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機CIS業務增長乏力之際,推動汽車、安防等CIS業務的快速增長成爲韋爾股份當務之急。業內認爲,增持在汽車領域有很深客戶基礎的北京君正,正是韋爾股份嘗試發力汽車芯片領域的一大表現,不過能帶來多大的協同作用還有待觀察。

雷達財經出品 文|李亦輝 編|深海

善於資本運作的韋爾股份,又有了新動向。

5月22日晚,韋爾股份發佈公告稱,子公司擬斥資不超40億元增持北京君正,以加強主營業務戰略合作。在此之前,已持有北京君正4.96%股權,本次增持後,韋爾股份對北京君正的持股不超過10.38%,數量不超過5000萬股。

雷達財經注意到,出手北京君正之前,韋爾股份早已靠着“買買買”,主業從電子元器件代理分銷轉向芯片設計。2019年在“蛇吞象”收購北京豪威以後,更是成功挺近了CMOS圖像傳感器芯片(CIS)領域。

併購完成後,韋爾股份一躍成爲中國最強CIS芯片廠,半導體設計業務規模進入全球前十。公司股價也從30元左右最高漲至345元,漲了10倍以上,實控人虞仁榮順利坐上中國芯片首富之位。

不過隨着智能手機市場增長乏力,韋爾股份股價進入回調通道,年初至今暴跌46.75%。如果從股價高點計算,公司市值已經蒸發1574億元。

因此在手機CIS業務增長乏力之際,推動汽車、安防等CIS業務的快速增長成爲韋爾股份當務之急。業內認爲,增持在汽車領域有很深客戶基礎的北京君正,正是韋爾股份嘗試發力汽車芯片領域的一大表現,不過能帶來多大的協同作用還有待觀察。

意圖切入汽車芯片領域

公開資料顯示,韋爾股份對北京君正的首次投資始於2021年。

當年11月,韋爾股份參與認購了北京君正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以發行價格103.77元/股獲配北京君正530.01萬股,合計支付股權認購款5.50億元。這部分股份目前已上市流通。

韋爾股份當時表示,公司參與認購北京君正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有利於進一步加強業務戰略合作,實現資源互補、發展戰略協同等積極效應。

隨後,韋爾股份又以集中競價方式增持北京君正流通股。根據最新公告,公司通過2022年總經理辦公會審議的方式,同意全資企業紹興韋豪以自有資金不超過16億元在二級市場集中競價增持北京君正股票,且增持後紹興韋豪持股比例不超過北京君正總股本的5%。

於是在3月24日至5月19日期間,紹興韋豪通過集中競價方式累計購買北京君正1860.49萬股,累計耗資15.18億元。

截至5月20日,韋爾股份累計持有北京君正2390.51萬股股份,佔北京君正總股本的4.96%,累計支付股權收購款20.68億元。不過,從去年7月底至今北京君正的股價呈震盪下行之勢,截至5月20日韋爾股份所持股份已浮虧約3700萬。

市場人士認爲,通過免於公告、不觸發舉牌線的形式買入,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買入成本。

而在信息公開後,韋爾股份並不打算“收手”。公告稱,紹興韋豪擬以不超過40億元通過集中競價或大宗交易等方式增持北京君正的股票,且增持後累計持有北京君正股份數量不超過5000萬股,不超過北京君正總股本的10.38%。

關於資金來源,公司表示約40%爲自有資金,以及約60%的銀行貸款及法律法規允許的其他融資方式籌集的資金,不涉及使用募集資金。

2022年一季報顯示,韋爾股份賬面貨幣資金爲60.16億元,短期借款爲20.51億元。這意味着,如果全部用自有資金購買,對公司而言頗有壓力。

此外,韋爾股份關聯方北京華創芯原科技有限公司、呂大龍還分別持有北京君正3.26%和0.67%的股份,本次交易構成關聯交易。

對於市場較爲關注的增持原因,韋爾股份表示,本次交易不以控制北京君正爲目的。而是一方面基於資本市場波動帶來的產業投資機會;另一方面北京君正作爲全球技術領先的IC設計企業,與公司能夠實現有效資源互補。

公告特意提到,北京君正的存儲芯片在汽車市場有着較好的客戶基礎,而公司是全球車載CIS的領軍企業,未來公司與北京君正存在較大業務戰略合作機會。公司認爲,隨着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的趨勢襲來,汽車芯片的市場前景廣闊。

資料顯示,北京君正雖然是做嵌入式CPU(中央處理器)起家,但2020年通過成功收購北京矽成,躍居國內車用存儲器領域的龍頭企業,同時在計算、模擬、互聯芯片等領域廣泛佈局。

早在2020年12月,韋爾股份已經與北京君正合資設立了上海芯楷集成電路有限責任公司,該公司依託北京矽成半導體多年的Flash設計經驗和技術積累,研發面向消費市場的NOR Flash產品。

據網傳韋爾股份財務總監賈淵在朋友圈的截圖,“業務協同和技術合作、產業合作是我們首選考慮因素”。

不過有業內人士指出,在行業裏產業資本與半導體企業綁定並不鮮見,但雙方究竟能否擦出火花,還要看是否能真正發揮出協同效應,收穫“1+1>2”的效果。

頻繁併購撐起千億市值

回顧韋爾股份的成長曆史,堪稱一部企業併購史。

創始人虞仁榮來自浙江寧波,從鎮海中學考入清華。據悉在大學期間,虞仁榮學的是圖像處理,在同學眼中他不僅是“學霸”,還有着寧波人的精明商業頭腦。

據知情人士透露,虞仁榮在上大一時候,有一回他在通宵打麻將,第二天還能驚人的搬回全校數學競賽一等獎。學習之餘,“他把海淀的卷子拿到保定去兜售,成功讓自己成爲同學中比較有錢的人。”

1990年,虞仁榮從EE85班畢業,進入了浪潮集團,成爲了一名工程師。兩年後他跳槽進入香港龍躍電子,任北京辦事處銷售經理。

經過6年的摸爬滾打,虞仁榮對電子元器件代理分銷行業瞭如指掌。1998年2月,32歲的虞仁榮自立門戶,創建了北京華清興昌,繼續從事電子元器件的分銷和貿易代理。

彼時,國內智能手機市場開始興起,大量國產品牌紛紛出現,虞仁榮主動找這類不被市場關注的新興手機設計公司合作,成功抓住了國產手機崛起的機遇。而且在分銷基礎上主動爲客戶提供各種產品應用方案,至2006年時已成爲北京地區最大的分銷商。

但技術出身的虞仁榮,並不滿足於分銷生意。2007年,他拿出400萬元在上海成立了韋爾股份,將事業延伸至半導體設計領域。

分銷和設計兩條腿走路,讓韋爾股份有足夠的資本實現外延式發展。

據資料,2013年,韋爾收購了同一控制人旗下的香港華清和北京京鴻志;2014年,韋爾收購了北京泰和志,將業務拓展至SoC芯片領域;2015年,又收購無錫中普微,進一步拓展至射頻芯片領域。

2017年,韋爾股份來到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當年5月,公司募資2.92億元,成功在上交所上市。此時公司分銷業務佔比仍高達70%,而該業務的毛利率僅14%左右,盈利能力並不突出。

上市僅兩個月,韋爾股份發佈公告擬收購北京豪威半導體86.5%股權,因後者主要股東反對而終止。2019年,虞仁榮終於得償所願,相繼將北京豪威96.08%股權、思比科42.27%股權、視信源79.93%股權收入囊中。

有分析指出,韋爾股份在半導體行業起步較晚,相比於埋頭苦幹,收購海外資產不失爲一條捷徑。而對淨資產幾乎是自己8倍的北京豪威“蛇吞象”式收購,讓韋爾股份乘風而起。

資料顯示,北京豪威前身爲豪威科技,後者是1995年由美籍華人創立,總部位於美國硅谷中心,屬於CMOS傳感器(CIS)領域最具規模的公司之一,曾多年在高端圖像傳感器芯片市場排行第一。

2020年4月,韋爾股份再次以1.2億美元收購新思科技基於亞洲地區的觸控和顯示驅動集成芯片(即TDDI)業務,進軍顯示驅動芯片市場。

一系列的收購,不僅改變了韋爾股份的營收結構,其半導體設計和銷售利潤佔比一舉上升至90%以上,也給公司帶來了華爲、小米、奔馳、奧迪、海康威視等一批行業龍頭客戶。

併購豪威後,韋爾股份的半導體設計業務規模一度闖進世界前十。再加上亮眼的業績,公司股價從2019年6月份50元左右,一路上漲至2021年7月8日的345元,總市值一度突破3000億元大關。

但在此之後,隨着半導體行業估值擠泡沫,以及公司業績增速放緩,股價也開始回落。5月23日,韋爾股份高開低走,收漲1.1%,股價165.47元,總市值1451億元。

手機“寒冬”中業績增速下滑

大手筆增持同行的韋爾股份,眼下正面臨着發展難題。

年報顯示,2021年韋爾股份營收和淨利潤分別爲241.04億元和44.7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1.59%和65.41%。相比較,2019年、2020年,公司歸母淨利潤分別同比增長221.14%、481.17%。

業績不及市場預期(根據wind一致性預期營收平均值約264.21億元,淨利潤平均值約46.57億元),年報之後,4月19日公司股價放量跌停。

分產品來看,去年韋爾股份CMOS傳感器收入162.6億元,同比增長10.66%,TDDI收入19.6億元,同比增長163.9%,半導體分銷收入爲36.6億元,同比增長47.28%。

如果拆分開來,佔公司營收大頭的CMOS圖像傳感器芯片,在2021年上半年收入爲90.82億元,據此計算2021年下半年CMOS圖像傳感器收入爲71.82億元。CMOS圖像傳感器銷售放緩,拖累了公司業績的增長。

據瞭解,韋爾股份CMOS圖像傳感器的主要目標市場是安卓系中高端手機。公司財報也顯示,在下游應用中,智能手機方面的收入佔比爲57%,佔據一半以上份額。

這也意味着,公司業績一定程度上受全球手機市場興衰的影響。

市場研究公司Counterpart Research報告顯示,去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四年來實現首次增長,出貨量同比增長4%,達到13.9億臺。另有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智能手機全年出貨量降低至3.29億部,同比下降2%。

面對智能手機增長乏力,韋爾股份將目光瞄準了汽車CIS市場。財報顯示,公司2021年汽車電子領域實現收入23.6億元,同比增長超80%。

儘管隨着自動駕駛和安全技術的發展,汽車市場將成爲CIS增長最快的市場,但要成爲公司的營收支柱仍需時日。

在汽車市場沒有打開的情況下,公司業績仍受智能手機低迷的影響。根據信通院的數據,2022年1~2月份,國內手機的總出貨量爲4790萬部,同比下滑22.6%。

受此影響,財務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韋爾股份淨利潤8.96億元,同比下降13.9%,存貨達到104.7億元,同比增長接近86%。

韋爾股份能否實現和北京君正協同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