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六十而耳順,人到60,就真正開始步入晚年生活了。生老病死,是人的宿命,雖然自古以來無數人都想嘗試長生不老,但是沒人成功過,與其做着不可能實現的黃粱美夢,不如靜下心來,好好安排一下自己的晚年生活。

雖然都是在養老,但是各有各的活法。有的老人過得很舒服,既可以照顧好自己,過得舒心,又可以得到兒孫的認可,得到兒孫的孝敬。有的老人不被兒孫待見,搞得家裏是雞飛狗跳的,自己晚景淒涼不說,還很有可能毀了兒女的家。

《爲何會傷人》一書中寫道:“親人間的理解之所以很難,關鍵原因在於,我們習慣從自己的座標體系出發,去推測、揣摩、評價甚至抨擊另一個人。卻完全忘了,對方也有一個現象場,有一個與自己完全不同的座標體系。”

作爲父母,要儘可能嘗試理解孩子的感受,儘可能扮演好父母的角色,少給子女添麻煩。

人過60,要想老有所依,需要記住3個原則,這樣對你跟家人都好。父慈子孝,作爲父母,做好了自己,要求子女孝敬你的時候,你才能理直氣壯,站得住腳。

1、己所欲,勿施於人,別把自己的意願強行施加在子女的身上;

常言道,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如果這是你不想做的,就不用施加給別人,比如,你討厭被人道德綁架,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就不要也學會了道德綁架這個損招,傷害別人。

實際上,長輩對待晚輩,往往需要注意的不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而是己所欲勿施於人,別把自己的意願強行施加在子女的身上。

比如,有的父母偏聽偏信,認爲某個行業好,賺錢多,就不顧子女喜不喜歡,逼迫子女從事這個行業。父母認爲子女的興趣愛好對工作和學習沒有益處,只會浪費時間,逼迫子女放棄這些興趣愛好。

當子女抗議的時候,父母就會說那句很經典、讓子女感到頭痛不已的話,那就是“我是爲了你好,你怎麼不領情啊”,用孝道壓着子女,讓子女真的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心理學三巨頭之一,阿德勒曾說:基本上一切人際關係的矛盾,都起因於對別人的課題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課題被別人干涉。

沒有人希望自己的人生無法自己掌控,沒有人喜歡被別人逼着做任何事情,哪怕是自己的父母,也不行。

作爲過來人,你可以給子女出主意,給子女建議,分析利弊,可是,要讓子女自己拿主意。他們已經長大成人了,該承擔起自己的人生了。

2、遠香近臭,要想減少矛盾,可以試試眼不見心爲淨;

“我兒子和兒媳婦太懶了,我實在是看不下去了,嘮叨了幾句,他們不但不懂事,反而抱怨我,兒媳婦更不待見我,我錯了嗎?”

秦阿姨圍着兒子轉了大半輩子,無法適應獨居生活,便鬧着要搬到兒子家去,照顧孫子,享受天倫之樂。兒子和兒媳婦沒辦法,只好答應了。

可是,去了沒多久,秦阿姨就跟兒子和兒媳婦發生了矛盾。

秦阿姨很勤快,每天都會收拾屋子,把家裏的地拖得乾乾淨淨,容不得污垢的存在,秦阿姨討厭毛髮,因此,看孫子的寵物貓不順眼,對貓咪十分嫌棄。秦阿姨的兒子和兒媳婦忙於工作,臥室裏比較亂,秦阿姨看不下去了,便進去收拾了一下,沒想到,不僅沒得到兒子和兒媳婦的表揚,反而被兒媳婦指責,說她侵犯了兒媳婦的隱私。

其實,秦阿姨遇到的情況十分常見,這主要是因爲兩代人的生活環境有很大的差異,生活習慣、金錢觀也不一樣。別說兒女的另一半了,兒女的想法都很有可能跟你的想法相沖突。

若你想跟他們住在一起,就得學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管好自己的嘴,避免禍從口出。若是做不到的話,那就記住遠香近臭的原則,別跟他們擠在一座屋檐下,看不到,自然也不會想要嘮叨那麼多,矛盾就可以減少很多。

正如孟非所說:“保持界限,互相尊重,這是婆媳之間最好的相處之道。”

3、要服老,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把自己弄病了,你跟兒女都遭罪。

“爸,都是你的錯,不聽勸,一大把年齡了還跟人家拼酒,這下好了吧,把自己喝進醫院裏了吧!你看看,花了多少錢?我無法請假,只好給你請了護工,一天300呢!”

聽到兒子的話,想到爲了治病花掉的錢,還有醫生“以後要格外注意飲食,戒酒”的醫囑,耿大爺感到十分後悔。早知如此,他絕對不逞這個,不服老,跟人家拼酒,最終坑了自己,又坑了兒子。

有些老人不服老,不認命,總覺得自己還年輕,非要做一些不適合這個年齡做的事情,比如暴飲暴食、爬上爬下等等。可是,你不服老,你的身體機能卻扛不住你的胡作非爲。

身體要是垮了,你遭罪,兒女更遭罪。一方面,你是他們的父母,他們爲了孝敬和自己的良心,必須傾盡全力救治你,在疾病的面前,金山銀山都不夠花的。另一方面,他們還要生活,還要養自己的家庭,本身壓力就夠大了的。

保持良好的心態,照顧好自己的身體,相信兒孫自有兒孫福,你才能安度晚年,順順利利地過完這一生。

END.

今日話題:你認爲人要想安度晚年,最重要的是什麼?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觀點。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