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我的藝術生命”

“我是農民的女兒,是黨培養了我,是人民哺育了我。藝術是我的生命,我將畢生奉獻給黨和人民,奉獻給偉大的祖國……”

齊花坦主演的《寶蓮燈》劇照

2014年6月,由河北省文化廳、省演藝集團主辦,省河北梆子劇院等部門承辦的“人民的藝術家齊花坦師生大型戲曲演唱會”在石家莊人民會堂隆重開幕,1200多人的會堂座無虛席,時年77歲的齊花坦幾句開場白,讓全場掌聲雷動,經久不息。

演唱會以“薪火相承”“經典再現”“執着攀登”“傾情回饋”爲主題,表達了齊花坦對河北梆子藝術的深厚感情和執着追求。她演出的經典劇目《寶蓮燈》《蝴蝶杯》《竇娥冤》片段,把戲曲藝術的魅力展現得淋漓盡致,尤其是師徒三代“聖母”同臺演出的《寶蓮燈》片段,把晚會推上了高潮,也見證了齊花坦在培養人才、傳承藝術、以德育人方面所作出的突出貢獻。兩場極具震撼力和感染力的演唱會,是齊花坦傾情回饋觀衆的公益演出,也是她最後一次在舞臺上亮相。

齊花坦生於1937年,是新中國成立後冀中軍區培新劇社招收的第一批戲曲學員中唯一的女生,她見證了中國共產黨對文藝工作的高度重視,親身經歷了河北梆子劇種從瀕臨滅絕到再創輝煌的歷史。

從童工到著名河北梆子表演藝術家,齊花坦沐浴着新中國的曙光一路走來,內心充滿感恩。她把這種感恩之情回報給社會,回饋給人民。半個多世紀以來,她演出劇目近百部,塑造出一個個令人難忘的舞臺藝術形象。

“讓人民滿意纔是最終目的”

我和齊花坦老師相識於20世紀90年代,當時我任石家莊市藝術研究所所長,他們老兩口想找個年輕人給河北梆子劇團寫劇本,一位前輩編劇推薦了我,於是我有機會走進她的家門。當時他們老兩口都已離休,但家裏仍門庭如市,有找齊花坦說戲的,有她老伴兒召集來研究劇本的。中午齊老師會親自下廚,做一桌色香味美的家常飯,大家邊喫邊聊,其樂融融。

齊花坦離休後策劃拍攝的6部戲曲電視劇,其中3部都是我寫的劇本。河北梆子《蝴蝶杯》是齊花坦舞臺上的看家戲,也是有着深遠影響的傳統劇目。她認爲,隨着時代的發展,有些情節已不適合觀衆的口味,如果不改革創新,很難傳承下去。她鼓勵我對這個劇本進行改編。在他們老兩口的支持下,我把老《蝴蝶杯》改編爲3本《新蝴蝶杯》,石家莊市河北梆子劇團排演,2003年參加河北省第六屆戲劇節,獲優秀編劇獎。爲擴大劇目影響,齊老師又讓我把舞臺劇改編成6集戲曲電視劇。她四處奔波籌措資金,親臨現場指導拍攝,戲曲電視劇完成後,在央視電視劇頻道多次播放,獲河北省第八屆“五個一工程”獎。

《孔雀嶺》是我創作的一部現代戲,石家莊市絲絃劇團排演。在改編成河北梆子戲曲電視劇時,齊老師堅持根據劇情和人物心理,把河北梆子高亢的唱腔融入民歌元素,使之柔美動聽,好學好記。這部戲曲電視劇在央視多個頻道播出,獲得全國電視戲曲展播獎、中國戲劇文學劇本獎。

《曲江情》是我根據元雜劇《繡襦記》改編的一出古裝戲,正定縣河北梆子劇團排演,劇目獲河北省第七屆文藝振興獎,劇本獲中國戲劇文學獎。她又推薦給保定河北梆子二團排演,獲保定市戲劇節一等獎。當我們爲這些成果而高興時,齊老師卻嚴肅地說:“獲獎不是終極目標,讓人民滿意纔是最終目的。”

爲檢驗劇目的演出效果,烈日炎炎的盛夏,我和齊花坦老師坐公交車去農村看正定縣河北梆子劇團演出,坐在蒸籠般的蓆棚劇場,她看得非常投入。寒風刺骨的冬夜,我們打出租車到鹿泉農村的露天劇場看保定河北梆子二團演出,軍大衣裹在身上,仍凍得手腳麻木。每次看完戲,她都要到後臺給演員們做具體指導,一句臺詞,一個動作都不含糊。她對藝術精益求精的追求,對觀衆負責的態度,讓我看到一位藝術家的工匠精神。

“孤樹再高難成林”

20世紀80年代,是齊花坦在戲曲舞臺上最紅火的時候,她毫無保留地把自己主演的劇目手把手教給青年演員。“就不怕她們搶了你的舞臺?”面對好心人的提醒,她卻說,“一花獨放不是春,孤樹再高難成林。我是新中國培養起來的演員,我的藝術都是前輩老師們教給我的,我教給年輕人理所應當。我希望所有學生都能超過我,只有一代更比一代強,戲曲事業才能興旺發達。”

20世紀90年代,齊花坦雖然告別了舞臺,心卻從來沒有離開戲曲事業。她把傳承發展河北梆子當成了終身使命。這些年,正式拜齊花坦爲師的弟子40多個,慕名上門求教的學生有幾百人,她主動到基層劇團和校園做義務輔導的戲曲愛好者不計其數,可謂桃李滿園,碩果累累。在她的弟子中,有彭蕙蘅、李玉梅這樣的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有畢和心、王俊茹、王俊菊、段示威等多位一級演員。說到齊花坦老師的爲人,她們一致認爲,師父不僅教她們怎麼演戲,也教育她們如何做人。她常說:“唱戲要唱感情,不要唱流派。演戲要演人物,不要演行當。心裏裝着觀衆,不要裝着自己。只有情繫人民,才能做到德藝雙馨。”

在與齊花坦老師多年的交往中,她給我的印象是:在家庭中柔情似水,是典型的賢妻良母;在藝術上執着堅定,似響噹噹一粒銅豌豆;在學生面前是良師益友,嚴肅認真一絲不苟;在觀衆面前謙恭隨和,像勤奮好學的小學生。她曾在20世紀50年代赴朝鮮慰問演出,受到賀龍元帥讚揚,60年代爲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演出,70年代因《寶蓮燈》紅遍全國,80年代靠精湛藝術受到無數觀衆追捧……這樣一位著名錶演藝術家,做人如此低調,做事如此執着,這種高尚情操深深感動着我,我產生了爲她寫本書的念頭。她卻謙虛地說:“我一生沒有做驚天動地的事,也沒啥可寫的。戲曲是綜合藝術,要是沒有衆人默默無聞地當綠葉,我就算是紅花也難奪目。我只想在有生之年,多培養一些學生,讓河北梆子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展。”

三代“聖母”同臺演出

我與齊花坦老師相識27年,在這位老藝術家身上,我看到了什麼是德藝雙馨。帶着敬佩和感動,我先後完成了《齊花坦傳》《人民的藝術家:齊花坦與河北梆子》兩本書,書中翔實記載了齊花坦老師的人生經歷,也記載了河北梆子這個劇種的發展歷程。

今年3月27日,齊花坦老師走完了她85歲的人生歷程,她把千古絕唱留給了她摯愛的觀衆!

(作者系石家莊市文聯名譽主席、一級編劇)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