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4月10日以來,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頂層設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在各行各界都掀起了頭腦風暴,激發了思想的碰撞。面對“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這道“多元方程”,我們從自然資源的視角該如何求解?土地、礦產資源如何市場化配置?如何爲大市場做好空間支撐?測繪地理信息如何服務大市場建設?請聽本期“觀察家”來論——

統一大市場離不開高品質國土空間支撐


黃 怡


城市、區域乃至國家經濟的發展,往往伴隨着空間結構的深刻變化。筆者以爲,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既是一個重大的經濟問題,也是一個重大的空間問題,離不開高品質國土空間的支撐。


統一大市場並不意味着均質大市場。一個血脈暢通的市場如同機體一樣,存在天然的功能分工與協同,並以資源稟賦、產業及設施等各項基礎以及投入產出效率差異的空間分佈爲依據,其中有些差距有賴於系統的空間規劃、建設、治理來彌補。


放眼歐洲統一大市場,其得以成功的法寶之一就是歐洲空間戰略規劃的重要支撐。這一規劃是處理歐盟各國疆域空間協調和均衡發展、促進跨區域互聯互通的重要工具,也是我國建立健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借鑑的基礎樣本。


總體來看,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所包含的空間維度體現在兩個層面:全國分佈的市場主體,指向城鄉定居空間;全國統一的要素和資源市場,指向廣袤的國土空間。那麼,如何爲全國統一大市場打造高品質國土空間?筆者以爲,需要重點把握好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爲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佈局做好空間支撐。面對市場規模的超大尺度和地域發展層次的巨大梯度,穩中求進的邏輯是,優先開展區域市場一體化建設,漸進推動區域市場之間的融合,逐步形成全國統一大市場。這與國土空間全局差異化功能分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實施路徑是高度一致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已經指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空間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羣正在成爲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式。而近年來持續推動的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以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長江中游城市羣等重大的區域一體化空間戰略已爲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探索和奠定了良好的制度與實踐基礎。


其次,爲打造高標準聯通的基礎設施做好空間支撐。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需要高標準聯通的設施作爲重要的硬件基礎,涉及運輸設施、產業設施、市場設施以及各類基礎設施,尤其是跨區域的設施。例如:能源市場需要油氣管網設施的互聯互通,油氣期貨產品交易場所、交割庫等重點基礎設施的優化佈局和建設;商貿物流需要完善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多層次一體化綜合交通樞紐的建設;現代流通網絡、商貿流通新平臺離不開交通運輸設施、物流站點、電信、能源等基礎設施;應急物流體系建設需要災害高風險區域交通運輸設施、物流站點的設防。上述各類設施的佈局建設都在各級國土空間規劃的統籌範圍之內。


最後,爲“打造統一的要素和資源市場”做好空間引導和管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已經明確,要健全城鄉統一的土地市場,包括增量與存量用地的統一籌劃、規劃和管理,增減掛鉤節餘指標、補充耕地指標跨區域交易機制的完善等。這些土地要素的順暢流通、市場化配置,必然要以全國、省、市縣和鄉鎮各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相互有效銜接爲基本前提。同時,對於水、森林、礦產等空間資源,其市場配置同樣需要在全域、全類型、全週期的國土空間用途管制框架體系下進行。


當前,我國的國土空間治理還面臨不少難題。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不失爲一個破題的良好契機。我們可以充分借策、借勢、借力一併攻克許多長期困擾國土空間治理的“疑難病”“併發症”,消解由行政壁壘、利益割據所滋生的協調性障礙和結構性頑疾,進而切實推進國土空間治理現代化。


(作者系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總規劃師)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

來源:中國自然資源報

文字編輯:李卓聰

新媒體編輯:趙志坤
初審:杜瀟詣
審覈:程秀娟
審籤:趙曉濤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