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最大回撤超30%,“固收+”怎麼變成“固收-”?昔日“爆款”遭質疑,如今如何再出發?

今年以來,曾經炙手可熱的“固收+”基金正在頻頻遭受質疑。

在股債市場大幅震盪、可轉債高位回調、新股破發常態化等多重因素的疊加下,以債券打底,通過股票、可轉債、打新等增厚收益的“固收+”基金面臨挑戰,百餘隻產品年內最大回撤超10%,甚至有部分基金最大回撤超30%,與投資者對“固收+”低波穩健的期待大相徑庭。

市場的退潮正在讓“固收+”存在的問題逐漸暴露,但資管新規下理財進階的巨大市場缺口卻仍等待着填補。“固收+”如何整裝再出發,真正承擔起承接中低風險理財的歷史使命,成爲擺在基金行業面前的一大命題。

爲什麼“固收+”變成了“固收-”?

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5月20日,全市場“固收+”基金(主要爲二級債基和偏債混合基金)今年以來的平均收益爲-3.27%,其中表現最好的產品年內收益8.47%,但同時也有68只基金年內跌幅超10%,最差的幾隻基金年內跌幅超20%,堪比權益類基金。

再從對於“固收+”至關重要的回撤控制來看,截至5月20日,全市場“固收+”基金今年以來的平均最大回撤爲5.83%,其中有160只產品的最大回撤超10%,個別產品的最大回撤甚至超30%,使得不少投資者質疑“固收+”變成了“固收-”。

“今年以來股票和可轉債持續下跌,若配置比例較高且品種選擇不好,淨值回撤幅度就會比較大。” 華寶安宜債券擬任基金經理李棟樑表示,近兩年“固收+”發展比較快,有很多資金借道轉債來做“+”的部分,推升了整個轉債市場的估值,但一旦股票市場下跌,也會引發轉債市場巨震,流動性收縮容易導致股債雙殺。

從客觀環境來說,股債雙殺是今年“固收+”整體表現不佳的主要背景。諾德基金基金經理謝屹認爲,今年的大環境是美聯儲加息,是全球流動性的收縮年,債券市場隨着海外收益率的上升而承壓,股票部分受疫情等內外因素制約也發生下跌,同時,因爲正股的下跌,整個轉債市場的收益也是負的,這些都促成了“固收+”表現不佳。

但與此同時,市場的退潮也讓“固收+”的一些問題得到暴露。比如,股票和可轉債是“固收+”增厚收益的重要來源,但市場上不少“固收+”基金不僅在債券部分以可轉債爲主,“+”部分的股票倉位和持倉風格也較爲激進,與其說是“固收+”,更像是披着“固收+”外衣的權益基金。

以某隻被公司打着“固收+”標籤宣傳的偏債混合基金爲例,截至一季度末,該基金前十大重倉債券中有九隻可轉債,股票持倉也大比例集中在高波動的新能源概念股,且自去年下半年開始大幅提高了持股集中度,進一步放大了波動。截至5月20日,該基金年內最大回撤超20%,淨值跌幅近15%。

類似的現象在“固收+”產品中並不少見,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一季度末,全市場有87只“固收+”基金的股票+可轉債倉位超過了70%。這種相對激進的操作在市場好的時候當然皆大歡喜,但一旦潮水褪去,風險一覽無餘。

交易型“固收+”將加劇市場波動

自誕生之日起,“固收+”就被寄予着承接中低風險理財需求的希望,但顯然,部分“固收+”的操作已經與這一期待背道而馳。

除了上述相對激進的操作風格,再比如,有基金經理在採訪中向記者指出了“固收+”存在的另一大問題——頻繁交易,且這種交易方式已經對市場有所反噬。

上海某“固收+”基金經理在接受採訪時坦言,目前市場上的“固收+”存在許多交易型產品,即以固收打底,然後剩餘倉位用來頻繁交易,換手率較高。爲了控制回撤,這種交易行爲會使得市場下跌時出現了大量止損盤,進一步加劇了市場下跌,不利於金融市場的穩定。

據wind數據統計,2021年全年,“固收+”中的偏債混合基金的股票換手率平均高達約4.49倍左右,已超過同期主動偏股型基金約2.41倍左右的換手率水平。

“雖然目前國內投資者可能對波動的忍受度較低,在市場下跌時發生贖回,我們要按照相應贖回比例去調整,但有些基金經理會因爲擔心市場下跌更加主動的拋售,造成了市場更深幅度的下跌。”該基金經理表示。

上投摩根絕對收益投資部總監陳圓明也向記者表示,本輪迴撤可能是歷史上回撤達到估值低位速度最快的一次,主要原因就是交易型資金的規模佔比仍較高,國內機構投資者的投資理念還不夠成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金融體系的波動。

陳圓明認爲,相對排名的考覈方式、過於硬性的回撤要求都可能是導致“固收+”動作變形的原因,“比如回撤控制,一旦有硬性要求就會出現止損意願,放大金融市場波動。”

“固收+”如何再出發?

雖然“固收+”仍然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利率下行、剛兌打破的大背景下,“固收+”承擔着理財進階的時代使命。但事物的發展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固收+”如何整裝再出發?基金經理們提出了一些建議。

首先,在回撤控制上,陳圓明表示,“固收+”應該利用多資產、多策略之間的負相關性來降低波動,而不是依賴交易。

謝屹也表達了類似的看法,他認爲,“固收+”的產品回撤控制主要靠兩重力量來保障,一個是不同資產之間的合理配比,一個是資產類別內部的個券分散。首先,要充分利用“固收+”多資產類別的優勢,讓不同資產收益的負相關性來對沖彼此,降低波動;其次,在股票類和轉債類資產內部也需要非常分散,“我們持股和持債數量都在30個以上,這樣又可以分散掉個券的風險,降低迴撤。”

陳圓明還進一步補充到,回撤控制應該貫徹到事前、事中和事後整個環節。第一是事前的風險控制,即對單一資產類別風險進行預先評估;第二是事中的風險控制,隨時檢測資產之間的相關性,並努力打破這種相關性,尋找不相關的部分,實現分散投資纔有意義;第三是事後的風險控制,包含消除確定性風險、對新風險的識別和定位等。

其次,“固收+”不能爲了排名和規模押注單一行業,他建議以一個寬基指數作爲參考基準,儘可能在行業上適度分散,行業集中度過高、個股集中度過高都不可取。

“因此,在考覈方式上,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超額收益以及超額收益的穩定性,包括我們是否在多個維度上都獲得了超額收益,比如增強配置、行業配置、個股個券配置等維度。” 陳圓明表示。

此外,在大類資產配置上,陳圓明表示,歷史已經多次證明,股票和債券都是風險資產,資產配置不能股債分離,而是要通盤整體地去做解決方案。

“從理念上來說,‘固收+’認爲固收是安全的,然後加一些風險資產追求彈性收益,但這個理念我是不認同的,固定收益資產並不完全等於安全,股票和債券其實都是風險資產,如果你認爲一個資產是無風險的但它其實是有風險的,你大概率是容易喫虧的。” 陳圓明表示。

李棟樑則提出了一個更爲前瞻的看法,在目前的宏觀環境下,“固收+”的投資重心要從大類資產配置下沉到行業和主題的動態配置。

他認爲,我國經濟已經進入到了中速增長期,且總量政策很少,越來越強調財政政策的精準性,映射到資本市場上,這意味着我們很少會再看到以前涇渭分明的大類資產配置方向,投資重心應該下沉到行業和主題這個層面。

“以前我們看大的寬基指數,現在變成了看主要的行業和主題的盈利增長持續性,還要去跟蹤相應的數據,比如說白酒的動銷數據、新能源車的產銷數據、光伏的裝機量等等,這可能是一個比較大的變化。” 李棟樑表示。

最後,上述多位基金經理也不約而同地強調了一點,“固收+”的投資理念應該是長期投資、價值投資。陳圓明表示,“固收+”應該是基於對底層資產的價值評估來進行資產配置,這樣纔會在市場價值被低估的時候積極入市,給被低估的資產進行定價,對整個金融系統的穩定提供正面貢獻。

建議用正規基金分類名稱取代“固收+”

與此同時,基金經理們也普遍認爲,市場上關於“固收+”變成“固收-”的質疑,也反映出投資者對“固收+”存在一些誤解,基金公司的投資者教育工作存在一定不足,“固收+”這一產品稱謂也存在不適當性。

謝屹坦言,“固收+”這個名字本身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固收+”產品可能先要做好投資者教育的工作,要明確“固收+”不等於“固定收益+額外的正收益”,“固定收益”本身也不等於“固定的收益”。

首先,“固定收益”最初是從英語“Fixed Income”直接翻譯過來的,實際指的是擁有固定票面利息的債券類產品,其投資收益既包括固定利息部分,也包括債券價格本身的波動部分,且債券價格本身可能出現下跌,所以固定收益類產品的收益可能爲負。但是對普通投資者而言,“固定收益”這個詞容易聯想到穩定的正收益,覺得沒有虧損的風險。

其次,“固收+”中的“+”的意思是組合裏面除了債券,再“+”上部分股票或者其他類別的資產,而並非保證在固定的收益上“+”一個額外的正收益。當然,長期看權益類資產收益是高於債券的,但從單個年份看,股票的波動肯定有正有負,的確會出現部分年份固收+產品收益比純固收產品低的情況,這是產品內在屬性決定的。

此外,現在偏債混合型基金、二級債基等在宣傳上都統稱“固收+”,但在資產類別上卻差異較大。二級債基80%以上是債券,偏債混合一般債券比例最低可能在50%-60%,其中還包括了股性較強的轉債,除此之外剩餘的倉位還可以買股票。在“固收+”這個模糊的表述下,會出現千差萬別的收益,自然會引起投資人的誤解。

因此,謝屹提出,要謹慎使用“固收+”這個名稱,建議還是使用更正規的分類名稱來指代產品類別,比如偏債混合型基金、二級債基,這是最合規的名稱分類,也最體現基金合同的本意和產品的風險收益特徵,投資人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做出投資決策。

投資者需要建立合理的投資預期

俗話說“市場是最好的老師,下跌是最好的投資者教育”,在基金經理們重新審視“固收+”投資的同時,基民們也需要重新認識“固收+”,建立合理的投資預期。

陳圓明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他希望能和基金持有人達成兩點共識:

首先,“固收+”並不是一個保本保收、穩賺不賠的產品,絕對收益投資策略也並不等同於投資一定會有正收益,而是指以追求絕對收益爲目標來進行投資,在嚴控組合波動和回撤條件下,儘可能爲客戶爭取絕對回報,持有人需要建立合理的投資預期。

其次,資本市場的不確定因素的確在逐漸增多,但投資“固收+”需要持有人對這個市場、這個國家有足夠信心,雖然中間會有波動,但只要國家經濟長期來看是持續向上的,“固收+”產品長期來看會給持有人帶來穩健收益。

李棟樑提出,每種產品的風險收益特徵不同,對應的預期收益和最大回撤目標也不同,投資人需要非常清楚這一點,然後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選擇合適的產品;另外,基金管理人的管理能力也非常重要,基金管理人必須展示良好的投資管理能力,能夠實現產品預設的投資目標。一旦滿足這兩點,投資人可以對“固收+”拉長投資期限,耐心持有。

“今年的市場環境可能的確令‘固收+’的投資人措手不及,但今年市場的特殊性是顯而易見的,我們預計在短期的各種困難過去以後,股債都會迎來較好的修復,尤其股票市場和轉債市場,‘固收+’類的產品會重新贏得對純固收類產品的相對優勢。現在是週期的低點,是最艱難的時刻,希望投資人可以對未來市場多些樂觀。” 謝屹表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