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華商韜略 吳銳

  說到U盤,你想到的肯定是金士頓、閃迪、東芝這些外國品牌,然而U盤的發明者,其實是一家地地道道的中國公司——朗科科技公司。

  朗科科技依靠向其他U盤生產企業收取專利費用,20年獲得了5億收入,然而隨着2019年11月,U盤發明專利權到期,朗科永遠地失去了這隻給自己下金蛋的雞。

  有國內企業家曾說過,“專利是一項資產,帶來的回報比蓋樓更高”。

  在國際上,靠專利賺錢的公司不在少數,比如法國的GTT公司,因爲掌握着液化天然氣運輸船船艙封閉技術的專利,僅靠向造船企業出售專利使用權,一年營收就達2.549億歐元,利潤率高達58%。

  國內能像GTT這樣靠專利“躺贏”的公司,就當數朗科科技了。

  朗科的創始人鄧國順1967年出生在湖南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鄧國順6歲開始幫家裏務農,但這絲毫沒有影響他的學習,1985年他順利考上中山大學計算機應用軟件專業,後又去中科院讀碩士研究生。

  注:鄧順國

  畢業後鄧順國曾在新加坡工作。1999年他回國創業,拉上好友成曉華,在深圳創立了朗科科技公司,開始了一場存儲設備的革命。

  兩人在租金3000元的房子裏,夜以繼日地研發U盤。鄧國順還花幾千塊錢買了一個MP3,取出裏面的儲存芯片進行研究。他們用了1年時間,整壞了4臺電腦,終於發明出了世界上第一個U盤。

  同一時期,以色列的M-Systems公司和新加坡的Trek 2000 International公司也發明了U盤。但是就像亞歷山大·貝爾比E.格雷早兩個小時申請專利而成爲“電話之父”一樣,朗科科技因快人一步,超越其他企業,獲得了美國和中國的U盤發明專利。

  鄧國順成爲當之無愧的“U盤之父”,此後“優盤”一直是朗科公司的註冊商標,其他公司生產的產品就只能叫“U盤”了。

  2002年,朗科U盤銷量達137.86萬個,佔當時國內U盤市場的半壁江山。但是U盤的零部件被上游企業控制,朗科賣U盤並沒什麼賺頭。後來真正讓公司賺到真金白銀的,正是專利授權費。

  2004年06月,朗科將山寨自己產品的華旗公司告上法庭,這被稱爲“中國IT知識產權第一案”。最終朗科勝訴,並獲得100萬賠償。第一次嚐到專利的“甜頭”後,朗科開始了“專利躺贏之路”。

  索尼、閃迪、東芝等企業,都先後成爲朗科的訴訟“獵物”。僅僅是對索尼公司的訴訟,就讓朗科在2006年獲得1000萬元賠償。這些企業不但賠了錢,而且以後生產的U盤,都要向朗科交納專利費。

  2018年專利費爲朗科帶來3629萬元收入,在20年中,朗科專利收入一共達5億多元,專利許可費佔淨利潤比例高達56%。

  2010年朗科在A股創業板上市後不到一年,創始人鄧國順就離開了公司。外界猜測是權力鬥爭讓他失去了公司控制權

  有分析認爲,正是“U盤之父”的離開,使公司在科技上的前進陷入停滯。公司長期以來將營收大量投入房地產,在科技上則鮮有創新。

  2019年11月,朗科的U盤專利權到期後,公司公告直言:“專利到期將對公司今後的營業利潤產生一定不利影響,公司目前尚無有效措施從根本上解決該專利到期失效後對公司經營造成的風險。”看來朗科輕鬆賺大錢的日子結束了。

  “要想人前躺贏,就要背後搞研發”,法國GTT能長年靠着專利賺錢,和它的不斷研發和科技積累密不可分。科技企業只有始終走在技術的前沿,擁有自己的“專利池子”,才永遠不會有“專利到期”之憂。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