原則靈活展業,三是持續提升基層機構服務能力。這既是金融機構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的需要,也是促進自身外匯業務健康發展的需要。

王春英表示,支持企業匯率風險管理是外匯市場深化發展、改革與開放的一項基礎性和長期性工作。近年來,外匯局多措並舉積極支持企業做好匯率風險管理,重點從三個方面推進市場服務:一是深化外匯市場發展,增加政策供給和保障,如此次《通知》推出的一攬子市場建設和便利化措施。二是加強市場宣傳和培育,引導企業樹立匯率風險中性理念,完善匯率風險內部管理機制。三是引導降低企業交易成本,如中國外匯交易中心進一步加大中小微企業外匯衍生品交易相關的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手續費優惠力度,從減半收取調整爲全額免除,預計全年減免金額將超過1100萬元人民幣。

2021年,企業利用遠期、期權等外匯衍生產品管理匯率風險的規模較2020年增長59%,企業套保比率上升4.6個百分點至21.7%;2022年一季度,企業利用外匯衍生品的規模同比增長29%,外匯套保比率較2021年全年提高4.2個百分點。下一步,外匯局將繼續按照上述工作思路,積極支持企業匯率風險管理,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