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濤宏觀筆記

*本期問答系列內容基於4月底發放回收的456份《疫情期間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問卷調查》

問:哪些區域和行業受此輪長三角疫情的影響最大?

答:整個長三角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都受到波及。

除上海以外,江蘇南通、江蘇蘇州、浙江溫州、安徽滁州等地的生產和運輸受疫情影響較大,其中江蘇南通、蘇州和安徽滁州反映運輸受影響的企業比重甚至超過了上海。企業反饋的問題集中在生產和運輸兩個方面,生產資料短缺、倉儲運輸受阻、疫情缺少員工是核心問題。

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主要有通信設備、汽車、化工、機械設備、醫藥、半導體和電子。

其中汽車主要有整車(燃油和新能源)和線束、汽車電子、底盤等零部件;醫藥主要有醫療器械領域的設備及耗材;半導體和電子主要有測試設備、芯片、傳感器、粘合劑、LED等;通信設備主要有服務器和加密通訊設備,化工主要有工業化學產品和橡膠塑料;機械主要有機牀、流水線設備、機器人配套等產品。

另外,根據《上海統計年鑑》和《國家統計年鑑》中的工業產量數據,上海生產的發電設備、汽車、乙烯、集成電路產量佔全國超過10%,這些產品生產受阻可能給下游企業帶來較大影響。

問:上述行業中哪些能在長三角之外找到替代產能?

答:產業鏈的反脆弱性越強,恢復生產的韌性也越高。

高度分工、集中佈局的供應鏈效率更高,但也更脆弱,反之扁平分散、各環節有替代的供應鏈,在抵禦衝擊時更加具有反脆弱性。

供應鏈相對分散、長三角之外有產能替代和備份的行業主要有:消費品類的傢俱家居、中藥、家電、食品,化工類的塑料橡膠、工業化學產品,機械類的工程機械、自動化設備,電子類的印刷電路板、芯片、分立器件、半導體材料、半導體設備。

與之相對的是,一些行業和產品較難在長三角以外找到有效的產能替代和補充,代表性的產品有:汽車類的新能源汽車、汽車零部件,機械設備類的機牀,電子類的LED、集成電路,醫藥類的醫療器械、創新藥,以及有機化學原料等。

問:疫情衝擊下的漲價壓力主要集中在哪些行業和產品?

答:供需錯配下,部分行業和產品浮現漲價壓力。

短期漲價空間和四個維度相關:一是生產和運輸受影響程度;二是產能集中度;三是需求情況;四是下游庫存和補庫意願。

短期漲價空間較大的產品主要有:(1)汽車(燃油和新能源整車、汽車零部件);(2)農業、食品;(3)電子和半導體(分立器件、LED、半導體材料);(4)上游工業品(有色金屬、塑料橡膠、工業化學產品、新材料);(5)醫療器械。除上述行業外,輕工和公用事業有較多企業表示今年已經完成提價且有進一步提價計劃。

長期漲價潛力和企業資本開支計劃有關,上述存在供需缺口的行業中,未來擴產意願較低、具有長期漲價潛力的行業主要有:工業化學產品(例如助焊劑、PTFE密封)、新材料、塑料橡膠,也包括食品和包裝印刷。

問:中國供應鏈在疫情之後可能發生什麼變化?

答:疫情帶來的訂單轉移和供應鏈重構已經開始。

訂單方面,在開展海外業務的企業中,家電、通訊設備、化工、醫藥、汽車、電子等行業面臨較大的海外撤單壓力,家電、機械設備、醫藥、汽車、印刷電路板等行業對未來海外訂單的預期較爲悲觀。海外訂單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份額轉移至其他國家,其次是海外需求下降。

電子(含半導體)、醫藥、通信設備等高附加值行業對生產穩定性的要求較高,訂單轉移的主要原因是國內生產穩定性較差。化工、輕工等行業對成本比較敏感,訂單轉移的主要原因是國內生產成本較高。

產能方面,半導體(半導體設備、半導體材料、芯片)、非金屬新材料、工業化學產品等行業表現出較高的產能轉移傾向。40%的半導體企業考慮轉移長三角產能,對安全性和穩定性的要求是這些企業供應鏈重構的主要考慮。其中民營和外資背景、產地位於上海和江蘇、生產受影響較大、撤單壓力較大的半導體企業,更傾向於將產能轉移到海外,首選東南亞、日韓和中國臺灣作爲中國大陸外的轉移地。非金屬新材料和工業化學產品這兩個行業,考慮產能轉移的主要原因是成本優勢。

安全和成本是疫情後供應鏈重構的核心因素。對於中國而言,成本因素驅動的低端產業轉移是機遇;安全因素驅動的高端產業轉移是風險。

前者的代表性行業主要有紡織服裝、傢俱家居,近年來這些產業已開始轉向越南,但越南需要從中國大量進口電子元件、機械設備、紡織服裝和鞋類的原輔料等,提高了中國在價值鏈中的分工地位。

後者的代表性行業主要是電子元件、電子設備、通訊設備和部分複雜的機械電氣類產品,如果這些產業出於安全性的考慮在日韓或東南亞建立備份產業鏈,或將對中國的產業升級產生負面影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