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4月通貨膨脹率終於達到2%的目標。這來之不易,卻並不被看好,原因是“此通脹”非“彼通脹”。

日本總務省20日發佈的數據顯示,剔除生鮮食品的核心消費價格指數4月同比上漲2.1%,是2015年之後首次超過2%。

日本政府和中央銀行2013年初確定2%的通脹目標,希望日本經濟擺脫長年通貨緊縮局面。通脹率上一次超過2%是2015年3月,發生在日本調高消費稅稅率之後。如果排除消費稅率上調影響,通脹率最近一次高於2%是2008年9月。

共同社解讀,雖然最新通脹率表面上超過2%,但並不能給予央行信心或令其滿意。推動通脹的因素主要是烏克蘭危機引發能源和商品價格上漲,不符合政策制定者的期望,實現“可持續、可接受”的通脹仍然任重道遠。

4月,日本能源價格總體上漲19.1%,其中汽油價格上漲15.7%,煤油上漲26.1%,天然氣價格和電價也以兩位數幅度上漲。日元對美元近期迅速貶值,推高進口成本。一名政府官員說:“原材料價格一直在上漲,日元貶值加重了影響。”

“這並不意味着真正實現了目標,經濟仍有下行風險,更高的商品價格正傷害消費。”日本明治安田綜合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小玉佑一說。

小玉說,相比2008年通脹率超過2%時期,“當前基本價格趨勢相同,但這次,烏克蘭局勢引發供給擔憂,食品價格(上漲)趨勢更大”。生鮮食品以外的食品價格4月漲幅達到2.6%,爲2015年以來最大;176個監測品類中,127類價格上漲。

大和證券公司高級經濟師末廣徹認爲,去除商品價格上漲因素,基本價格趨勢沒有變化,日本央行“未能以其希望的方式達成通脹目標”,因而將不得不繼續執行現行貨幣政策。

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先前說,央行希望實現伴隨居民收入大幅增長的可持續通脹,而不是商品價格上漲推動的短時通脹。

最新通脹率數據發佈前,黑田在國會會議上說:“日本經濟正在復甦,但面臨商品價格上漲引發的下行壓力。在這種情況下,最重要的是以強有力的貨幣寬鬆政策切實支持經濟活動。”

“工資應該進一步增長,家庭才能承受更大幅度的物價上漲,通脹才更具有可持續性。”他說。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去年10月就任後提出新經濟政策,注重通過“財富分配”實現經濟良性循環,呼籲企業進一步提高工資。

日本工會與資方今年春季薪資談判後,平均工資同比上漲2.1%,三年來漲幅首次超過2%,但小企業工資增幅較小。法新社援引瑞士銀行分析師的話報道,“對工資增長和通脹的預期沒有顯著提升”,因而“眼下2%的通脹率不可持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