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1日晚,央視《經濟半小時》播出《“土貨”搭上跨境快車》專題節目,對廣西、山東2個通過阿里巴巴國際站做跨境生意的外貿村做了大幅報道,話題衝上熱搜,引發坊間熱議。村口變成數字化外貿出海口,網友們紛紛感嘆:不懂外語和電商,也從沒搞過外貿的村民,卻實現了“人在家中坐,特產賣全球”的創業夢想與人生蝶變。這就是跨境電商的全新賽道,這就是數字經濟的“洪荒之力”。

就在今天,爲了幫助中小外貿商家應對全球新一輪疫情帶來的階段性困難,阿里巴巴國際站還剛推出了“跨境外貿紓困十條”,包括商機、物流、資金金融、服務和人才等五個確定性保障舉措,涵蓋跨境電商各個關鍵環節。用確定性數字化手段,應對不確定性挑戰。

“數字興農”:阿里國際站一馬當先

近年來,中國跨境電商發展迅猛、捷報頻傳,已成爲外貿戰線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和先鋒力量。據海關總署統計,2020年,我國跨境電商出口同比增長40.1%。2021年,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約1.92萬億元,同比增長18.6%。2022年第一季度,我國新設27個跨境電商綜試區,跨境電商交易額達4345億元,其中出口3104億元,增長2.6%。

鋪路架橋聯中外,乘風破浪通四海。作爲行業龍頭和集團“起家板塊”的阿里國際站表現尤爲亮眼——成立20多年來,前者堅守“產業報國”、“外貿興邦”初心使命,已成長爲全球領先的數字化貿易出口平臺,累計服務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600餘萬活躍企業買家,近3年支付買家複合增長率超100%。2020年,阿里國際站年交易額就激增101%,商戶訂單數同比翻番。

隨着數字經濟大潮席捲全球,阿里國際站又以助力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爲己任,積極響應、配合鄉村振興戰略,緊密圍繞數字鄉村建設總體目標,發揮自身優勢,讓數字技術深度融合、全向賦能鄉村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而完成這一艱鉅任務的深度、廣度和難度,並不亞於打贏脫貧攻堅戰。

近年來,數字鄉村建設全面鋪開,越來越多的農民“接電觸網”,農村電商發展顯著提速。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達4727.9億元,同比增長5.4%。其中,農產品網售額1300.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1.2%。

但在取得可喜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應清醒看到:一方面農產品消費端的數字化程度不斷提升,另一方面在研發、生產、物流、人才、供應鏈等關鍵環節,數字鄉村建設仍有不少短板。

針對上述難點、痛點,阿里巴巴依託多年來在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物流等領域的深厚積澱,以及自身輻射全球、溝通內外的國際化廣闊視野和豐富經驗,積極探索數字技術與鄉村產業的全價值鏈融合與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2020年,阿里全國5大數字農業集運加工中心(冷鏈產地倉)全面建成投用,其與數以千計的縣域物流共配中心和遍佈各城市的銷地倉,共同構成一張數字化倉配分銷網絡,每年可將100萬噸生鮮農產品直供全國餐桌。這一過程中,阿里國際站更是充分發揮跨境電商平臺的獨特作用,打破外貿地域壁壘,補齊制約鄉村產業鏈發展的各項短板,協助廣大農村電商解決質量把控、物流時效、人才匹配等難題,“讓村口真正成爲數字化出海口”。

“成人之美”:阿里國際站強勢助力

鄉村振興人是關鍵,數字經濟事在人爲。爲加快推進數字鄉村建設、提升農業信息化水平,近年來,阿里國際站爲數字鄉村建設源源不斷地培養、輸送更多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鮮血液”,並與千千萬萬新農人勠力同心、砥礪前行,奏響了一曲曲興農富農的時代樂章。

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湖北咸寧崇陽縣大市村支書程桔,大學畢業後曾就職於廣州阿里國際站。2014年,這位當時僅24歲的女孩毅然放棄一線城市優厚待遇,懷揣夢想回鄉創業,完成了從白領精英向鄉村致富帶頭人的“逆華麗轉身”。

程桔運用自己在阿里國際站學習、練就的開闊視野和超強執行力,爲村裏擬規劃、跑項目、拉投資,爭取各方支持,陸續完成13公里村級道路升級改造,以及淡水龍蝦養殖基地、綠色茶園基地、200畝中藥材基地、佔地30畝石匠工坊、60kWp光伏電站、安全飲水工程、旅遊停車場、月山大橋、文創園、沿河休閒健身步道等一大批基礎設施與骨幹產業項目的建設,打通了電商物流、全域旅遊“最後一公里”,將大市村的綠水青山真正變成致富興業的金山銀山。

在她帶領下,短短6年時間村裏人均收入就增長約6倍,越來越多在外務工的年輕人開始“迴流”,大市村由此一舉甩掉“貧困村、空心村”的帽子。而對於如何藉助互聯網優勢促進鄉村振興和數字鄉村建設,大廠出身的程桔同樣眼光獨到,表示未來會更加積極擁抱農村電商、農業直播等新業態,“以小鼠標對接大市場”,幫助父老鄉親穩定增收。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通過投資落戶、產業孵化、電商培訓、招聘外貿員工等方式,阿里強勢助力程桔家鄉的數字經濟“突飛猛進”發展——崇陽逐步建成覆蓋縣城、輻射廣大鄉鎮和行政村的區域電商體系,2020年當地網絡零售額突破10億元大關,2021年該縣又榮登“中國縣域網絡購買力百強榜”,併入選湖北“淘寶直播村播(首批)試點縣”和“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

與崇陽的騰飛經歷類似,2021年5月山東曹縣的“火爆出圈”,奧妙也在於其搭上了互聯網經濟的快車,不僅使當地服裝、木製品等傳統產業煥發新生、名揚世界,而且吸引近9萬人返鄉創業,其中不乏擁有博士、碩士學歷的高層次人才,“鎮上年輕人越來越多,‘電商名城’名片越擦越亮”正是曹縣當下最真實的寫照。

在阿里國際站的強有力扶持下,如今曹縣已擁有阿里認證的“淘寶鎮”17個、“淘寶村”151個,電商規模達300億元,當地原創漢服銷售額佔全國三分之一,並建有7座“海外倉”,不但形成了國內唯一的木製品跨境電商產業帶(出口額佔阿里國際站中國木製品銷售額的12%),還成就了“產品遠銷167個國家和地區,部分品類壟斷海外市場”的業界奇蹟。

“南北雙雄”:阿里國際站締造奇蹟

“讓越來越多的村民們守在家門口,靠着一部手機、一臺電腦,就把土特產賣到世界各地。”這聽似天方夜譚的“神話”,卻每天都在華夏大地上真實地發生、重現。

山東臨沭被譽爲“中國柳編之都”,全縣有超10萬人從事柳編產業,年產值176億元,相關出口企業近400家,出口額達到16.11億元。一根小小的柳條,卻成爲托起當地鄉村振興大業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圍繞推進“網絡+產業”深度融合,臨沭縣通過與阿里國際站等跨境電商平臺合作,攜手開拓海外市場,將當地出產的柳編、藍莓、地瓜脯、粉條、雜糧等特色產品推向世界。2021年,臨沭縣電商交易規模達16億元,擁有“淘寶鎮”1個、“淘寶村”6個,並培育出金柳家居、貓小柚等一批優秀地方企業。

以金柳家居爲例,作爲臨沭縣柳編產品出口外銷的領軍企業,該公司利用阿里國際站成熟電商平臺拓展海外業務,產品遠銷美、英、法、意、韓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跨境電商年業務量達100多萬美元。

無獨有偶,在廣西博白縣,柔韌的竹篾、藤條和芒草同樣成就一番大事業。當地一座小山村的曬穀場上,村民們圍坐一處編籃子。細小的藤條經過交、壓、串、纏繞,變成一件件精美的工藝品。手法嫺熟的農戶20分鐘就可編完一個籃子(工價2至6元),而這些手工藝品將漂洋過海,經由阿里國際站銷往全球60多個國家。

黃彬靜和馮振東夫婦,是從廣大編織戶中脫穎而出的90後新農人典型。由於手藝精湛,黃彬靜的手工編織作品常作爲樣品發往海外。眼瞅着外貿訂單越來越多,夫妻倆一商量,決心把十里八鄉的村民都發動起來,自己則轉行做了二級供應商,負責將材料發給大夥,再回購編好的籃子。黃彬靜粗略算了筆賬,一年下來小兩口能有近10萬元收入。隨着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自己的“外包團隊”,勞動光榮、勤勞致富在當地蔚然成風,連村裏的麻將館都變成了編織工坊。

而將博白芒竹編織這一非遺技藝發揚光大視作終身事業的,還有廣西博白縣凰圖工藝品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黃連將。2012年,大學畢業的黃連將瞄準家鄉歷史悠久的編織產業並創辦凰圖工藝,帶動全縣21個鄉鎮的900多農戶共同致富。

2016年,凰圖工藝借力阿里國際站試水出海。黃連將坦言,起初大夥心中忐忑,因爲知道跨境電商的人都沒幾個,更別提如何運營,“剛開始我們基本可以說都是‘小白’,英文不好,就利用國際站的即時翻譯系統,解決了與海外客戶的直接溝通難題。同時藉助平臺數據,我們逐漸瞭解到市場最新動態,爲後續產品開發提供了新方向。”

如今,凰圖工藝出口的手工編織品不僅打入環保標準嚴苛的日本市場,就連迪士尼、無印良品等國際大品牌也成爲其客戶。2020年以來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傳統商超訂單銳減,黃連將利用阿里國際站大數據,精準踩中海外“綠色宅經濟”興起的需求風口,凰圖工藝一款網紅麪包發酵碗出口額就突破1200萬元。目前,博白全縣已有各類編織企業425家,創造直接就業崗位2.8萬個,吸納臨時、季節性從業人員超20萬,年外貿收入10多億元。

“老當益壯”:阿里國際站提供舞臺

鄉村振興除了依靠新生力量,老一輩的價值、訴求和重要貢獻也不可忽視。而在阿里國際站“叱吒風雲”的明星電商羣體中,就活躍着不少叔叔阿姨、大爺大媽的身影。

谷國明是土生土長的山東大漢,家住濟南萊蕪區北王莊村的他大專畢業後,利用當地良好的紡織業基礎,在城裏創辦了自己的地毯公司。2018年,事業一帆風順的谷國明臨危受命,被渴望改變困境、共同致富的鄉親們推舉爲村支書。當時的北王莊村,年輕人紛紛外出打工,村裏原有500多居民只剩下200多位60歲以上的老年人,集體賬戶幾乎爲零。

爲了讓家鄉變富、變美、變強,谷國明帶領村民大力發展用於襯墊樂器的繩編地毯產業,根據他的經驗,這款商品在國際市場上很受歡迎。雖然早在2013年,阿里國際站就主動接洽谷國明,邀其開店拓展海外市場,但多年來他的公司一直以內銷爲主,對於怎樣才能玩轉跨境電商,谷國明也是個“門外漢”。

然而這一回,爲了北王莊村的父老鄉親,年近半百的谷國明決定“從零開始”再搏一把。剛開始,他靠業務員和國際站上的海外客戶溝通,由於市場信息傳遞滯後,錯失不少商機。谷國明不甘心,於是報名參加了阿里國際站的一個講師選拔活動,他一路過關斬將,直接殺入杭州總決賽,成了全場600多人中年齡最大的選手。70後的谷國明被大家親切地稱爲北方大爺,他卻很開心,因爲通過比賽,自己像海綿一樣不斷汲取着參賽年輕同行分享的電商運營與跨境出海實戰經驗。

手握金剛鑽,敢攬瓷器活。解鎖了諸多新技能的谷國明開始大展宏圖,他通過研究阿里國際站提供的商業數據發現,傳統貓砂墊氣味大,還容易勾住貓爪子,海外消費者很不滿意。谷國明於是花半年時間研發出一款無異味且不會勾住貓爪的新型墊子,推向國際市場後迅速成爲爆款單品,銷量超百萬件。亞馬遜銷量前三的貓砂墊賣家中,就有2家通過阿里國際站成了谷國明的大客戶。

“第一,在國際站做交易,阿里的信譽背書縮短了我們跟客戶的溝通距離。第二,平臺越來越健全,它的物流、金融支持越來越成熟。”通過阿里國際站的大數據選品,谷國明不斷豐富產品線,生意也越做越大。而他每天仍堅持收聽英文廣播、背單詞自學英語,只爲能與外商更好地交流合作。

從2019年開始,北王莊村的60多位大哥大嫂、嬸子大媽,穿上工作服成爲地墊廠的一員。幾年下來,50多歲的藺興珍已經是廠裏的熟練工,“以前種地,(副業)有幾棵花椒樹,沒啥收入。這不廠子落在村裏,自己年紀也大了,(就近上班不但)家裏老人、孩子可以照顧,一個月還能賺3000多元,確實怪滿足啊!”這番樸實無華的言語,道出了包括藺興珍在內廣大北王莊村老齡羣體的幸福心聲。

在阿里國際站的鼎力支持下,目前僅北王莊村地墊廠的年銷售額就達500萬,增加村集體收入超700萬。谷國明還積極謀劃和推動實施北王莊村的環境整治工程——搬走“垃圾山”、河流清淤、保護古樹、完善村級基礎設施。他的目標是打造萬畝山林氧吧,在做大做強工貿的同時,把家鄉豐富的自然資源轉化爲發展文旅產業、吸引投資和年輕人迴流的“梧桐樹”“聚寶盆”。

這正是:鄉村振興百年計,外貿富民路可期。阿里國際站擔重任,產業報國守初心。我搭臺來你唱戲,造福百姓赤子情。數字技術強助力,土貨出海創奇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