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榜#

朋友前兩天跟我吐槽,

說她某天晚上半夜突然驚醒,

然後做了一件事——

打開手機,查看自己是否給娃打卡了。

直到看到“作業已上傳”,

才長出一口氣,

放心地繼續昏睡過去。

她說,還好是虛驚一場,

要不然第二天就要被老師私聊,

搞不好還得在羣裏被艾特。

沒想到自己畢業快20年了,

又重新過上了怕老師的生活

看來讓當今老母親心塞的,

除了輔導作業,

還有一項榜上有名

那就是——打卡

就連半個月前鬧得紛紛揚揚的熱搜

也格外挑動老母親老父親們敏感的神經:

教育部宣佈從今年9月起,

每個孩子要學會

煮飯燉湯、修理家電、種菜養禽……

家長們的最強烈反應,

頗耐人尋味,

既不是贊同讓孩子學做飯、做家務,

也不是提出具體的反對意見,

而是都在問:

幹活兒可以,

但是,能不能不要讓家長打卡、上傳視頻?

表達這個觀點的留言,

很快收穫了5萬多贊。

還有媽媽呼籲,

這種任務應該在學校完成,

如果可以的話,

什麼鍋碗瓢盆、洗潔精、蔬菜水果……

我們全包!

一句話總結:

出錢出東西都行,

求求別讓我們打卡擺拍啦!

睜眼打卡、閉眼打卡

天下苦打卡久矣。

有職場媽媽跟我吐槽,

自從娃開始上幼兒園、小學,

她的手機就陸續裝了五六個App,

這幾個App呢,名義上是面向孩子的,

但實際上,

都是她必須完成的任務。

尤其最近因爲疫情,

孩子不得不在家網課,

於是從早上開始,

她就開始了打卡生涯。

7點半前體溫打卡、抗原打卡、健康碼打卡;

8點半開始上課,

每節課前需要在羣裏打卡,

完成作業也需要拍照打卡,

一天下來十幾個打卡。

老母親的一天,

做核酸、網課、打卡、

做飯、喫飯、打卡……

活得比課程表還規律。

更煩人的是,需要打卡的app、羣也很多,

讓人眼花繚亂。

一會微信、一會QQ,

一會曉黑板打卡,

還有各種網課鏈接,

四五個app、各大微信羣,

全面開花。

手機一會響一下,

點開一看,

任課老師在羣裏瘋狂艾特。

“@所有人,課後立刻打卡背誦噢。”

“@xxx媽媽,別忘了單詞打卡。”

“@xx媽媽,提交完作文的,記得接龍打卡。”

這還是一個孩子的,

據我瞭解,在二胎家庭,

工作量直接double。

這邊大寶喊:老媽,老師喊英語打卡

那邊二寶:老媽,老師喊打卡交作業

大寶:老媽老師說錄背誦課文視頻

二寶:老媽,老師喊拿手機做作業

大寶:老媽,老師喊打健康卡

……

三個孩子就更慘了,

不同學校不同年級,

每天打卡、至少幾十次,

這酸爽簡直不敢相信。

左一聲媽,右一聲媽,

喊得人頭昏腦脹,

想靜靜!

打卡是個技術活兒

你以爲打卡至少拍個照、上傳,

然後就完了?

沒那麼簡單!

前兩天,微博上網名爲@雪梨apq的媽媽

曬出了自己的相冊,

並寫道:

別人的相冊,自拍、美食;

疫情居家老媽子的相冊,全是作業打卡。

太真實了,哪個媽媽手機裏,

能逃得過孩子的作業照片呢?

少則幾百張,多幾千張。

對此有很多人表示,

不就是拍照、拍視頻嗎,

你們平時不就愛曬娃嗎?

這話說的,

主動加班和老闆強制加班,

這性質能一樣麼。

一個是用愛發電,

另一個是強制被迫。

更何況強度也不一樣啊:

平時給娃拍照,隨心所欲,

攝像頭打開咔咔就能完事,

拍的好就發個朋友圈,

拍得不好就躺在相冊裏;

可打卡是要公開上傳的,

稍一不注意,

那就是公開處刑。

照片不能拍虛、不能有黑影,

角度要準確、字要拍全,

還得提前檢查,保證作業正確率。

好不容易拍完了後,

還要選片,有些是組合圖,

有些是單圖,

還要美圖秀秀加名字、加班級。

拍視頻更是難度直線上升,

碰上個磨蹭、不配合的娃,

就得NG好幾遍。

一首古詩背個十幾遍,

還磕磕絆絆的。

你要是敢說她兩句,

她就敢立馬給你哭鼻子。

老母親輔導作業好不容易壓下的火,

能在拍視頻這一刻全面引爆。

想想也是奇怪,

明明是孩子寫作業,

老師批改作業,

可這中間來回奔走、受罪的

卻是老父親老母親們。


上課的時候,孩子要做的

聽課

家長要做的

調試設備

按時打卡

監督孩子聽課

記錄課後作業

輔導孩子寫作業並拍照,

上傳檢查孩子背誦並錄製視頻

打卡也要捲起來

打卡作業雖辛苦,

大家也能承受,

畢竟非書面化的作業,

背誦、口算、跳繩,拍視頻、拍照,

也是爲了更好地監督孩子。

但是,

連課間操、眼保健操都來湊熱鬧,

這就有點無厘頭了吧。

朋友家爲了完成眼保健操打卡,

先把視頻投屏到電視上,

然後,爲了在客廳找個好角度,

避開家裏雜亂的背景,

她東南西北不斷地

調試錄視頻的角度。

好不容易拍完,

還需要後期剪輯了一下,

把陽臺上晾曬的內衣打上馬賽克。

朋友說,這一操作下來,

花了她1個多小時。

還好家裏有老人幫忙,

不然這作業打卡、課間操、眼保健操打卡,

三連套餐一出

連飯都沒時間做。

中小學生媽媽忙翻天,

幼兒園也沒放過家長們。

我認識的另一個媽媽,

兒子上小學、女兒上幼兒園,

因爲疫情,兩個孩子都居家上課。

一開始是二年級的兒子要上網課,

還應付得來;

後來,估計幼兒園回過神來了,

學費都交了,總不能啥也不做吧,

於是也給小娃們佈置了作業。

每週一次做手工、做家務,

家長們拍照、拍視頻上傳打卡。

以前還能糊弄糊弄,

畢竟上班就很忙了,

哪有那麼多閒工夫。

可現在,

無論什麼作業,都得在班級羣中曬一曬。

你做的幼兒園作業,是這樣的:

其它家長做出來的幼兒園作業,

是這樣式兒的:

朋友說,

看到別人家作業的精細度,

自己的頓時拿不出手,

只好和老師說,

不好意思,實在太忙,忘了做了

還有人暗戳戳地摻着點小心機。

老師要求拍攝親子互動運動,

結果視頻裏,全是各種大別墅樓梯角度拍攝視頻;

老師做家務要求是擦桌子,

結果人家擦櫃子,

上面擺着的是一排排茅臺。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咱不做第一,也不能太差吧。

於是材料準備起來,

教學視頻學起來。

說起來是給娃佈置的作業,

可這難度,娃能做的,

就只有和作品合影。

比如上上週的母親節,

幼兒園佈置作業,

給媽媽製作一朵花。

3歲的娃哪裏會,

結果還是當媽的自己上手,

找材料、跟着視頻學,

折騰了一個小時,

自己給自己送了一朵花。

真的,大家都那麼熟了,

以後就不用客套了吧,

你好,我好,娃也好。

每個人都不容易

不過,就打卡這事來說,

不止家長怨聲載道,

老師們也是一肚子委屈。

每天面對滿屏的照片式作業,

眼睛估計都花了。

遇上拍得不走心,

上交了個橫版的,

頸椎都能批出工傷。

至於有娃的老師,

比家長們更慘,

他們不僅要督促家長們打卡,

還有自己給娃打卡。

一名老師在社交平臺曬出了她的時間表

有不少人看了之後,

表示已經與老師和解。

還有人說,說這些有意思嗎,

你完全可以不打卡啊。

在此我想斗膽說一句,

講這種話的人,

純粹屬於喫了燈草灰,

淨放輕巧P。

打卡這件小事,

那是直接和孩子榮譽掛鉤的,

你敢對打卡愛答不理,

打卡就讓娃面子掃地。

更重要的原因,

是家長也知道,

絕大部分打卡的初衷

是爲了更好監督孩子們完成作業,

自律養成好習慣。

不過,實事求是地說,

確實有些打卡純屬走程序,

浪費無數寶貴的人力和時間。

就像教育部這次出臺的煮飯,

孩子們學會做飯是一件好事,

可如果變成無休止的拍照、上傳、打卡任務,

甚至是把這門課程拿來考試,

就會完全背離初衷。

當熱愛成了擺拍,

努力的意義何在?

所以,我衷心地希望,

在打卡這件事上,

能更加精簡、高效,

少整那些虛頭巴腦。

最後還想問一下大家:

你家娃需要打卡的內容有哪些?

你對打卡這件事,怎麼看,

是反感,還是覺得無所謂?

一起在留言區裏聊聊吧~

你好,我是李點點,5歲女兒番茄、9歲兒子土豆的麻麻,擅長用漫畫和文字記錄二胎雞飛狗跳的日常,分享硬核學習資源和可信賴、有深度的育兒乾貨。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