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政策推動氫能產業規模化發展

2016年10月,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資源與環境分院和中國電器工業協會發布的《中國氫能產業基礎設施發展藍皮書(2016)》首次提出了我國氫能產業的發展路線圖。對我國中長期加氫站和燃料電池車輛發展目標進行了規劃。主要包括:到2020年,加氫站數量達到100座;燃料電池車輛達到10,000輛;氫能軌道交通車輛達到50列;到2030年,加氫站數量達到1,000座,燃料電池車輛保有量達到200萬輛;到2050年,加氫站網絡構建完成,燃料電池車輛保有量達到1,000萬輛。

2019年兩會期間,氫能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16-2022年期間,工信部、國務院、發改委等多部門陸續發佈支持、規範氫能產業的發展政策,國家的“十四五”規劃中提到,要加速氫能產業發展,氫能產業在“十四五”期間將提速發展。

在地方政策方面,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有北京市、上海市、廣州市、浙江省、江蘇省、貴州省和四川省等多個省市地區發佈了氫能相關政策或規劃。其中,根據北京市的《北京市氫能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5)》,2023年前,力爭建成37座加氫站,推廣燃料電池汽車3000輛;2025年前,培育10-15傢俱有國際影響力的產業鏈龍頭企業,京津冀區域累計實現氫能產業鏈產業規模1000億元以上,實現燃料電池汽車累計推廣量突破1萬輛,累計推廣分佈式發電系統裝機規模10MW以上。

根據江蘇省的《江蘇省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行動規劃》,2025年,基本建立完整的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體系,力爭全省整車產量突破1萬輛,建設加氫站50座以上,基本形成佈局合理的加氫網絡,產業整體技術水平與國際同步,成爲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的重要創新策源地。

根據四川省的《四川省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到2025年,燃料電池汽車(含重卡、中輕型物流、客車)應用規模達6000輛,氫能基礎設施配套體系初步建立,建成多種類型加氫站60座;氫能示範領域進一步拓展,實現熱電聯供(含氫能發電和分佈式能源)、軌道交通、無人機等領域示範應用,建設氫能分佈式能源站和備用電源項目5座,氫儲能電站2座。到2025年,逐漸健全強化氫能產業鏈,培育國內領先企業25家,覆蓋制氫、儲運氫、加氫、氫能利用等領域。其中核心原材料企業2家,制氫企業7家,儲運和加氫企業6家,燃料電池及整車製造企業10家。

氫能需求量加快增長,氫能產業發展空間巨大

根據中國氫能聯盟,2020年我國氫氣需求量約3342萬噸,至2030年我國氫氣的年需求量將提高到3715萬噸,在終端能源消費中佔比約5%,其中,可再生氫產量約500萬噸,部署電解槽裝機約80GW。

至2060年,我國氫氣的年需求量將增至約1.3億噸,在終端能源消費中佔比約20%,其中,工業領域、交通運輸領域、發電與電網平衡和建築領域將是四個主要用氫領域,氫氣需求量將分別達7794萬噸、4051萬噸、600萬噸和585萬噸。在實現碳中和碳達峯的過程中,中國氫氣需求將逐步提高。

目前我國氫氣年產量位居世界第一,從 2018 年開始氫氣年產量已超過兩千萬噸規模。當前我國的金屬儲氫材料產銷量也已超過日本,是世界最大儲氫材料產銷國。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2012-2020 年,中國氫氣產量從 1600 萬噸增長至2500 萬噸,整體呈穩步增長趨勢,2020 年中國氫氣產量同比增長 13.6%。

央企加快氫能全產業鏈佈局

中國石化和國家能源集團是國內氫氣產量最大的兩家企業,2020 年,國家能源集團年生產 400 萬噸的氫氣,佔總體產量的 16%;中國石化氫氣年生產量達350 萬噸,佔全國氫氣產量的 14%。

國家能源集團和中國石化兩家企業的市場份額佔據三成,其他氫氣生產企業數量多,氫氣生產規模相對較小,市場競爭格局較爲分散。隨着其他大型央企進入氫能源行業,未來氫能源行業的市場集中度有望提升。

氫能產業鏈上游爲制氫環節,中游爲氫氣的儲運,下游爲氫能的應用領域,涵蓋電力、燃料/燃料電池和供熱方面。其中,氫能作爲燃料電池可應用於軍事、加氫站和氫燃料電池汽車等領域。

2021 年 7 月份,根據國資委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的表示,已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中央企業在佈局包括制氫、儲氫、加氫、用氫等全產業鏈,均取得了一批技術研發和示範應用的成果。

如中國石化和中國石油重點佈局氫能儲運零售終端建設和運營領域,國家能源集團和中船重工重點佈局氫能產業鏈及氫能裝備,國家電投、東方電氣和中船重工將重心放在氫燃料電池及其核心部件,東風集團、一汽集團、中國中車和寶武集團則聚焦終端應用燃料電池汽車、列車、氫冶金。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