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作爲世界著名古都、歷史文化名城,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860多年建都史,擁有204家備案博物館,構成了立體、多維度的博物館“百科全書”,是世界上擁有博物館資源最多的城市。正在城市副中心建設的大運河博物館將成爲北京下一個最值得期待的博物館,進展如何?將有哪些亮點?近期北京有哪些精彩活動?

大運河博物館(首都博物館東館)

大運河博物館(首都博物館東館)位於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綠心西北部,緊鄰綠心公園、運河景觀帶。總建築面積約9.97萬平方米,其中地上6.2萬平方米,地下3.77萬平方米,佔地10.24公頃。源於大運河的建築設計理念。源於古運河圖景中的船、帆、水三個元素,以運河爲線索,將歷史文化融入建築,使之成爲鑲嵌在城市森海中的“古韻風帆”、“運河之舟”。

2019年10月28日,大運河博物館(首都博物館東館)土護降工程開工;2021年4月20日,主體結構封頂;2021年底實現外立面亮相,目前二次結構已基本完成,正在進行機電工程,預計2022年底工程竣工2023年開展展覽布展等工作,預計年底向公衆開放。

首博東館展陳空間建築面積約3.2萬平方米,展陳由基本陳列、專題展覽、開放展示構成。基本陳列立足大運河與北京城的密切關係,展示北京的山川形勝、人居歷史、城市變遷與發展沿革。專題展覽分爲若干系列,每個系列圍繞專題常換常新,立體、多維呈現北京的古都文化、紅色文化、京味文化、創新文化,輝映城市副中心的定位與規劃目標,弘揚北京城市文化的特質與傳統。開放展示將觀衆能到達的開放區域打造爲人文、休閒、科技等要素高度融合的體驗式開放展示區,烘托城市副中心的開放與創新活力,突顯現代化博物館的人文視野與時尚品位。

向世界講好大運河故事

大運河博物館(首都博物館東館)的建設理念來源於本館運營經驗總結、省級館運營調研成果和公衆對博物館文化需求的融合。

1.以觀衆爲中心的建設理念。

(1)空間上,相對分體建築,滿足更靈活的開放需求。東館由觀衆共享大廳和主樓兩座相對獨立的建築組成。兩座相對獨立建築通過地下一層、半開放式展廳和二層連廊相連。兩組建築之間設計一條水街,遊客穿行時,可通過玻璃幕牆看到博物館內部。博物館還結合玻璃幕牆空間設計展陳內容,使不進入博物館參觀的遊客也能感受博物館的魅力。同時,水街在夜間也對公衆開放,使整個水街區域形成一個“永不落幕的展區”。

觀衆共享大廳位於建築北側,觀衆共享大廳可以滿足博物館開放式陳列展覽、社教活動、禮儀活動、文創配套服務等多類型的觀衆服務需要,能夠實現更靈活的博物館開放模式,滿足不同觀衆參觀博物館的需求和特殊時間節點的開放需要。

(2)功能上,從觀衆角度出發,提供更多元的博物館服務,創新性的營造更具吸引力的博物館服務空間,比如:集展覽陳列、文化交流、數字化動態展示、博物館社會教育活動、觀衆互動體驗功能於一體觀衆共享大廳;專門爲兒童設立的歷史文化展廳;特色的文創體驗空間;博物館特色的文化體驗空間;設置文保修復展示空間等等。

(3)佈局上,把博物館最好空間的讓渡給觀衆,博物館地上面積近70%都是可供觀衆參觀學習和文化休閒的空間。

(4)細節上,從細節上關注觀衆的參觀體驗。通過聲學設計,實現動靜分區,比如對整體空間的聲音控制設計,對孩子的空間設置等;光學設計,研究特色建築條件下的自然光與人工光的結合,打造觀衆舒適的光感;服務設施的配套和距離關係,衛生間、飲水處、母嬰室、家庭衛生間等等;合理配置展陳空間提升觀衆的參觀感受等等。

2.強化藏品保護的理念:多角度強化藏品保護能力。

建築角度,在大運河博物館(首都博物館東館)建築設計之初,結合自身區位特點,在博物館主樓採用先進的基礎隔震技術,緩解地震動對博物館藏品的影響,同時還結合這一實踐,在博物館設置了科普隔震展廳,通過實例爲青少年講解隔震知識,傳播文物保護的理念。在考慮地震的同時,東館的設計還充分考慮了周邊地鐵線路對藏品的影響,有針對性的在重點區域設計了降低工業振動的措施。

文保功能角度,從藏品的角度研究各博物館功能區的佈局,實現藏品的最優流動路線,盡最大可能減少藏品在流動過程中的安全風險。從藏品角度研究機電配置,打造藏品存儲的有利環境。建設7000餘平米的文保功能區,通過多學科的跨界引入,增強文物保護的預見性和科學性,從而強化博物館文物保護,尤其是預防性保護的能力。

3.博物館智慧運營理念

研究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博物館公共服務、展覽展示、日常運營水平。轉換思維模式,從‘互聯網+”調整爲“博物館+”,從博物館的需求和難點、痛點出發,結合信息化的技術優勢,找突破口,讓信息化手段更直接、更有效的服務博物館業務工作。目前已經完成了大運河博物館(首都博物館東館)九大信息系統的規劃工作,按相關程序完成立項後,將開展落地實施工作。

雲遊“博物館之城

今年是北京博物館之城建設全方位開啓的一年。北京市文物局聯合多家媒體單位共同打造多樣線上活動,共同雲遊北京這座“博物館之城”。

此外,“北京博物館雲”服務平臺也啓動試運行,公衆只需要打開小程序,即可瞭解博物館正舉辦的展覽和社教活動。“文創板”·2022北京文博創意設計大賽、主題徽章發佈活動正式啓動。

“5·18國際博物館日”

主題徽章數字版在京發行

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博物館學會,聯合北京中古云博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設計製作了主題徽章《博物館的力量》(數字版)一枚,並通過“中古云博”(www.zgybn.com)網站以數字藏品的形式發行、發售。這也是“中古云博”平臺上線運營後發佈的首枚數字藏品。

該數字徽章以博物館建築、北京四合院房檐、印章、玉璽、回紋圖案爲基本設計元素,通過三維數字化技術將目前北京地區備案在冊的204家博物館館名(包含中、英兩種文字)嵌入其中,彰顯了“博物館的力量”這一主題,204家博物館匯聚於一體更是北京作爲“博物館之城”的生動寫照。

全國博物館“十大精品”

展覽揭曉

在518“國際博物館日”當天公佈了2021年度“最具創新力博物館”和第十九屆(2021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獲獎名單;“第三屆全國博物館學優秀學術成果”等品牌推介活動結果;並同時啓動“首屆全國博物館志願服務典型案例徵集推介活動”“文明的相約——百萬大學生走進博物館”等活動。此外,還公佈了最新全國博物館數據:去年備案博物館新增395家,博物館數量達6183家,舉辦展覽3.6萬個,教育活動32.3萬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