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几乎每次演出结束时都要唱一首《大实话》,捧的人说这是经典,百听不厌。不捧的人说他懒,不爱换。

《大实话》被外界称为德云社社歌,据说是张文顺原创的歌曲,其内容听起来有点像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流行歌曲《十三不亲》:朋友们那要听真,听我唱段十三亲,句句说的是大实话,我的朋友啊,听在耳里记在心那哎嗨呦。

东北二人转名家郑桂云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唱过《大实话》:说天亲,天也不算亲,天有日月照乾坤......从歌词和曲调上看,德云社的《大实话》很可能就是改编自二人转。

德云社《大实话》分为好几个版本,长版和短版,带捧哏版和不带捧哏版都有,不管怎么改,在每一个版本里都保留了相同一段话:曾记得早年间有那么句古话,没有君子不养艺人。

有不少观众对这个“没有君子不养艺人”印象很深,但总会觉得这话有些费解,不懂什么意思。

不懂也正常,因为“没有君子不养艺人”是旧社会江湖艺人撂地画锅时常说的话,解放后江湖艺人都进了曲艺团没有人用了,后来被郭德纲翻了出来。

“没有君子不养艺人”这句话也不是江湖艺人们的原创,而是改编自古籍,还经历了多次改编。

“没有君子不养艺人”最早可上溯到《孟子》。

《孟子·滕文公上》里有一段话:“夫滕壤地偏小,将为君子焉,将为野人焉。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

这里的君子指的是士大夫,野人指的是百姓,意思是没有士大夫就没有人能领导百姓,没有百姓就没有人能供养士大夫,这段话阐述的是一种辩证的阶层关系。

后人对《孟子》这段话进行了一些改编,如《魏子》里有一段话:““天生君子所以治小人,天生小人所以奉君子。无君子则无以畜小人,无小人则无以养君子。”

意思相似,但将“野人”改成了“小人”,这里的“小人”并不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的贬义词,而是中性词,一般代指普通人或百姓。

虽然旧社会江湖艺人多数都是文盲,但中间也不乏有一些秀才下海的,比如相声祖师爷朱绍文就是秀才出身,这些有文化的艺人会从古文典籍里摘出一些名言警句来改编,卖艺时使用这些名言一方面显得自己不是那么目不识丁,另一方面也能起到说服作用,为自己卖艺后的“杵门子”也就是要钱做铺垫。

在江湖艺人的改编下,“无君子不养小人”就变成了“无君子不养艺人”。

这里的“君子”不再指士大夫,而是泛指那些观看江湖表演的人群,这里的“小人”当然也不再是指百姓,而是代指艺人自己。

“无君子不养艺人”用大白话详细阐述,大概是这样的:列位看官,您几位都是大富大贵大仁大善的君子,我就是一个讨口饭吃的小人,我给您伺候一段杂耍玩意儿,让您一乐。您一高兴,就赏我一点吃饭的钱。没有我们,您上哪儿找这个乐去,没有您的赏钱,我们指什么填饱肚子。您看是这个理儿吧。

德云社《大实话》里的“没有君子不养艺人”其实就是“无君子不养艺人”,如果用郭德纲的话详细说就是:如果没有观众买票,我们这些说相声的就得饿死,所以我得说玩儿命说相声。正好对应这句话前面的歌词:要说亲,观众们亲,观众演员心连着心。

当然了,作为观众其实也不用为了这句话感动,因为“无君子不养艺人”其实就是江湖卖艺人“杵门子”的客套话,就是为了让观众高高兴兴掏钱的生意口,从古至今都是一个玩儿法。

不信你看那些直播带货的网红,他们所说的“不图挣钱,就是为你们这些家人送福利”和“家人们的支持就是我的动力,我不为挣钱”等等,其实都是“无君子不养艺人”的变种说法。

当然,你还可以通俗一点说:观众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当然还可以文艺一点:观众就是我们的上帝。

说到底,这都是生意口的各种变化模式,作为消费者和观众,权且一听,别当真,更不需要为之感动涕零。

在生意口方面,相声演员堪称江湖行当里最擅长此道的人之一,可能仅次于江湖上那些卖药的和相面的,比如郭德纲曾在节目上说,他在澳洲举办商演时,演出都结束了,台下还有几千人站在那里失声痛哭。

显然,这也是郭德纲先生半开玩笑的生意口,夸张本身就是相声演员的逗乐方式之一,你当笑话一听就完了,没必要当真更没必要也跟着感动。

总结起来就是,买东西的总是不如卖东西的精明。

举报/反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