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以来,华南等地出现今年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根据广州市气象台监测数据,10日13时至12日19时,19个测站(4.87%)雨量超过250毫米,过程最大累积雨量369.4毫米(从化区鳌头镇)。其中,广州市增城区正果镇录得全市24小时累积雨量230.2毫米!


但这个过程中,广州等地部分市民感到雨势并不强烈,甚至在网络平台上对当地应对措施进行投诉,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来复盘一下这轮暴雨下广州的应对:


根据气象部门预测,5月10日起,广东将有一轮大范围的暴雨到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降水过程,可能是今年以来广东强度最强、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强降水过程。

5月9日,广州地铁已经增派人员在关键设备房和防洪重点区域进行24小时值守。

5月10日,广州市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发布通知:即日起至12日24时,广州市中小学校、幼儿园停课;建议市民居家办公非必要不外出。


广州多景区临时关闭,全市客运站停运,街道上放上了救生艇、救生圈,人流量大的地铁站点口摆上了一分钱雨衣售货机......全市上下不可不谓“严阵以待”。


但10日至11日上午,市区并未见雨,甚至还出了点太阳。于是——


1

第一次舆论风波:雨呢?是不是反应过度了?


科普迅速跟上,“刷屏式传播”,内容简明扼要:


第一,雨下了且不容小觑——强降水已袭扰从化北部、南沙南部逾百个镇街;


第二,目前降水不明显但绝不可掉以轻心——广州只是当下正好处在两条强雨带之间。


11日后半夜至12日晚,雨来了,且来得又快又猛:部分街道积水甚至可以淹过摩托车的大半个轮子。尤其是12日16时至19时,全市普降中到大雨,地铁口的雨衣、拖鞋结结实实派上了用场。

5月12日,广州市区某街道 摄/王天巍


2

第二次舆论风波:13日还要不要停课?


广州市教育局迅速发布通知,明确各暴雨预警信号对应的停课或延迟上学标准,请家长及时留意预警信号,并贴心提示13日预计仍有降水,家长可视情况自行把握学生上学时间,学校不会对学生作旷课或迟到记录。



广州的应对,让人想到那个“填满广口瓶”的试验:“如果说城市防灾减灾是一个“广口瓶”,要做到完满就必须有各方参与。”


而这,也是今天我们想跟大家聊的话题——


防灾减灾,每个人都是参与者

如果说城市防灾减灾是一个“广口瓶”,要做到完满就必须有各方参与:


气象是第一道“关”——用算法、模型、主观订正尽可能锁定灾害性天气发生的概率和落区。但对全世界来说,定点、点时、定量精准“捕捉”天气还是一道难题。气象部门通过加强监测、滚动预报等方式,尽可能弥合预报与实况之间因概率和变率带来的缝隙。


就像投完石块,又不断投下碎石子后,广口瓶中还有缝隙。怎么办?以预警为先导拧起来的应急联动力量,就是又一层细沙。气象预警发出后,广州全市地铁加强值守,中小学停课,多景区临时关闭,客运站停运,街道放上了救生艇、救生圈,人流量大的地铁站口罩售货机增加一分钱领雨衣功能。指引它们行动的是机制:广东早已在法律条文中确立了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为先导的停课停工机制,并在一次次灾害性天气应急过程中反复强化。


即便如此,在极端性天气多发频发的当下,仍然随时可能有颠覆历史经验、超出预期的灾害性天气发生,当技术与机制都无法周全时,弥合一切只有水一样的“信任”


当然,来自每一个人的“信任”不是凭空产生的,它萌生于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高度关注、对防灾减灾救灾高度重视的社会舆论环境中,在日积月累的技术积累和科普宣传中,在一次又一次并肩作战应对天灾的过程中建立,又在反复沟通中强化。


信任也是相互的。出现了新问题,权威声音第一时间予以解答——当雨没下时,针对是否反应过激的质疑,科普和服务需立即跟进。当雨下了,后续的安排和措施也应该明确。


我们希望更多的人以理解和包容的心态接纳对待防灾减灾的每一次“谨小慎微”,因为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


5月13日16时30分,广州仍飘洒着雨。但从当地雷达回波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雨势虽有反复但确实正在减弱。


图片来源:广州天气


这场两次搅动舆论的雨在走远的同时,也给公众上了一课:在灾害性天气面前保护一座城不出“意外”,每个人都需要成为“参与者”,而把人们拧在一起的,是明确、清晰、可执行的机制和积累起来的习惯和信任


最后,放一张小编看了很感动的截图——

来自微博

中国气象局宣科中心(中国气象报社)出品

作者:叶奕宏

编辑:狸如

视频来源:广州广播电视台

审核:段昊书

举报/反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