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小雨淅淅瀝瀝地下着,一個女人撕心裂肺的哭喊,劃破了死一般的寂靜。

畫面一轉,男孩在睡夢中被驚醒,恐懼撐大了他的眼睛,他多麼希望有人能安慰一下這個女人。

只可惜,女人的呼喊,除了男孩,沒有任何人能聽見。

這是餘華小說《在細雨中呼喊》的第一幕,看完後讓人不寒而慄,頓覺一層悲涼籠罩心頭。

這本書從1991出版以來,彷彿一直躲在餘華其他著作的影子裏。

如今,當孤獨成爲一種流行病,它的價值又被重新發現。

李健曾在訪談中,極力呼籲:餘華的每本書都值得看,尤其是《在細雨中呼喊》;

評論家陳曉明說,這本書有着《活着》、《許三觀賣血記》沒有的緊張感。

豆瓣有一條高贊留言寫道:

這本書讓人難過,甚至閱讀它是一種折磨,但又欲罷不能,不忍釋卷。

小說裏的孫家,幾代人都身處孤獨之中,他們自私、冷漠,甚至變態、殘暴。

“人倫慘劇”在書裏輪番上演,小人物的悲哀隨處可見。

餘華的筆,好似手術刀,爲我們解剖出最殘忍的真相:

你的喜怒哀樂,根本沒有那麼多人在意,孤獨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1

這世上,從不缺形單影隻的人

故事開頭的男孩,叫孫光林,出生在一個極端貧窮的農民家庭。

7歲時,他被父母送走,寄養在別人家。

5年後,養父去世,孫光林又回到了原生家庭。

然而,這個家並非溫暖的港灣,而是一座魔窟,父親暴躁殘忍、母親委曲求全,他還有一個並不友好的兄弟。

孫光林被全家人孤立,像幽靈一樣,整天遊蕩在田野草叢間。

漫長的童年裏,他唯一一次被大家看見,還是因爲一樁“血案”。

這天,哥哥孫光平故意拿鐮刀砍破了他的腦袋,孫光林滿臉是血地找父親討個公道。

沒想到,他前腳出門,哥哥後腳就劃破了弟弟孫光明的臉,好栽贓誣陷孫光林。

父親回家一看,轉手就給了孫光林幾個大嘴巴子,還不解氣,又把他綁在樹上毆打。

村裏的孩子一哄而上,興致勃勃地圍觀,而他的兩個兄弟,站在兩旁,神氣十足地維持秩序。

傍晚,衆人散去,父親帶着孫廣平和孫光明回家,把孫光林晾在原地。

望着大家遠去的背影,孫光林對這個家徹底死心。

從此,他開始有意躲避,見人繞着走,凡事不參與,蜷縮在自己的世界裏。

後來,孫光林認識了和他同樣孤單的蘇宇,併成爲好友。

但恰恰是蘇宇,讓他認識到:這個世界上,太多人活在角落裏,甚至到死都沒人發現。

蘇宇是家裏的長子,他總是默默地承擔起家務,但做得越多越被忽略,久而久之,內心痛苦又壓抑。

這天,神志不清的他,竟在衚衕裏,摸了女同學一下。而這個動作,直接把他送進了監獄。

幾個月後,被定爲“流氓罪”的蘇宇刑滿釋放,可對於他經歷的一切,竟無人問津。

哪怕是死,都沒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那天早上,蘇宇忽然起不了牀,說不了話,他腦血管破裂,陷入了無止境的昏迷。

在他嚥下最後一口氣時,他的父母一邊責備他賴牀,一邊匆匆出門;他的弟弟正在酣睡;他的好朋友孫光林不知在哪遊蕩。

窗外車水馬龍,在一片繁忙與熱鬧中,蘇宇一個人默默地走完了他短暫的一生。

不管是孫光林,還是蘇宇,他們都是生活中孤獨又無助的人。

餘華在書裏寫道:“再也沒有比孤獨的無依無靠的呼喊聲更讓人戰慄。”

少年時,我們總想有人陪伴,有人呵護。

身處不見陽光的角落,在別人視線之外,有太多孤單的身影,在細雨中呼喊。

但走着走着就會明白,人生是一場孤獨的旅行,你總要一個人習慣那些無人問津、無人能懂的日子。

熬過那些難熬的夜,淋過那些生命中的細雨。

當你悟透了孤獨,你才能與這個世界握手言和,笑對各種坎坷。

2

這世上,沒有能看見的孤獨

餘華曾說,小說裏的所有人,都生活在無盡的孤獨之中。

除了滿身戾氣的孫光林,不可一世的孫光平,又何嘗不是如此。

讀高二的時候,孫光平被城裏同學疏遠,他想盡辦法巴結,可到頭來仍是別人眼裏的異類。

爲了滿足虛榮心,他造謠說自己談了個城裏的女朋友,結果被這個女生當衆羞辱。

悔恨與羞愧幾乎將孫光平壓垮,他紅着臉,低着頭,灰溜溜地從大家的鬨笑聲中逃回家。

從此以後,孫光平就像霜打的茄子,一蹶不振,徹底喪失了生活的熱情。

看到哥哥性情大變,孫光林曾一度不解,直到他自己親身經歷過,才明白:

人和人的悲歡並不相通,你的孤獨,別人根本無從感受。

和哥哥一樣,升入中學後的孫光林也想在學校多認識幾個朋友。

他做起了小跟班,卑微地跟在別人身後,好不容易插上句話,其他人也懶得搭理他。

很長一段時間,他就這樣尷尬地站在外圍,看着別人嘻嘻哈哈,打打鬧鬧。

沒想到,忽然有一天,孫光林“時來運轉”。

“校園紅人”蘇杭,也就是蘇宇的弟弟,忽然向他拋出了橄欖枝,邀請他去操場走走。

孫光林高興壞了,他本以爲蘇杭理解了他的孤單,不曾想對方只是爲了戲弄他。

只見蘇杭拿起柳枝,像驅趕牲口一樣抽打孫光林,而孫光林只能一邊躲,一邊露出滑稽又苦澀的笑容。

羞恥的眼淚流下來,被人當猴耍的屈辱油然而生,孫光林終於忍無可忍,像哥哥那樣匆匆逃走。也像哥哥那樣,接納了孤獨。

他說:

我不再裝模作樣地擁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單之中,以真正的我開始了獨自的生活。

其實,這世上本來就沒有感同身受,生活裏的一切,都是冷暖自知。

你內心的壓抑,別人看不到;你心底的呼喊,也沒人聽得見。

畢竟,沒有人有義務、有時間、有心情去感受你的感受,體味你的心酸。

恰如羅曼羅蘭所言:“除了你自己,沒有人能真正懂你。”

行走於自己的世界,即使無人相伴,也好過搖尾乞憐。

3

不與孤獨和解,就被孤獨毀滅

在孫光林昏暗的童年裏,也有過一段陽光明媚的日子,那就是被寄養在王立強那裏的五年。

王立強是軍人出身,曾爲年幼的孫光林撐起過一片天。

他送給孫光林一個嶄新的軍用挎包,讓孫光林在學校裏神氣了一番。

傍晚時分,他時常牽着孫光林的手,走在長長的石板路上,還會冷不丁地變出一塊糖。

可就是這個膽大心細的王立強,卻有着不爲人知的難言之隱。

他的妻子李秀英疾病纏身,情緒時好時壞,夫妻二人的生活充斥着矛盾與爭吵。

不和諧的婚姻讓王立強內心扭曲,他偷偷出軌別的女人,並在一次幽會中,被同事抓了現行。

被抓當場,所有人都指着他的鼻子罵,孤立無援的王立強,竟然選擇了同歸於盡。

他跑去武器室,搶了兩顆手榴彈,一顆扔去了舉報人的宿舍樓,一顆引爆了自己。

王立強死後,孫光林又成了無依無靠的人。

我們覺得孫光林可憐,但小說裏有的是比他還可憐的人,比如他的小玩伴魯魯。

魯魯,是生下來就帶有原罪的人。

他的母親馮玉青,年輕時被人騙去貞操,顏面掃地後,跟着外地來的賣貨郎跑了。

等馮玉青再次被拋棄,她只能帶着魯魯過着抬不起頭的日子。

後來,馮玉青因爲違法亂紀被捕入獄,魯魯算是被全世界拋棄。

但魯魯沒有坐以待斃,他想方設法去監獄探望母親,小小年紀就學會了照顧自己。

同樣活在漫無邊際的孤寂中,王立強選擇了死,而魯魯選擇了生。

生活中,孤獨的底色大致相同,但孤獨的結果,卻因人而異。

當被生活逼入絕境,有人自暴自棄,用毀滅代替救贖;

但也有人把自己當成一汪活水,能屈能伸,活出了一種自洽。

孤獨避無可避,但總有人能熬過去,最後逐漸強大,成熟起來。

4

小說《在細雨中呼喊》,像一部未完待續的紀錄片。

故事裏,除了幾個人走向死亡,更多的人,並沒有結局。

他們彷彿從小說中走出,在時光裏漸行漸遠,直至背影模糊,消失不見。

最終,餘華也沒有告訴我們這羣孤獨的人,去了哪裏,或許他們就在你我中間。

很贊同馬爾克斯的一句話:

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無論是我們出生、我們成長、我們相愛還是我們成功失敗,直到最後的最後,孤獨猶如影子一樣存在於生命一隅。

這世上,有的是落了單的大雁,有的是離羣索居的人。

當我們踏上孤寂的荒原,不必心慌,也無須呼喊。

堅定地往前走去,即使生活飄落着細雨,哪怕前方漆黑一片,過一陣子,天總會亮的。

作者:洞見·瑾山月

對這本書感興趣的讀者,點擊下方鏈接即可購買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