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繳翼飛 實習生戰春陽 北京報道

每年的三四月是紡織服裝企業的銷售旺季,但2022年春天的疫情讓本已回暖的衆多企業再次陷入困境。

談起三四月份的經營情況,浙江百純製衣廠的老闆李文博倍感無奈。面輔料也進不來、產品送不出去。在給客戶寄付樣衣時,李文博每次都會同時找四五家快遞商“多路突進”,只爲了保住接下來幾個月的訂單。

紡織業是我國重要民生產業,全國有3.4萬家規模以上紡織工業企業,更有爲數衆多的中小企業,直接帶動就業超過2000萬人。江蘇、浙江兩省紡織行業規模約佔全國40%,江浙紡織行業平穩運行,對於全國紡織行業和民生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有關部門、行業協會和企業正在積極統籌防疫與生產。近日,21世紀經濟報道調查發現,物流受阻、展會取消造成的訂單不足成爲紡織行業後續回暖的主要難題,當前亟需將各類紓困政策落實落細。隨着物流運輸的逐步通暢,被壓抑的市場需求有望在下半年出現反彈,原料短缺、運費高企等市場供應鏈生產困境也將隨之改善。當市場歸於冷靜期,新一輪的產業調整升級也在進行之中。

弱需求待破局

江蘇勵強紡織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志祥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今年海外客戶訂單普遍提前了1-2個月,起初預判今年的海外訂單會有所上漲,本想擼起袖子大幹一場。然而,疫情的反彈,給剛剛進入復甦的行情帶來一場“倒春寒”,前期處在限產封控階段時,有一些海外客戶就因爲交付期延長而選擇退訂。

“由於正常的生產週期被打亂,我們在四月份也有意識地減少了接單,接下來一段時間很可能會經歷訂單大幅下滑的空窗期。以前可能會分一些訂單給外協單位,所有現在更多的還是先保證本企業的生產穩定。”吳志祥表示,目前海外客戶下單之前會提前諮詢交貨期多長或庫存情況,今後更側重向客戶推薦庫存紗線或者交貨期比較短的產品。

外貿市場遇阻,企業會否轉內銷?吳志祥選擇了堅守。“內貿市場現在的競爭很激烈,要是外貿企業都轉向內銷,會加劇市場競爭,而且內外貿企業的工作節奏、目標客戶、產品附加值都不一樣,轉向內銷的壓力不見得比外貿的壓力小。”他認爲,只因爲短期疫情衝擊就盲目轉向並非明智之舉,需求不足是紡織業內外貿市場都在面臨的難題。

值得注意的是,春季本是紡織服裝行業開展會下訂單的旺季,即使是在疫情暴發的2020年,各類春季展也大多是略有延遲。而今年臨近夏季,仍難以看到人聲鼎沸的線下展會。

在此前召開的“中小企業促進月”工作推進會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端小平表示,大企業藉助自身品牌和影響力,客戶找上門,中小企業則更多借助展會獲得新客戶和新訂單。中國紡聯一年有春秋兩季大型展覽會,參展企業達6000家,參展面積接近40萬平方米,近90%的展商是中小企業。

由於疫情原因,今年的春季漲已經被迫取消,秋季展能否召開也存在很大的變數。

據瞭解,中國國際紡織面料及輔料(春夏)博覽會、中國國際紡織紗線(春夏)展覽會、中國國際家用紡織品(春夏)博覽會、中國國際針織(春夏)博覽會已確定將併入“2022中國紡聯秋季聯展”,於2022年8月29-31日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辦。此外,還有數十場地方性展會也在散發疫情的影響下選擇停辦或延期。

“以往此時舉行的換季展會大概佔全年銷售的40%,充滿不確定性的預期也讓客戶下單變得越來越謹慎,現在上下游結款都是現金交易。”李文博表示,隨着春季氣溫轉暖,本應是外來客商赴各地採購的好時機,疫情蔓延使江浙多地實施管控,道路封閉,快遞也只能發到有限的地區,嚴重影響產品交付,目前銷售基本靠線上訂單來進行維持,失去的消費只能寄希望於後期彌補上來。

下游中小企業的產需波動也不可避免地傳導至上游的大型企業。一家從事化纖生產的大型企業負責人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其產業鏈下游企業多爲生產滌綸面料的中小型私企,主要終端用途爲紡織品服裝、家紡類面料,但3、4月份部分下游織機的開機率不足六成。進入五月後情況雖有所改善,但同比情況依舊不佳。

“旺季不旺,從現有的產品庫存積壓情況來看,下游需求量至少下降了3成左右。”該負責人說。

爲應對當前困境,不少企業開始想盡辦法拓銷路。李文博表示,早在疫情的前兩年,自己就開始進行線上佈局,嘗試通過組建團隊在抖音、小紅書等多個平臺開拓業務,定期直播推介,來獲求新訂單。今年疫情更是再度加快了自己轉型的步伐。身邊也有很多企業也在準備參加雲端展會,以新渠道、新模式開拓新商機,滿足防疫要求的同時,也打破了區域市場侷限。

21世紀經濟報道瞭解到,五月份以來,“2022首屆中國輕紡城·孔雀雲展(輕薄熱銷面料專場)”已成功舉辦,還將陸續針對窗簾家紡、毛呢毛紡等面料推出更多“雲展會”。2022中國紹興柯橋國際紡織品面輔料博覽會(春季)也將在近期線下線上同步展開。

主營時尚女裝面料的浙江大樹紡織科技有限公司便是積極參展的一員。該公司營銷部副總經理趙曉曉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在參加孔雀雲展期間,大樹紡織開啓了直播間,由業務員擔任主播不間斷向採購商推介產品,3天直播收穫不少意向客戶,並已經成功爲多個採購商寄出樣品。同時,大樹紡織也在經營和管理模式上作了相應調整,走與電商更匹配的“小單快返”路線。公司共200多款醋酸產品,全部能實現7至10天內快返。

端小平表示,紡織工業聯合會計劃於5月份舉辦雲展及線上展覽會,與江浙地區產業集羣的地方政府合作,雙方在資金技術和資源上形成合力,從小型雲展會起步,覆蓋大約500家左右的中小紡織企業,爲後續舉辦大規模的雲展奠定基礎。同時爲了穩定外貿,還計劃在5月份啓動FDA紡織行業應用指南數字服務平臺建設和完善中國紡織國際產能合作海外服務網絡,建立海外聯絡服務站,前期爲中小企業海外投資提供政策諮詢、政府關係服務,後續力爭開展海外客戶售後服務和感情聯絡工作,避免疫情後海外客戶大量流失。

多方合力穩生產

暢通物流體系是穩定生產的前提。在江蘇省服裝協會4月25日發佈《調查報告|疫情對江蘇紡織服裝企業的影響與對策建議》中,“保障物流暢通”成爲企業希望政府採取的首要幫扶措施,佔比高達90.95%。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徐曉蘭在4月下旬赴江蘇、浙江兩省實地調研紡織行業時便已強調,要加強區域統籌協調,着力打通物流堵點,探索在長三角地區率先建立通行證統一發放制度,依託龍頭企業梳理上下游產業鏈配套企業,建立白名單制度,支持企業暢通物流循環,推動復工復產。

吳志祥表示,目前物流運輸已有了明顯的緩解。自己的企業已在五月初被列入了當地物流保暢“白名單”,企業在做好防疫措施後就可順利接貨,不過由於各地疫情管控政策尺度不一,遠程跨省運輸的效率仍有待提升。

浙江恆逸集團負責人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集團旗下滌錦板塊涉及千萬噸級產能的原料供應,對於穩定下游紡織企業生產的作用不可忽視,面對此次嚴峻的疫情形勢,集團已指導各下屬子公司提前制定應急預案,充分利用配套物流體系進行穩產保供。在生產運行方面,制定產銷協調周例會機制,產銷雙方通過及時溝通交流,篩選有經濟效益的、庫存較低的產線優先生產,同時對人員進行靈活調配。在物資調配方面,建立了物資調度調劑平臺,在子公司之間統籌調配必需物資,最大程度保證了生產穩定。同時,建立物資臨時轉運基地,當個別子公司出現因疫情被封閉管理、原輔料和成品無法進出廠的情況時,就近建立原輔料臨時轉運基地,提升復工復產的效率。

“一系列物流暢通保供措施已經發揮效果,恆逸物流基本恢復正常,也緩解了相關生產企業的原料供應緊張。現在整個產業鏈正逐漸恢復,我們各個子公司也在穩步生產中,爲接下來疫情穩定後的需求回暖做好準備。”該負責人說。

與此同時,新一輪的產業轉型升級也在顯效。服裝產業一直是杭州市臨平區傳統優勢產業,佔杭派女裝產能的80%。近年來,爲應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解決中小微服裝企業生產協同度低的難點,臨平區通過組建浙江省服裝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搭建“時尚E家”應用場景,完成中小微傳統服裝加工企業的數字化改造,並由服裝產業服務綜合體統一運營,推動產品設計、面料、製版、生產、造型、倉儲等資源共享,將中小微企業的設計、加工、銷售等環節串珠成鏈,實現從低小散作坊的“各自爲戰”走向數字化園區的“抱團發展”。

“目前全國已有近一萬家企業入駐這個平臺,無數中小微企業緊密聯繫,形成了具有特色且充滿活力的產業集羣。”杭州億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狄彪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正是得益於這種“抱團取暖”的模式,本次疫情中不少因故停產的中小企業能夠及時把訂單轉接給周邊產能充足的企業,按時交付訂單的同時,也留住了客戶的信心。

對於後市的預期,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問卷調查的企業中,70%的企業選擇二季度行業運行“樂觀”或“一般”。據測算,二季度紡織行業預期景氣指數爲51.0,景氣指數或將重回發展區間。不少企業表示,被壓抑的市場需求如果在後市能有所反彈,肯定會努力搶抓生產保供補損。

吳志祥表示,這次疫情讓自己企業以及上下游產業鏈的薄弱暴露了出來,在穩定生產的冷靜期中,也在考慮從精益管理、設備升級以及數字化轉型等諸多方面苦練內功,而且還是要想辦法將員工留住。

“現在訂單少,用工需求比較弱,有的企業爲了節省成本就給員工放長假了,一些外地員工在這個階段走掉,以後可能就難回來了。如果訂單回暖之後再經歷一波‘用工荒’,那可就太難受了。”他這樣說。 

(作者:繳翼飛,戰春陽 編輯:杜弘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