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王海慜  楊建  王硯丹    每經編輯 葉峯    

2022年作爲史上最嚴退市新規落地實施的第二年,A股終於迎來了史上第1次大規模退市潮。近期隨着2021年報發佈完畢,A股市場已總共有超40家公司觸及強制退市指標,數量較2021年增長50%。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部分*ST公司之前通過各類公告早已向投資人預先通知了退市事項,而有一批公司諸如*ST天首、*ST德威、 *ST寶德、*ST科迪、*ST綠景、*ST當代、*ST新光、*ST海創等的退市就頗有“突然死亡”的意味,讓不少深陷其中的投資者措手不及,一時間感到了大幅虧損帶來的難以承受之重。

對此,多家*ST公司的股東羣體在手頭股票將要退市前紛紛祭出最後的“抗爭”,這也把規模不小的*ST公司投資羣體帶進了人們的視線。

在A股的歷史中,投資*ST公司好像一座“圍城”,在外面的人看到裏面上演的那些“烏雞變鳳凰”的故事,不禁要怦然心動;而裏面的人,在嚐遍了各種酸甜苦辣之後,想要訴說的卻剩下憤怒、後悔、不甘……

42家上市公司面臨強制退市,多家公司“突然死亡”讓投資者欲哭無淚

趙誠是一位職業投資者,16年前,在大學的時候他就進入了股市,從此便於一發不可收拾,在畢業後正式成爲了一名職業投資者。

不過,最近他重倉的*ST德威突然傳來了要退市的消息,這突如其來的打擊完全打亂了他平日裏的作息節奏。

事情還是要從今年年初談起。

今年元旦,公司發佈了一則《關於債務豁免事項的公告》,公司於2021年12月31日收到中海外城開、華融資產江蘇分公司、信達資產江蘇分公司關於豁免公司債務的函。其中,中海外城開豁免公司11,022萬元的債務,華融資產江蘇分公司豁免公司8,697萬元的債務、信達資產江蘇分公司豁免公司13,203.05萬元的債務,合計豁免公司債務人民幣32,922萬元的償還義務,自通知函出具之日起生效,本次債務豁免對公司無任何條件。

公司表示,中海外城開、華融資產江蘇分公司、信達資產江蘇分公司爲公司的潛在股東,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本次債務豁免作爲權益性交易,將豁免的債務金額計入公司資本公積,將影響公司2021年度財務報表——增加 2021 年度公司淨資產。

從公開信息來看,中海外城開、華融資產江蘇分公司、信達資產江蘇分公司三家公司的來頭都不小。其中,華融資產江蘇分公司、信達資產江蘇分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爲財政部,中海外城開的實際控制人爲中國城鎮化促進會。而這三家公司聯手幫助*ST德威“卡點保殼”,不免讓人浮想聯翩。

在公告發布後的第1個交易日,*ST德威一度漲停,收盤則大漲8.5%。這樣的新年“開門紅”,讓不少投資者爲之精神一振。

不過現如今,在趙誠看來,“這恰好是悲劇的起源,當初所謂的債務豁免,是誘使我們向*ST德威不斷飛蛾撲火的一個重要原因。”

而不久後,公司於今年1月21日發佈的《2021年度業績預告公告》,再次鞏固了投資者的“信心”。根據這份業績預告,2021年公司的淨資產將達1.05-2.1億元,結合公司扣除後營業收入來看,至少從財務層面公司可以說,幾乎已經“擺脫”了退市的危險。

而上述三家企業中海外城開、華融資產江蘇分公司、信達資產江蘇分公司對*ST德威進行的債務豁免,使公司資本公積增加了3.29億元,從而導致公司淨資產的相應增加,是公司“脫險”的關鍵因素。

不過,此次“卡點保殼”還是引發了監管層的警覺。此後,在1月至3月初深交所就公司債務豁免事項前後4次發出關注函,較爲詳盡地向公司詢問了有關此次債務豁免的相關事項。

其中今年3月6日深交所向公司發出的第4次關注函,所詢問的問題尤爲詳盡,光問題就長達10頁。而公司給予的回覆更是長達48頁。

記者注意到,在這份關注函的最後,深交所特別問及,“請你公司說明你公司於2022年1月21日披露的業績預告及前期披露的其他信息是否存在不真實、不準確、不完整的情況?”

對此,*ST德威在最後的回覆中言之鑿鑿的表示,“基於上述情況,按照充分謹慎的原則,結合現有情況的確定性,德威新材2021年度歸屬母公司所有者權益爲正值。”

值得一提的是,在公司對上述4次關注函的的回覆中,公司還應深交所要求請律師覈查並發表明確意見。

趙誠告訴記者,這4份關注函的相關回復,自己都仔細看過,從公告中幾乎找不到債務豁免可能有問題的疑點。

“我一直相信官方公告的法律效力。”他向記者強調。

然而讓人始料不及的是,4月22日晚間,在距離年報披露截止日僅有5個交易日時,*ST德威發佈的一份《2021年度業績預告修正公告》,又把一個月前確認無疑的債務豁免事項“全盤否定”。這對於一直堅信公司今年將順利“上岸”的投資者們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

趙誠說,“看完這份公告的時候,真的是無法接受的,這等於是自己被別人以‘合法‘的方式騙了。”耐人尋味的是,就在這份業績修正公告發布前一天,*ST德威公告擬延期披露2021年年報,而原因僅爲“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公司2021年年度報告的編制工作及2021年度審計相關工作面臨嚴重困難”。

在上述公告發布後的第1個交易日,*ST德威股價走出幅度達20%的一字跌停。此後4個交易日,公司股價每天都以“20%”的速度向下急速墜落,直至4月30日,公司在公告2021年年報的同時發佈《股票停牌暨可能被終止上市的風險提示性公告》。

不少投資ST公司的股民都是有一定投資經驗的老股民,見慣了A股的漲漲跌跌,但這樣的沒來由“悶殺”對於很多人來說還是第1次遭遇。

在採訪中,趙誠向記者表示,*ST德威一役讓他受傷不輕,“具體虧損金額不能透露,但如果無法挽回的話,那麼差不多半生都要白忙活了。”

而像趙誠這樣同樣深陷*ST德威投資者還有不少。“據我瞭解,在*ST德威上虧損一兩千萬的大有人在,不過我不方便透露相關投資者嚴重虧損的證據,我是維權人,有保護參與者隱私的義務。”他告訴記者。

趙誠向記者坦言,自己關注*ST德威已經有6年的時間了,一開始公司還沒有被*ST,“公司自身帶有不少熱門題材,其中這些年公司對氫能源的深度佈局,以及自己對這些領域前景的看好,是我決定投資這家公司的主要原因。”

在交流的時候,他向記者展示了自2016年以來,*ST德威在氫能源領域進行了一系列的佈局。

截圖自:*ST德威公告

採訪中,趙誠對*ST德威的氫能燃料電池發動機相關專利技術也是如數家珍。

儘管這一系列加碼氫能的操作,讓市場不得不承認公司確實有向這一新型領域轉型的決心,而且過去幾年每逢市場炒作燃料電池主題,*ST德威的股價或多或少都會有一定的表現。不過這並沒有阻礙*ST德威“且炒且退”的節奏。2016年至2021年,公司股價累計跌去了約70%,而從財報上來看,公司持續多年佈局的氫能源業務至今仍然沒有給公司帶來多少效益。

據趙誠介紹,“德威的燃料電池已經開發出樣機了,但因爲企業資金原因,所以沒有推進量產。”

“之所以這一年多來,對*ST德威仍然沒有放棄,主要是因爲公司的控股股東已經進入了重整程序,上市公司本身也啓動了預重整,而且我們也比較看好預重整投資人的相關背景。”趙誠告訴記者。

但到目前爲止,*ST德威的重整計劃還沒有實質性的進展。自2021年12月以來,公司在所發佈的《關於公司股票被實施風險警示相關事項的進展公告》中卻均表示,“截至目前,公司預重整程序在臨時管理人的指導下有序推進。上述違規事項(公司被實施風險警示的相關事項),公司將在重整過程中進行解決。”

在採訪中,趙誠向記者表示,在4月22日宣告*ST德威“突然死亡”的上述業績預告修正公告發布前夕,發生的一些事讓人現在想起來不由覺得“細思極恐”。

例如,今年4月15日在阿里拍賣舉辦了一次*ST德威股權拍賣會上,有一段風險提示在事後引發了不少投資者的關注,這段提示中指出,“由於目前德威新材存在關聯公司佔用款項等問題(詳見上市公司公告),該問題存在無法在2022年4月30日前解決的風險,因此不排除德威新材的股票有在2022年4月30日後退市的可能性。”然而在4月22日之前,在公司發佈的一系列公告中,卻幾乎找不到這樣的退市風險提醒。

4月13日,*ST德威出現了五筆大宗交易,成交量均爲50萬股,成交價格均爲2.18元,且賣方營業部均爲國聯證券蘇州三香路營業部。此次大宗交易之後的10個交易日內,*ST德威股價暴跌近60%。一些投資者認爲,不排除一些有內幕消息的相關方已經提前獲得了公司可能退市的消息。

另外,讓趙誠大惑不解的是,和其他*ST公司,每過一段時間就會規律性的發佈股票可能被終止上市的風險提示公告相比,*ST德威發佈此類公告的時間基本上都集中在4月22日之後,而彼時公司正處於連續跌停的狀態,普通投資者大多已難以逃身,“這個時候發這種公告還有什麼意義?”

趙誠向記者坦言,今年4月22日以來*ST德威在信息披露上再度暴露出的重大問題讓自己的投資信心遭受到了重創。

“但我還是抱有一定的希望的,因爲還不到最後一刻。”他表示,“國家一再爲疫情困難企業紓困,鼓勵有價值的公司債務重整,支持央企入主上市公司。而且可降解新材料,氫能源燃料電池發動機及整車,這兩項業務都是國家中長期規劃的重頭戲。”

現在,趙誠除了每天繼續要關心市場之外,還肩負起了一個由數百名投資者組成的*ST德威維權團隊的發起人的責任,“現在我不得不要花些精力在上面,畢竟要對大家負責”。

據他介紹,目前,團隊中手上還有*ST德威股票的投資者的累計持股比例應該超過了6%。 而團隊中已經有成員向深交所反映了情況,“我們希望深交所對上市公司發函,對*ST德威的財報和信披違規進行質疑,督促上市公司與我們中小投資者保持暢通的溝通渠道。同時督促上市公司進行退市申辯,要求上市公司對違規年報進行重新編制。”

從趙誠向記者最新透露的信息來看,*ST德威和德威集團的重整還在持續,“目前我們得到的消息是,蘇州方面對德威的重整沒有結束,臨時管理人給我們的信息是證監會(對重整)沒有下達無異議函。”但是令他擔憂的是,即便*ST德威在退市之後完成重整,可能已爲時已晚,因爲創業板上市公司退市沒有重新上市的制度安排。

20家上市公司可能因審計意見而退市

記者注意到,在這輪退市潮中,有相當比例的已退市、預退市公司是因爲會計師出具了非標意見或者經審計後的扣除後收入低於1億元。然而如果單純從之前各公司發佈的2021年業績預告的財務指標上來看,多數公司並沒有達到退市標準。因此,一些退市的公司把退市的鍋甩給了掌握着退市“生殺大權”的會計師事務所。

在退市新規下,審計意見退市指標被納入財務類退市類型,並和其他財務指標交叉適用。因審計意見而退市成爲2022年上市公司退市的一大“特色”,也由此衍生出一些甚至有些戲劇色彩的衝突。

審計意見退市,簡言之,根據交易所上市規則,上市公司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的財務會計報告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或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將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ST)。已經被*ST的公司,如果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否定意見、保留意見,交易所可終止其股票上市。

也就是說,一家尚未被*ST的公司,如果被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或否定意見,還有一年時間可以糾正。但如果已經*ST,無法表示意見、否定意見、保留意見,均是影響公司上市地位的達摩克里斯之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根據東方財富Choice金融終端數據,並結合上市公司公告,梳理出目前截至5月17日被出具非標審計意見並面臨終止上市風險的20家公司,如下圖所示:

從審計意見來看,上述20家公司中,*ST新光被出具保留意見,*ST聖萊被出具否定意見,其餘18家公司均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

從出具審計意見的事務所來看,有14家事務所爲上述20家公司提供服務,其中中興華是“大戶”,共爲5家公司進行了審計,立信、中審亞太各爲2家進行了審計。

此外,有8家上市公司已進入了退市程序,它們是東電退、長動退、德奧退、退市西水、退市綠庭、退市拉夏、退市中新、退市庭B。在退市整理期滿後,它們將進入股轉系統掛牌交易。

*ST天首、*ST科迪“硬剛”事務所

好的上市公司各有各好,如各種“茅”,市場看重的是稀缺性、護城河。瀕臨退市的上市公司,煩惱則是千篇一律的。

但在今年,因審計意見而面臨退市的上市公司,有些則是大寫的“不服”。

*ST科迪是一個典型。2021年年報,浙江天平會計師事務所對*ST科迪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主要基於以下理由:

控股股東科迪集團重整尚存重大不確定性,會計師無法獲取充分證據對科迪集團佔用科迪乳業資金的可回收性和期末減值情況發表意見;科迪乳業2016年-2018年累計虛增利潤約3億元衝減科迪集團資金佔用款,會計師無法獲取充分證據就該事項對財報期初的影響、是否需要作出調整發表意見;科迪乳業因逾期債務及對外擔保涉及多起訴訟,部分賬戶被凍結,遭遇受損投資者索賠訴訟等,會計師無法充分判斷科迪乳業在持續經營假設基礎上編制的財報是否恰當。

*ST科迪2021年實現淨利潤6904.8萬元,同比增長105.69%,並且目前控股股東科迪集團正處於重整之中。這份審計報告令公司上市地位岌岌可危,交易所已經下發了終止上市事先告知書。

對此,*ST科迪董事會在《關於非標準意見審計報告的專項說明》中指出,天平會計師事務所的行爲未給公司留存溝通時間,公司將對其保留追究責任的權利,並向有關部門舉報,以維護公司及全體股東的權益。同時,董事會還指出,“公司已採取或將採取更多有力措施改善財務狀況、減輕流動資金壓力及公司治理,儘快消除財務風險、內控風險對公司持續經營的影響。”

不過,有意思的是,對這份非標意見報告,監事會與獨董的意見,則更爲微妙。

同樣在《關於非標準意見審計報告的專項說明》,監事會發表的意見是:

公司的財務報告客觀、公允地反映了公司 2021 年度的財務狀況及經營成果,公司監事會對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予以理解和認可。

而獨立董事則認爲,公司的財務報告客觀、公允地反映了公司 2021 年度的財務狀況及經營成果。“我們對審計報告沒有異議”。

*ST科迪董事會沒有直接表示不接受天平事務所的審計意見,但卻在程序上做文章,明確表示保留追究事務所的權利。監事會、獨董則認可了審計意見。眼看公司已經走在退市懸崖邊上,科迪的投資者坐不住了。雪球社區上,一些投資者明確表示認爲事務所的審計報告“不恰當”,還有投資者表示要以消費來表達支持科迪紓困。

截至2022年3月31日,*ST科迪共有股東戶數28464戶。面對所投資公司退市困境,表達不希望公司退市,那是情理之中。

記者5月13日致電了*ST科迪投資者關係電話,但電話無人接聽。同時記者試圖聯繫天平事務所,其工作人員給了記者一個電話,但打過去依然無人接聽。

此外,記者也試圖聯繫某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希望其從第三方角度就審計師與上市公司之間的審計意見分歧進行評論,但其以話題敏感、合規要求爲由婉拒。

而與事務所產生分歧的,則不止*ST科迪一家。*ST天首,態度則更爲強硬。

利安達會計師事務所給*ST天首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上一年公司被出具的意見是保留意見。利安達表示,2020年年報保留意見所涉及的事項在2021年未完全消除,即持續經營能力仍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5月6日,*ST天首發布公告稱,利安達會計師事務所在審計過程中存在不客觀、不盡職的情形。包括對於鍵合材料業務審計工作未盡勤勉盡責義務;對於天池鉬業審計缺乏客觀判斷精神等。*ST天首還稱,向利安達會計師事務所提供了多項審計證據,但均未獲採納,因此質疑利安達會計師事務所的判斷不客觀、不公正。

*ST天首收到了交易所可能終止上市事先告知書,並申請了聽證。對其聽證的結果,投資者心裏也是七上八下。

明知前方可能有大坑,爲何私募還是義無反顧?

上述多家*ST公司的股東在即將退市前紛紛祭出的最後“抗爭”,也把規模不小的ST公司投資羣體帶進了人們的視線。

據Choice數據統計,根據今年一季報披露的信息顯示,A股市場上的*ST公司的股東戶數合計達441萬戶,平均每家*ST公司的股東戶數爲3.53萬戶。而且是今年一季度末,平均每家科創板上市公司的股東戶數僅爲1.19萬戶。

據記者調查發現,事實上,熱衷於炒作ST公司的投資者不僅僅是普通散戶,不少機構也喜歡在渾水裏面“淘金”。

根據今年一季報的披露的數據顯示,有不少私募機構在一季度新進持有不少因各種原因披星戴帽的公司,不過由於公司遭遇了退市警告,股價也遭遇連續跌停。

對於公司被ST或面臨退市,許多公司其實都有前兆,作爲專業的投資機構,私募不可能不知道投資ST股或面臨的巨大風險,然而明知前方可能有大坑,卻還是有不少私募機構義無反顧玩起了ST。只是隨着註冊制的實行,不知道私募機構博弈上市公司重組的策略還能否奏效

廣東小禹投資黎仕禹在微信中告訴記者,“投資ST股是高風險高收益。例如去年全年的‘漲幅王‘ST宜化也就是如今的湖北宜化,全年最大漲幅達到10倍;*ST江特最大漲幅也達到20多倍;或者20年被退市的鹽湖股份,重新上市漲幅也接近6倍。這些公司都是由於基本面出現重大反轉,股價迎來大幅上漲,這些公司造富神話‘激勵’着大批投資者入場。”

近期披露完畢的一季報數據顯示,大批公司因各種原因披星戴帽,其中就有不少私募機構在一季度新進持有不少這樣的股票。比如開元教育因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變成了ST開元,公司股價在5月5日復牌後遭遇兩個大號跌停。從ST開元今年一季報披露的信息顯示,在公司前十大流通股名單中,上海道基金興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在今年一季度新進持有344.73萬股。如果沒有賣出的話被套無疑,因爲ST開元在4月份合計下跌35.78%,5月以來截至5月13日再度下跌超35%,兩個月合計下跌超70%;

今年5月6日,獐子島被實行其他風險警示變爲ST獐子島,不過在此之前的一季度,一些私募機構卻義無反顧以身試險。從公司披露的一季報顯示,海金(大連)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海金6號在今年一季度新進持有公司929.21萬股。從股價來看,ST獐子島股價二季度至今下跌超34%;另外還有*ST中天股價從高點的4.19元下跌到停牌前的0.83元,但從*ST中天披露的一季報數據顯示,北信瑞豐資管-招商銀行-長城資本在一季度新進持有公司股票5620萬股。

連外資機構都踩雷ST,比如據*ST聚龍披露的一季報名單顯示,QFII機構瑞士銀行有限公司新進持有*ST聚龍239.45萬股,另外QFII機構法國興業銀行也在一季度新進持有204.46萬股,而*ST聚龍股價在一季度下跌33.4%,在二季度至今下跌56.9%。由於其2021年年報被審計機構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ST聚龍目前處於預退市的停牌狀態。一旦真的被退市,這兩家外資機構的投資很可能面臨打水漂。

對於這些押寶ST股的私募而言,明知道風險極大,卻依然選擇參與其中,這其中究竟藏着什麼貓膩?對此,廣東小禹投資黎仕禹告訴記者,“私募機構相較於普通投資者來說,其對行業和公司調研更爲深入,也許這些所謂的‘坑‘其實是‘黃金坑’。私募公司由於具備了信息優勢,能夠把握風險收益比,所以他們願意去投資ST股。但是對於信息劣勢的普通投資者來說,前面的‘坑‘可能就不是‘黃金坑’,所以這也是爲什麼我建議普通投資者今年儘量避免ST股。”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ST公司在今年股價“崩塌”之前,已經有機構實現了勝利大逃亡。比如今年4月中旬以來*ST海醫股價連續遭遇了11個跌停,目前公司已經處於退市前的停牌動態。從公司披露的數據來看,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中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持有7780.25萬股,上海人壽保險旗下的萬能產品1持有2017.03萬股。據*ST海醫披露的一季報顯示,朱雀基金旗下三隻產品集體退出公司前十大股東名單,上演了集體大逃亡的好戲。而朱雀基金是之前百億私募朱雀投資私轉公之後的公募基金。

*ST中天股價從去年底的高點4.19元下跌到停牌前的0.83元,期間公司股東上演了一幕驚天大逃亡的好戲。從*ST中天股東名單來看,青島中天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在一季度退出了公司前十大流通股名單,另外浙金·匯利44號、英大基金-渤海信託·君乾1號、安徽中安資本旗下中安鼎匯定增私募投資基金等機構資金都在一季度退出了公司前十大流通股名單。

早在2021年7月20日晚間,上交所發佈決定對大連聖亞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公告,大連聖亞沒逃過股票被*ST的命運。而有意思的是,2020年,磐京基金曾發表承諾書保證直到2030年都不會拋售大連聖亞股票,此後還一路增持。而磐京首次進入前十大股東的名單是在2019年的中報,隨後不斷加倉至第二大股東。公司被*ST之後,公司股價連續遭遇幾個跌停,截至目前,磐京基金已被套無疑,而且浮虧的幅度還不小。

據*ST聖亞公佈的一季報數據顯示,磐京股權投資基金公司持有*ST聖亞1825.16萬股,同時磐京股權投資基金旗下的磐京穩贏6號持有*ST聖亞676.8萬股。此外浙江兆信投資旗下的兆信雙喜2號持有*ST聖亞253.3萬股。還有上海潤多資產旗下的潤多多策略2號以及潤多多策略3號合計持有*ST聖亞383.85萬股。不過幸運的是,這些私募機構並沒有白等,今年4月22日,*ST聖亞公告稱,公司觸及退市風險警示的情形已消除,符合申請撤銷股票退市風險警示的條件,公司向上海證券交易所申請撤銷對公司股票實施退市風險警示。5月18日晚間,*ST聖亞發佈撤銷退市風險警示的公告,5月20日起證券簡稱變更爲“大連聖亞”。

對於近年來不少機構熱衷於炒作ST公司的現象,廣東小禹投資黎仕禹在微信中告訴記者,首先ST股是指上市公司連續多年出現業績虧損或者會計事務所出具保留意見的公司,總之就是有問題的公司,所以纔會被證券交易所冠以ST、*ST。在今年以前,市場呈現了一種“新股上市很多,退市很少”的現象,ST股退市並不多,而一旦這些ST股摘帽反而會給投資者帶來幾倍的超額收益,所以不管是私募還是散戶都會參與博弈。

但是在今年註冊制的背景下,政策對於ST股退市的力度在加大。截至5月9日,已經退市或預計退市的公司數量達到45家,退市數量顯著增加。如果站在普通投資者的角度來看,因爲我們是信息弱勢的一方,無法準確判斷行業和公司前景,所以投資風險在顯著的加大,例如即將退市的*ST西水、*ST綠庭就是出現了黑天鵝導致退市。保住本金始終是我們普通投資者的首要目標,因此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在註冊制的背景下應該儘可能迴避ST股。

“烏雞變鳳凰”的故事催生“風投心態”押寶ST

近期退市潮兇猛席捲A股,曾經的一哥王亞偉在公募時期就靠着博弈重組而獲得超額收益,使得市場上效仿王亞偉的投資者不少。爲此,記者找到了多位曾經在ST領域的資深私募玩家,讓他們給我們講講投資ST領域的一些得失。

“ST股當時身邊一羣人都在玩,那段回憶,想想都興奮。”曾經的資深ST玩家,資深私募人士陳熙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興奮的表示,“我過去確實有參與過投資ST公司,當時的心態現在想想還是挺年輕的,但我印象最深的不是超額收益,而是當時我印象深刻的自己的樣子。隨着當時市場上各種借殼重生的‘烏雞變鳳凰’的故事不斷演繹和被媒體放大,自己難免不被心動。”

陳熙偉告訴記者,“2020年樂視退市前夕的絕對低價也還是能吸引很多人和資金去抄底,證明在二級市場上,絕對的低價有時確實是獨立於基本面和技術面的獨特吸引力所在。再加上從預警到實質退市時間相對長,使得股價在絕對低價時,少許刺激引起的哪怕小幅波動,在大倉位的加持下也可以獲得非常大的收益,這就充分放大了資金投機屬性追求的盈虧比。有時投資ST股,考慮的不僅僅是市場因素,還有市場外的商業因素,這就使得很多私募與投機性資金有了更多的理由介入,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膽大起來。”

“自己以及身邊人都不約而同產生想去搏一搏的衝動,按現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風投心態‘,投10家,反正有一家能成就回本、2家能成就超額……這樣的環境加持下,人是很容易產生‘我也來一把’的想法的,而且當時更刺激自己的是,身邊友人就是博中了好幾個‘烏雞變鳳凰‘的重組對象,這種赤裸裸的‘近在咫尺’的刺激是能讓投資者血液中的投機基因興奮的。”

他進一步表示,“而且對於這種搏併購重組的股票,因爲有一種信念,應該說是執念,就算它有一定跌幅,已經產生不好看的圖形,甚至惡劣的技術圖形的時候,人是不會輕易止損的,會丟失紀律,催眠自己,死守死拿。好在當時沒有全部豪賭ST重組,還有做一些熱門股,最後是好幾個這種ST票跌的實在受不了了,還不如重倉熱門股的收益來得快和美好,才依依不捨放棄了它們,而且還是天天看公告,分批離場的。”

ST股票押寶無疑撈偏門,好比潘家園古玩市場撿漏

所謂今非昔比,王亞偉當年之所以能靠博ST股一戰成名,與當時市場在覈準制下,殼公司還具有相當的價值有關。而今日隨着註冊制持續推進,殼價值將趨於歸零,那麼現在還有不少人甘願冒着越來越大的風險,扎堆入場ST股呢?

在安微美通資產董事長陳紅兵看來,“ST股票本身已經很透明,業績不好、問題纏身是衆所周知的事情,即大多數投資者都知道ST股的投資風險,絕大部分ST股票不會自我復甦,都是在等待新東家的救贖,這個救贖過程本身就是一場新老股東外加債權人的盛宴,這才使得ST股票有了一定的‘博彩’價值”。

陳紅兵表示:“買入ST股票的目的都不單純,他們大部分不是中長期的價值投資者,因爲價值投資者會把掌握投資風險放在第一位,而ST股的安全邊際太差。之所以會有投資者押注ST股,是因爲他們認爲ST股的市值普遍很低,利空出盡已經跌無可跌,一旦有些許利好就可能上演奇蹟。然而隨着註冊制的推進,IPO的門檻和成本都有所降低,排隊時間也出現明顯縮短,有點實力的企業紛紛提交IPO申請,買殼上市似乎沒有那麼‘香‘了”。

值得關注的是,在2021年的9起“買殼上市”重組方案中,尚未出現成功完成重組的案例,並且其中還有4例以失敗告終,這似乎也意味着買殼上市成功的難度已大幅增加。也因爲在註冊制下,通過“買殼”方式上市的優勢越來越不明顯,因此部分“買殼上市”失敗的企業轉向了IPO。

陳紅兵坦言道,“押寶ST股博重組曾是‘華夏一哥‘王亞偉過去鮮明的投資風格,王亞偉曾經管理的華夏大盤分別操作過ST昌河(中航電子)、*ST山焦(山西焦化)、*ST張股(張家界)、ST松遼(文投控股)等經典案例,但對於絕大多數投資者來說,ST股票並不值得去下注押寶,它們遠離價值投資的主流體系,屬於偏門。就好比雖然總有人說在潘家園古玩市場撿漏賺了幾十萬元,但如果投資者效仿,很可能會出現大幅虧損,撿漏不成反而高價買了贗品。”

“一退到底”落地後,ST板塊中的“釘子戶”或永遠消失

正如上述私募所言ST股具有的“博彩”價值,目前處於停牌狀態的預退市公司中,有些公司在去年的確曾出現大幅上漲,例如*ST新光去年的漲幅高達353%,*ST環球去年的漲幅高達249.5%,而隨着退市大幕的落下,這注定將是這些公司在A股市場最後的瘋狂。

儘管對於一些投資者和機構而言,未來或許仍然不會放棄對ST公司的關注,但風險收益比或許會較以往成倍增加。

隨着近期40多家退市和預退市公司的突然出現,讓市場終於見識到了旨在“一退到底”的退市新規在真正落地後發揮的威力。

據Choice數據統計,截至目前處於停牌狀態的預退市公司中,有多達16家公司的上市時間早在上世紀90年代,這些公司包括*ST遊久、*ST綠景、*ST綠庭、*ST中天、*ST廈華、*ST中房、*ST海醫、*ST天首、*ST當代、*ST東海A、*ST華訊、*ST濟堂、*ST易見、*ST明科、*ST羅頓、*ST環球。

這些公司在上市20多年的過程中,大多都不止一次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又曾成功逃過退市,其中有部分公司甚至有多次被“戴帽”的經歷,可謂A股市場的“釘子戶”。

例如,*ST廈華2002年以來有5次被“戴帽”的經歷,與之對應的是公司曾5次被“摘帽”。其中2009年5月-2010年4月公司曾被暫停上市一年,並在此後僥倖逃脫了退市。

另外,同樣曾5次被“摘帽”、經歷暫停上市一年的還有*ST東海A;曾4次被“摘帽”的公司有*ST羅頓等。

然而,在註冊制背景下,這些長期遊走在退市邊緣,在過去一二十年間不斷上演戴帽、摘帽戲碼的公司,或將永遠在A股市場消失。

另外,有跡象顯示,以後上市公司退市的速度可能會加快。現在已經有兩家科創板公司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分別是*ST紫晶、*ST恆譽,其中*ST恆譽從上市到現在還不到兩年時間。如果2022年年報仍然出問題的話,這些公司就將面臨退市。

記者注意到,目前市場上的*ST公司大多已身背違規記錄。據Choice數據統計,自2019年以來(數據截至今年5月13日),目前市場上的125家*ST公司中109家有違規記錄,其中有15家公司的違規記錄不低於10次。此外,在這125家*ST公司中,有59家公司存在控股股東質押手中股份的情況(數據截至今年5月13日),其中有36家公司控股股東累計質押數量佔持股比例超過了80%。所以投資者在做決策之前還是要仔細看一看相關公司的“前科”資料,對於那些有不良記錄的公司要慎之又慎。

巴菲特說過,“如果你在廚房發現了蟑螂,那就意味着絕對不止一隻。” 只要是有“前科”的公司,就不要輕易相信它的問題僅限於你所看到的範圍之內。

4月23日清晨,在*ST德威上述《2021年度業績預告修正公告》發佈後的幾個小時,某投資者在互動社區發帖道出了自己的一番心聲,“雖然我出了(*ST德威)八成有餘,但捫心自問,此時此刻我絲毫無劫後餘生之感,相反是深深憂慮與不安。三年了,在這家企業傾注了無數心血,起起伏伏,無數次翻資料問專家,深夜覆盤,看着它一步步到今天,痛哉!更爲對德威抱有希望的熱忱散戶而憤怒與心痛,企業視投資者企盼爲草芥,這樣的企業不配有這些可愛的投資者!每每聯想到這些年自己遇到的投資坑,聯想到今夜多少家庭因此可能面臨較大虧損,多少頂樑柱獨自舔舐傷口選擇爲愛隱瞞,默默承受,我的心就止不住的疼!”

對每個身陷ST公司“圍城”的投資者而言,代價和教訓無疑是沉重的。所幸的是,在過去近一年多的時間內,多數*ST公司已遭到了投資者的用腳投票。據Choice數據統計,在這125家*ST公司中(數據截至今年5月13日),有93家公司今年一季度末的股東戶數較去年一季度末的股東戶數出現下降,其中有30家*ST公司今年一季度末的股東戶數同比降幅超過了3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