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宣稱存款利率高於同期理財產品收益率的,金融消費者一定要擦亮眼睛。

5月20日,浙江銀保監局官網發佈文章《“高息存款”勿輕信,謹防“餡餅”變“陷阱”》,浙江銀保監局稱,近年來,隨着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給廣大金融消費者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讓不少金融消費者掉入了金融詐騙或非法集資的陷阱。比如因盲目追求高收益,輕信了所謂的“高息存款”的虛假宣傳,“存款”不翼而飛,金融消費者遭受損失。

浙江銀保監局表示,金融產品的高收益必然伴隨高風險,很多人往往只看高收益,卻忽視了高風險。

爲此,浙江銀保監局提醒金融消費者,提高風險意識,守護資金安全。

首先是樹立正確的投資觀。一定要記住不可盲目跟從投資,存款是最低風險的金融產品,如果宣稱存款利率高於同期理財產品收益率的,金融消費者一定要擦亮眼睛,仔細辨別,謹防受騙。尤其是老年人羣體,必要時可與成年子女商量,對“高息存款”要冷靜分析,不要輕信高收益、高回報承諾,要提高警惕,以免落入非法集資陷阱。

其次是注意識別金融機構正規存款渠道。監管部門規定“商業銀行不得通過非自營網絡平臺開展定期存款和定活兩便存款業務,包括但不限於由非自營網絡平臺提供營銷宣傳、產品展示、信息傳輸、購買入口、利息補貼等服務”。金融消費者切勿在非銀行自營網絡平臺辦理存款業務,不要隨便從不明鏈接進入所謂的金融機構網絡平臺,防止被虛假網絡平臺騙取資金。

事實上,類似的情況,去年許昌銀保監分局也曾發佈過《關於防範不法分子實施虛假信息詐騙的消費提示》,提示稱,近期,犯罪分子通過僞基站冒充銀行發送虛假短信詐騙錢財的案件多發,犯罪分子可能利用僞基站、改號軟件的技術將虛假短信號碼僞裝成金融機構的服務熱線,以騙取受害者信任。銀行等正規金融機構服務短信中一般不包含除官網入口或官方手機銀行APP下載地址之外的網址鏈接。

再次,通過網絡渠道辦理異地存款更需謹慎。監管要求地方性法人銀行開展的網絡存款業務,應立足於服務當地有網點的區域。金融消費者應儘量選擇本地有營業網點的銀行辦理存款業務,如需在本地無營業網點的金融機構辦理存款業務,應進一步覈實異地金融機構是否爲正規金融機構以及經營狀況等相關信息。

另外,也不要輕易通過他人辦理存款業務。不要輕易通過熟人、朋友、資金掮客代爲辦理存款業務,除非有特殊情況,能自己辦就自己辦。

最後是注意保護個人信息安全。不向陌生人透露姓名、身份證號、家庭住址、聯繫方式等個人身份信息,不輕易出借身份證、工作證等重要證件給他人使用,保管好銀行卡、網銀密鑰和賬戶信息,以防存款被盜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