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是我的同鄉,有事兒沒事兒地,總愛過來找我諮詢一些情感問題。

前一陣兒聊起結婚的事兒,我想起來幾年前他說在某三線城市買了房子,遂問他交房了沒有,裝修了沒有。

他說交房倒是交了,但裝修還沒有。

一來是手頭暫時沒有太多閒錢,反正三線城市租房也便宜,租着住問題不大。

二來他買的那塊兒,本來這兩年房價就略有下跌,他也不確定將來是否有賣房的可能性,這要是裝修完再賣,到時候虧得更多。

然後我又問他房貸還怎麼樣了,他說,嗨,別提了。

到今年年底,我就能還完。

還完銀行貸款的利息。

從2018年到現在,小王同學兢兢業業幹了三四年,每個月咬牙還房貸,到頭一看,貸的款,一分沒還

這上哪兒說理去

之前有個同事,比我稍微大一點,公司出了名的省錢。

平時奶茶咖啡啥的,從來不點,除非老闆或者上司請客。

打車一定要在晚上九點之後,因爲能報銷。

喫外賣一定要湊滿減,最常點烤肉飯之類的,量大管飽還便宜。

公司年會抽獎,他抽中了一等大獎,蘋果最新款的手機,市價一萬多,轉頭就給買了,自己用的還是蘋果7。

……

本來我們以爲他這麼節省,是要還房貸

可他自己說的,老家貸款買的房子,房貸都已經還完了。

提起這事兒,你能感受到他明顯的輕鬆。

後來他自己給我們看的,銀行卡里餘額有三十多萬,對於一個有房子無外債的青年來說,這個存款着實不算少了。

第二年,他就結了婚,在老家。

都說上海掙錢上海花,一分想帶回家

人家卻能上海掙錢老家買房,手裏還趁了個幾十萬。

不得不說,這哥們兒把自己的生活,想極爲透徹,至少比我們這些天天看上去過得挺體面,其實窮的一批的傻子強太多。

生活是假的,房子是真的。

體面是假的,存款是真的。

我在上海搬了四次家。

最近的一次,住在虹口的一個老小區,生活氣息極其濃郁。

小區裏都是六層,房子不算很舊但也不算新,外牆刷過漆。

老人和小孩很多,平時見面了也都願意跟你嘮兩句,就是他們說的上海話,我聽起來比較困難。

尤其是到了做飯時間,你能走在小區裏,能聞見各家飯菜的香味兒,還能聽見“刺啦”的熗鍋聲。

相比於我之前在浦東住的小區,裏面都是在附近科技園區上班的年輕人,幹啥都是匆匆地來匆匆地去,也不愛在小區裏寒暄。

樓挺高,人挺多,但沒什麼溫度。

而且這次租的房子,是房東自住房。

之前在浦東租的房子,都是二房東的,房子很乾淨,乾淨的一丁點兒油煙都沒有。

還有那些傢俱,倒是很新,但透露出一股粗製濫造的味道,像是樣板間,但又不如樣板間。

哪怕你在這裏生活了一年,等到下次再出租的時候,二房東依舊會把它搞得跟新的一樣,因爲這樣能租上價錢。

但這種自住房,到處都是生活的痕跡。

比如牆上他們家孩子貼的貼畫,比如竈臺裏常年備好的水槽過濾網,比如牀底下掃出來的小孩玩具。

房東說自己是因爲生了二胎,房子太小住不下,這才換了新的房子,把這一間給租出去。

這種房子,有上一戶人家,用煙火氣潤色過,用柴米油鹽打磨過,用流水一般的日子沁潤過,住起來就很舒服。

老小區有的,除了生活氣息,還有各種人際關係。

以前不存在這種事兒,住了一年我都不會知道隔壁住的是人是狗。

但這種小區不一樣。

剛搬過來的時候,在網上辦了寬帶,中國移動的人過來安裝,是個東北大哥。

大哥很能嘮,一問原來也是這個小區的,就住在相隔不遠的那棟

安裝完寬帶,大哥說加個微信,以後有啥問題直接找他就行,反正一個小區離得也近。

然後沒多久就疫情了,我正迷糊着的,大哥就給我拉進了小區的業主羣裏。

這個是最早的大羣,後來因爲有人在羣裏吵架,就給解散了。

但就是因爲這個羣,我後來進了買菜羣,買肉羣,零食羣,寵物羣……等等各種羣,頗有種“天下武功出少林”的感覺。

後來也是在這個羣裏,認識了小區裏更多的人。

因爲大家的備註都是自己樓棟加門牌號,所以人跟頭像很容易就能對上號。

一起團購個什麼東西啊,互相交換物資啊,偶爾吐槽吐槽某戶人家啊,一來二去也都慢慢熟絡了起來。

都說現在年輕人怕麻煩,不懂人情世故,其實也不是。

只是大家的防禦機制都很強,畢竟大多數人都是孤身一人在這座城市裏,防人之心在所難免,在這種心理下,破冰本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兒。

但這種老小區,破事兒不少,暖心事兒也不少。、

時間長了,終究會讓你的生活,有些溫度的。

都說房子不是家。

可現在的年輕人,缺的就是一個房子。

前陣兒我媽打電話,說網上都在說要遣返外地務工人員,你啥時候回來。

我說你聽網上說有什麼用,我就在上海,你得聽我說,反正我是沒有接到任何的消息說讓回去。

在我媽看來,我在上海工作,租房子住,那就是外地務工人員,隨時隨地都要回老家那種。

都說上海排外,其實大部分人沒有太多的感覺。

因爲你日常接觸的,一大半都是外地人,誰排誰呢。

而且這種東西,誰也不會天天帶着戶口本上街,一見面就給你細數祖上三代是不是上海人。

就拿這次疫情來說,我們小區發的物資挺多,前前後後得小10次。

種類也挺豐富,從米麪油到水果蔬菜再到罐頭臘腸一應俱全。

從朋友圈裏來看,很不錯的了。

只要是住在這個小區裏的人,甭管你是租的房子還是買的房子,所有人一般無二。

雖說沒有房子,時刻提醒自己,在這座城市,自己只是一個外來者,漂泊者,甚至是過客。

但你已經熟悉這裏的一切,那些事物和你的生活密不可分,終將成爲記憶的一部分。

就像我,現在也習慣了喫筍和蔥油麪,也會在做菜時加一點糖,也慢慢帶上一點點這座城市特有的腔調。

不管你是不是“外地人”,時間久了,也難免,把這裏當家。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