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林采宜日前一则微博引起关注。

5月17日,林采宜在微博写道:“今天,招商银行私人银行部的客户经理从总行(深圳)给我打电话,问我‘最近两个月在信用卡用卡方面有没有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我知道这是委婉的问法。估计她内心准是以为我抛弃招行信用卡改用他行卡,即便是破产了、失业了也不至于一个月的账单只有11.4元。”

林采宜居住在上海,长期从事经济与金融方面的研究工作,早年是国泰君安高级经济学家,在业界颇有知名度。她现为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特邀专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

记者注意到,最近两月来,银行信用卡消费低迷,甚至跌至冰点,显然不是个案。

数位居住在上海的受访人士向记者表示,最近两个月的信用卡账单额度都非常低。“3月底上海封控以来,我的信用卡基本就是零消费了,过去每个月账单都会超过万元。”家住上海浦东的唐先生说。

同在上海浦东的王女士告诉记者,5月份她的信用卡消费减少了接近八成。“主要是没有大件的购物欲望和需求,而且现在也没有快递,抑制了消费能力。”她说。

在微博上,记者注意到有不少网友也有类似留言。例如,有网友在林采宜微博留言称“感同深受,信用卡月账单工作以来最低一次”;有网友23日在微博说,“(5月)8号到现在信用卡账单700块”,还有网友同日在微博写道:“最近两月过得真节省,除去房租,每个月信用卡账单才1000块钱。”

信用卡,是银行零售业务的重要支柱,也是持卡人在各种消费场景中的消费记录。换句话说,有消费场景,才能产生账单。

今年春天以来,受新一轮疫情影响,银行信用卡业务多少都受到影响。上海出现上述消费至冰点的极端情况,原因在于:一方面,居民居家,线下消费场景也都关闭,缺乏用卡、刷卡的消费场景;另一方面,物流受到影响,线上网购不畅,居民也是普遍通过团购购买必需品,而团购主要是通过微信、支付宝转账,资金出处多是借记卡。这也就是说,一部分信用卡消费转移至借记卡。

记者还了解到,在其他社会生活秩序正常的城市,也有人选择收紧了“钱包”。例如,杭州有受访人士告诉记者,这两月来消费也缩水了50%。“过去大概每月消费开支8000-9000元,这两月月均都在5000元以内,包括吃饭、买菜、手机费等,控制不必要的支出。”

不过,也有住在上海的受访人士告诉记者,这两月以来,消费支出没有降低,仍然接近封控之前的水平,原因是菜价等上涨较多。“静默前,我一个月吃喝玩乐大概支出在1万元,这两月月均也接近1万元,基本都是买菜等支出。”家住上海长宁区的齐女士给记者贴了消费账单的截图说,“5月份还没结束,买菜等已经花了接近6000块。”

信用卡消费情况低迷,与刚刚披露的社会零售数据比较吻合。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483亿元,同比下降11.1%。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26916亿元,下降8.4%。而上海表现更为明显,1-4月,上海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99.25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4.2%。

眼下,随着上海疫情逐步趋稳,各方正在加快推进企业复工复产,物流逐步恢复,解封在即,消费有望逐步恢复。“预感6月份,我会有很多需求,比如购买夏装、护肤品等,或者争取旅游。”王女士憧憬道。

银行正在为消费复苏出台相关刺激措施。记者获悉,在即将到来的6·18年中大促活动中,招行信用卡计划推出手机支付笔笔返现以及全国商圈的大促活动,通过线上线下消费融合有效打通供需两端,助力连接商户,也为经济内循环与消费的持续恢复添砖加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