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以來,世界衛生組織(WHO)多次發佈英國、美國、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瑞典等多個國家猴痘病毒病例的消息。世衛組織21日數據顯示,5月13日以來,相關國家已報告了92例確診病例和28例疑似病例。在中國,猴痘也連續幾日登上微博熱搜,引起公衆熱議。

感染猴痘病毒後,人會有發燒、頭痛、肌肉痛及乏力等症狀,還會生皮疹,像被根治的天花病毒。有專家稱,該病的病死率在10%。WHO發現,中年人和年輕人感染猴痘的可能性更大。

猴痘是一個什麼樣的疾病?有哪些症狀?如何防治?新京報採訪了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綜合科主任醫師李侗曾。

猴痘是天花的“近親”

新京報:猴痘是一個什麼樣的疾病?

李侗曾:猴痘是一種比較少見的人獸共患病。

據國外的相關報道,猴痘病毒最早發現是在1958年,之所以叫“猴痘”病毒,因爲最初它就是在做實驗的猴子身上發現的,1970年第一次發現人感染了猴痘病毒的案例,但實際上它可能出現的時間更早,猴痘估計是一個很古老的病毒,但由於它在人和人之間傳染性並不強,因此一直沒有引起重視。(據國外的研究資料顯示,猴子並非猴痘病毒的儲蓄宿主,也就是說,猴痘的來源並非猴子,可能是非洲本土的齧齒類動物。)

1970年首次發現人感染猴痘病毒的一些案例基本上都和有非洲旅行的經歷有關。2003年,美國暴發了一次猴痘病毒疫情(這是在非洲大陸之外首次報告的猴痘病例),有數十例感染和疑似病例,病毒來源於從非洲運來的一些齧齒類動物,它們把病毒傳染給了美國本土的齧齒類寵物,之後又傳染給人。

新京報:猴痘和天花有什麼關係?

李侗曾:猴痘病毒、牛痘病毒、天花病毒都屬於正痘病毒屬,它們之間是有一定的交叉免疫的,研究顯示,天花疫苗針對猴痘有85%左右的有效性。有分析稱中年人和年輕人更容易感染,主要原因是目前40歲以下的人是沒有接種過天花疫苗的,有些國家停止接種天花疫苗的時間更早,50歲以下的人可能都沒接種過。(1980年,WHO宣佈全球已經根除了天花,各地陸續不再接種天花疫苗)

猴痘的傳染性遠遠比不上奧密克戎

新京報:猴痘通過哪些方式傳播?

李侗曾:猴痘病毒從動物到人主要是通過密切接觸傳播,像傷口或者黏膜接觸了動物的血液、體液,會有感染風險。猴痘病毒在人和人之間主要是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一般認爲近距離、長時間的接觸纔有可能感染,如家庭成員之間有較大的感染風險。之前有報道說,有醫護人員也被患猴痘病毒的患者傳染了。但總體來說,它的傳染性是比較弱的。

新京報:猴痘有哪些症狀?

李侗曾:猴痘和天花的臨牀症狀是比較像的,發燒、乏力、肌肉痠痛、頭痛,生皮疹、皰疹。猴痘有一個典型的症狀是淋巴結腫大,包括腋下、腹股溝局部的淋巴結腫大,這個是天花沒有的,也是鑑別它和天花的重要標準之一。

新京報:猴痘病毒的病原體有兩種:一個是剛果支系,一個是西非支系?這兩支有何不同?

李侗曾:剛果支又叫中非支。一般認爲剛果支(中非支)的傳染性更強,病死率更高,可能在10%左右,西非支在1%左右。也有報道說,西非支病死率是百分之三點幾。

因爲既往整體人感染的數量都比較少,統計的結果差異可能就比較大,也不是很可靠,比如說美國2003年的疫情,感染者都存活下來了,所以可能和它的醫療條件、發現、介入的早晚都有關。早發現早治療肯定會效果好得多。

也有報道說兩歲以下的兒童感染了,病死率能達到18%,這是因爲兒童和免疫力低下人羣感染之後,可能更容易出現像肺炎、腦炎等一些併發症,發展成危、重症病例。

新京報:一些專家推測,猴痘比當下流行的新冠更具傳染性,如何看待這個觀點?

李侗曾:根據以往的數據,猴痘的傳染性是遠遠比不上奧密克戎的。奧密克戎的基本再生指數(R0)已經在10左右。即在不受干預的情況下,大家不採取防護措施、不打疫苗,一個感染了奧密克戎的人平均可以傳播十個人。一般認爲,猴痘的RO就在1左右,在大部分地區,可能統計出來的結果還不到1,如果一個疾病在人和人之間傳染指數小於1,它是傳播不起來的。

目前的防護措施防猴痘沒有問題

新京報:目前是否有針對猴痘的治療辦法?

李侗曾:在治療方面,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推薦可以考慮使用一些抗病毒的藥物,但是由於這些藥物的可及性比較差,效果也不確切。目前這個病例確實也太少了,所以目前大部分地區認爲只需要對症治療,沒有特效藥。絕大多數人一到三週,是可以自愈的。

新京報:是否會發展爲大規模的傳染病?

李侗曾:因爲國內從來沒有過這樣的病例報道,所以大家也沒有必要恐慌。我們現在防新冠的辦法對防猴痘都是有效的,猴痘是通過接觸和呼吸道傳播,新冠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播,肯定是新冠的傳染性更強,目前的防護措施能防新冠,防猴痘也沒有問題。

我們國內目前沒有病例。現在中國的政策是入境人員要隔離兩週,猴痘的潛伏期是一到三週,絕大多數也不超過兩週,所以真有感染猴痘病毒,處於潛伏期的人在隔離期間也能夠被發現。如果我們對入境的人員做健康提醒,對他們稍微進行一下檢查,能及時發現的話,出現輸入病例引起本土傳播的可能性很小。

另外,對入境的動物,中國是有專門的部門管理的,通過動物傳播的可能性也較小。從事一些動物相關職業的人員,像獸醫動物、馴養人員、動物研究人員,包括去這些有病例的地區工作、旅行的,去野外工作或探險、旅遊的避免接觸野生動物,尤其是肉製品和皮毛製品,從事科研、醫學動物實驗的和其他從事動物相關職業的人做好預防,它就不太可能出現大規模的疫情。

新京報:對於猴痘,有哪些預防上的建議?

李侗曾:勤洗手,出門戴口罩,避免接觸野生動物。如果我們要養寵物,像齧齒類的動物一定要在法律允許的情況下,通過正規渠道購買,飼養要了解相關的一些知識。在野外,千萬不要在沒有防護的情況下去接觸野生動物,也不要去購買、接觸一些野生動物的肉製品、皮毛製品。

新京報記者 王霜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