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30年老牌投顧機構新蘭德又喫罰單!13家正被暫停新增客戶,20年來持牌投顧機構數量已腰斬

財聯社5月23日訊(記者 封其娟)深圳新蘭德近日收到監管罰單。

這份責令改正措施的決定書中指出,深圳新蘭德在向客戶宣傳過往業績時存在的諸多問題違反了《證券投資顧問業務暫行規定》中相關規定。基於此,深圳證監局要求深圳新蘭德深入整改、全面自查。

深圳新蘭德已擁有30年投顧資歷,近年來卻因投顧業務違規,頻繁收到監管罰單。1992年初成立的深圳新蘭德,被稱之爲中國證券諮詢界的“黃埔軍校”,私募大佬但斌也曾就職於此。

縱觀整個證券投顧行業,違規現象叢生,老牌投顧機構問題頻出並非個例。就在今年3月,上海森洋和上海證華更是被證監會直接吊銷了投顧牌照。而這兩家投顧機構的存續時間,皆是近30年。根據中國證監會最新公佈的證券投資諮詢機構名錄,截止至4月,國內共計81家持牌投顧機構,而2002年10月末數據顯示,國內持牌投顧機構共計162家,20年過去,投顧機構數量直接腰斬。

對於證券投顧行業而言,2015年是一條重要的分界線。2015年前,證監會的年檢工作和機構自身盈利能力削減着機構數量。自2015年起,證監會取消證券投資諮詢機構年檢,旨在建立健全常規監管機制。此後,持牌機構數量仍在減少,多因違規行爲遭遇監管處罰。

顯然,持牌的“正規軍”頻繁違規。而多家機構的違規行爲具有極高的相似度,多爲虛假營銷宣傳、承諾收益等。

深圳新蘭德遭監管責令改正,投顧業務多番違規

經深圳證監局覈查,深圳新蘭德在向客戶宣傳投資顧問服務產品過往業績時,存在收益率計算方法不恰當、計算結果不準確的問題,且未提供明確的計算口徑。以上情形,違反了《證券投資顧問業務暫行規定》(證監會公告〔2010〕27號,經證監會公告〔2020〕20號修正)第二十四條的規定。

根據《證券投資顧問業務暫行規定》第三十三條的規定,深圳證監局決定對深圳新蘭德採取責令改正的監管措施。該公司應當對上述問題深入整改,對業務推廣、營銷宣傳內控機制進行全面自查,自收到本決定書之日起2個月內完成整改工作,並提交書面報告。

在深圳證監局的官網上,2020年3月6日發佈的對深圳新蘭德的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同樣赫然在目。

深圳證監局明確指出深圳新蘭德通過互聯網投顧平臺“深圳新蘭德愛投顧”(含互聯網站和手機應用)運營證券投資顧問業務。部分投顧賬號與外部機構合作,相關投顧賬號在平臺公示的情況介紹與平臺公示的該賬號運營投顧人員的實際情況不符。而以上情形違反了《證券投資顧問業務暫行規定》第十二條、第二十四條的規定。按照《證券投資顧問業務暫行規定》第三十三條的規定,深圳證監局決定對新蘭德證券採取責令改正的監督管理措施,措施自決定書下發之日起執行。

2019年的深圳新蘭德頻遭監管“關注”。公司總部之外,其湖北和北京分公司的相關問題也在當地證監局的監管之下顯露出來。

2019年12月31日,湖北證監局發佈了關於對新蘭德武漢分公司採取責令改正監管措施的決定。經查,深圳新蘭德武漢分公司負責人及投資顧問人員變動未及時報備。

就在此前8天,北京監管局公佈了相關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據悉,新蘭德證券北京分公司在開展證券投資諮詢業務中,因產品的營銷宣傳頁面存在誤導性表述且個別員工營銷話術不實的違規行爲而遭責令改正。

同年7月18日,中國證監會公佈了被採取暫停新增客戶的行政監管措施且處於整改期的證券投資諮詢機構名錄。該名錄截至止2019年6月,共計28家證券投資諮詢機構上榜,深圳新蘭德證券武漢分公司名列其中。

1992年初註冊成立的深圳新蘭德,與A股幾乎同步發展。這樣的老牌投顧機構。被稱之爲中國證券諮詢界的“黃埔軍校”,私募大佬但斌也曾就職於此。

公開資料顯示,深圳新蘭德是經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分行和深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成立的國內第一家專業性證券投資諮詢公司,前身爲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的《股市動態分析》雜誌社和股份經濟與證券市場研究所,最初由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發起投資,深圳證券登記公司、中國科技財務公司等入股組建而成。據悉,公司創立第一家專業性證券諮詢公司、編纂了國內第一套證券叢書《新蘭德股票叢書》(共七本)、創建了第一份證券類專業期刊《股市動態分析》。

而縱使資歷深厚,卻難擋問題頻出。事實上,業務違規的老牌投顧機構並非深圳新蘭德一家。

被直接吊銷牌照的上海森洋和上海證華

近年來,投顧機構受到監管處罰已不在少數,而情節嚴重到直接被吊銷業務牌照,實屬罕見。

根據3月25日下發的行政處罰決定書,證監會決定撤銷上海森洋、上海證華(原名上海新蘭德)兩家機構證券投資諮詢服務業務許可,上海證華並被處以30萬元罰款。

證監會表明,上海森洋的多個違法行爲嚴重破壞行業規則、擾亂市場秩序,致使廣大投資者遭受巨大經濟損失,社會影響特別惡劣,相關人員已構成詐騙罪,依法承擔刑事責任。

經查,上海森洋於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招聘大量人員,虛構事實進行宣傳和展業,吸引客戶繳費,共向3034名客戶收取了諮詢服務費,存在提供、傳播虛假或者誤導投資者的信息的違法事實。證監會指出上海森洋還存在向投資人承諾收益的違法事實,其業務員在營銷過程中對投資人說類似於“預期收益不低於X%”“肯定能掙錢”等話語。

上海森洋提供、傳播虛假或者誤導投資者信息的行爲違反了2005年《證券法》第一百七十一條第一款第四項和《證券、期貨投資諮詢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第二十一條的規定;向投資人承諾收益的行爲違反了2005年《證券法》第一百七十一條第一款第五項和《暫行辦法》第二十四條第二項的規定,上述行爲構成2005年《證券法》第二百二十六條第三款所述違法行爲,並且情節嚴重。

在對上海證華的行政處罰書中,證監會爲其列出了“五宗罪”:

一是未按照規定保存有關文件和資料;

二是提供、傳播虛假或者誤導投資者的信息;

三是向投資人承諾收益;

四是未按照規定提出業務場所及有從業資格的業務人員變更報告、辦理變更手續;

五是未取得從業資格人員從事證券投資諮詢業務;

追究起來,上海證華的“五宗罪”與其層層設局、環環相扣的詐騙“五部曲”關係緊密。

通過媒體部獲客引流、市場部推銷體驗服務、拓展部組織建羣收費、社區虛假宣傳、客服部負責舉報投訴這5步編織的騙局,上海證華使投資者深陷泥淖的同時,相關人員也收到了監管的嚴厲重罰。

2021年12月,中國裁判文書網公佈了一則刑事判決書。根據法院調查,2015年11月至2019年8月,上海新蘭德和安徽分公司的相關負責人員曹某超、曹某英、王某弟、羅某與許某、嶽某等人,騙取805人服務費共計人民幣2.58億元,案發前已退款共計3033.38萬元,實際騙得共計2.27億元。最後,一審法院判決上海新蘭德總經理曹某超有期徒刑13年6個月,其餘3人8-11年不等。

上海森洋成立於1994年1月、上海新蘭德成立於1993年11月,皆是成立時間近30年的老牌投顧機構。

證券投顧近年來亂象叢生,監管部門對正規持牌機構也是連開罰單。同時,持牌的機構數量也在減少。

持牌投顧機構屢遭監管處罰

5月5日,中國證監會披露了證券投資諮詢機構名錄,所披露數據截至止4月。

數據顯示,國內共有81家持牌證券投資諮詢機構,且多數分佈在北上廣深。其中,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分別有15家、16家、10家、6家投顧機構。另外,湖南、江蘇、四川、浙江各有3家投顧機構,安徽、遼寧、福建、山東各有2家投顧機構。其餘14地則各有1家投顧機構。

與此同時,證監會還發布了被採取暫停新增客戶的行政監管措施且處於整改期的證券投資諮詢機構名錄。

截至3月末。還有13家證券投資諮詢機構處於被採取暫停新增客戶監管措施的狀態。此名錄中未包含被撤銷業務許可的上海森洋和上海新蘭德。

可以看到,被採取暫停新增客戶監管措施的名錄中,北京公司佔比較大,包括分公司在內共計5家。另外,安徽有2家投顧機構,福建、上海、大連、重慶、蘇州、廣州等地則各有一家投顧機構。

名錄中的安徽大時代成立於1997年,現已更名爲上海啓明星雲。今年3月18日,安徽證監局發佈了對上海啓明星雲採取責令暫停新增客戶措施的決定。決定書指出,上海啓明星雲因存在人員管理混亂,公司花名冊、勞動合同、工資表上的員工名單不一致,以及部分員工違規開展與自身職務相沖突的業務等內部控制不健全問題。

上述行爲違反了《暫行規定》第三條的相關規定。按照《暫行規定》第三十二條的規定,證監局擬對啓明星雲作出責令暫停新增客戶的監督管理措施。

3月23日,北京證監局發佈了對和訊信息採取責令改正監管措施的決定。明確指出,和訊信息開展證券投資諮詢業務過程中,存在兩大違規行爲:一是證券投資顧問業務推廣和客戶招攬行爲不規範,存在對過往業績進行誤導性的營銷宣傳;二是對證券投資顧問業務推廣環節留痕管理不到位。

而上述行爲違反了《證券投資顧問業務暫行規定》(以下簡稱《暫行規定》)第二十四條、第二十八條第一款的規定。按照《暫行規定》第三十三條的規定。

和訊成立於1995年,同樣是一家頗具資歷的老牌投顧機構,

近年來,證監會按照“零容忍”工作方針,持續加強對證券投資諮詢機構的監管執法,更有鉅額罰款。

早在2020年末,因開發、銷售“薦股軟件”等違規行爲,證監會對上海證券之星進沒收違法所得2413.6萬元,並處以4827.2萬元罰款。

持牌“正規軍”尋求轉型

據悉,證監會自2014年後未再單獨核發過《證券投資諮詢業務資格證書》。這意味着,證券投顧牌照沒有新增。

次年,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表示,2015年起證監會取消證券投資諮詢機構年檢。證監會及各派出機構將加大對證券投資諮詢機構日常監管,建立健全諮詢機構的常規監管機制,完善事中、事後監管,加大處罰力度,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爲,以促進證券投資諮詢機構依法合規、穩健運營。

在此之前,證監會年檢工作直接導致投顧機構數量顯著減少。 每年,都有數家乃至數十家投顧機構無法通過年檢或主動撤銷業務資格。

此外,投顧機構在整個行業盛行免費諮詢的情況下,難以找到可行的盈利模式。

而後,停止年檢工作後,證監會針對投顧機構違規行爲進行的處罰愈加頻繁。部分機構出清後,證券投顧正在求變。

監管趨嚴,部分投顧機構直接關閉分公司,還有公司停業整頓、尋求轉型,其中不乏要向投資者教育轉型的機構,意在通過加強投資者對金融市場基礎知識的理解,培養其理性投資的理念。

市場有觀點指出,投顧機構欲尋求轉型,可從4個方面入手:一是投顧人員要有所專精;二是對客戶精準定位;三是對產品精準定位;四是要有增值服務。

但值得注意的是,轉型中的投顧機構,仍存在盈利能力等衆多問題。

2015年以來,A股市場的去散戶化趨勢顯著。在A股機構投資者佔比穩步提升的同時,散戶佔比則從2015年底的53.9%降至但當前的36.1%。

一方面,個人投資者對要投顧服務還沒形成付費習慣。另一方面,若要服務機構投資者,大型券商的研究實力具備明顯的壓倒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