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座城與500家上市公司①︱深圳上市公司全掃描:製造業“澆築”市值高地,誰是業績之王?

編者按

2022年至今,深圳共迎來了6家A股上市公司,分別是大族數控、康冠科技、銘利達、英集芯、峯岹科技和清研環境。銘利達的成功上市,也標誌着深圳境內外上市公司已經突破500家。深圳境內外上市公司數量從0到100家,用了16年;從100家到突破300家,用了10年;從300家到突破500家,僅用了5年時間。

上市公司因深圳而發展,深圳因上市公司而繁榮。南方財經全媒體與旗下21世紀經濟報道特推出“一座城與500家上市公司”系列報道。用數據呈現上市公司對一座城市發展的意義。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林典馳 深圳報道

作爲“創新之城”,深圳開放、包容的環境,爲上市公司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截至5月20日,深圳上市公司合計總市值約爲12萬億元,約爲深圳2021年GDP的3.9倍。

從行業來看,按證監會大類,503家深圳上市公司中,有263家爲製造業企業,57家爲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企業,33家房地產企業,15家從事金融業。

強大的製造業,歷來是深圳經濟發展的核心。2021年,深圳規上工業總產值首次突破4萬億元,連續3年居全國城市首位。目前在深圳已經形成了以華爲、比亞迪、邁瑞醫療、工業富聯等行業領軍企業,中小企業精耕細分市場的製造業發展陣型。

與此同時,實體經濟的高速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支持,深圳8家金融企業創造了2.6萬億市值。深圳金融科技創新爲實體經濟賦能,提質增效效果顯著。

誰是市值“一哥”?

按上市地來看,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20日,深圳境內共有394家上市公司,合計總市值8.4萬億元;港交所上市有114家上市公司,合計總市值8.18萬億港元,海外上市有29家,總市值150億美元。

其中,境外上市中,騰訊控股市值第一,截至5月20日收盤,騰訊控股總市值達3.25萬億,以首發價格3.7港元/股,收盤價338港元計算,18年間股價翻了91倍。

雖然近期港股大盤走勢低迷,帶偏互聯網科技龍頭騰訊控股,但仍有不少投資者看好騰訊未來的發展,段永平更是從去年以來,多次在雪球上公開表示買入騰訊的股票,頗有“越跌越買”的勢頭。另外,騰訊自今年以來,已投入超過64億港元回購股票,回購規模已超2021年,意圖提振資本市場,表明對公司未來經營的信心。

境內上市企業共有16家市值超千億,招商銀行以10181億獨佔鰲頭;非金融類上市公司中,比亞迪以7752億市值拔得頭籌,有“械茅”之稱的邁瑞醫療以3692億市值,位居次席。

4月27日晚間,比亞迪公佈了一季度業績,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668.25億元,同比增長63.02%;淨利潤約8.08億元,同比增長240.59%。

比亞迪在業績變動中解釋,新能源汽車行業高景氣度延續,帶動新能源汽車銷量創下了歷史新高,盈利大幅改善,一定程度上對沖了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帶來的盈利壓力。數據顯示,一季度比亞迪累計銷售29.14萬輛新車,同比增長179.78%。其中,新能源汽車銷售約28.63萬輛,同比增長422.97%。

非金融類上市公司市值排名第二的邁瑞醫療,主營業務覆蓋生命信息與支持、體外診斷、醫學影像三大領域,是國內最大、全球領先的醫療器械及解決方案供應商。

自2017年起,邁瑞醫療每年營業收入保持20%以上高速增長。對醫療行業來說,營收增加一般伴隨着銷售費用的增加,邁瑞醫療卻控制得很好,2018年至2021年期間,銷售費用分別爲32.02億元、36.06億元、36.12億、38.99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機構投資者近期密切關注邁瑞醫療,今年以來調研頻次高達861次,次數爲上市公司中之最。

總市值排名第三的順豐控股,歷經一年終於逐漸走出泥潭,2021年公司營收2072億元,同比增長34.55%;歸屬淨利潤42.69億元,同比下滑41.73%。

這家中國第一大快遞服務商,正在經歷轉型的陣痛期。一方面,電子發票的普及使得順豐商務件大幅下滑,不得已發力下沉市場,參與快遞價格戰中,又影響到了毛利率;另外一方面,收購嘉裏物流和投資鄂州樞紐合計耗資320億元,短期內給公司帶來資金鍊緊張。

好在管理層從容應戰。據最新一季報披露,公司主動調優產品結構,減少低毛利產品件量,單票收入由去年6月的15.91元上漲至2月的16.67%。與此同時,鄂州轉運中心投入高峯,資本開支佔營收也已見頂,順豐控股預計2022年該比例將逐漸回落。一季度順豐控股利潤也順利扭虧爲盈,達10.22億元。

誰是業績之王?

Wind數據顯示,394家境內上市公司均披露了2021年業績,其中319家上市公司實現盈利,呈現積極向好的發展態勢。

招商銀行、中國平安、平安銀行和中信證券四家金融企業,穩坐歸母淨利潤排名前四,去年全年歸母淨利潤分別爲1199億元、1016億元、363億元、230億元。

非金融類上市公司中,萬科A、工業富聯、招商蛇口、中國廣核歸母淨利潤位列前四,分別爲225億、200億、103億和97億。

境內8家金融業上市公司全年合計獲利3052億元,226家制造業企業歸母淨利潤合計1111億,17家房地產企業共賺得485億元。

房地產龍頭萬科2021年實現淨利潤225元,雖排名列深圳非金融上市公司首位,但已經是同比下滑45.7%,這也是萬科上市以來第三次淨利潤下滑。

董事會主席鬱亮也因爲業績不佳,在業績發佈會上表達了歉意,並反思了管理層面離散度大、多賽道付出的成本大等業績下滑的原因。

而4月29日公佈的一季度業績也反映了萬科戰略調整的初步成果。報告期內,萬科實現營收626.7億元,同比增長0.6%;歸屬母公司淨利潤14.3億元,同比增長10.58%。

而在境外上市公司中,騰訊位列之最,去年全年實現營收5601億港元,同比上漲16.45%;淨利潤2278億港元,淨利潤同比增加40.65%。

其中,騰訊來自網絡遊戲收入爲1743億元,同比增長11.66%,國內遊戲收入增長僅6%,這其中有用戶停滯、監管利空等原因。來自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的收入爲1722億元,同比增長34%,佔營收比重30.7%,雖仍低於遊戲收入,但差距已經明顯縮小。

業績溝通會上,騰訊公司總裁劉熾平也表示,“互聯網行業有非常巨大的變化,行業都在陣痛期,我們主動擁抱變化並進行一系列優化動作。”

近日,深圳發佈的《關於加快培育壯大市場主體的實施意見》,提出實施企業上市發展“星耀鵬城”計劃,建立全市企業上市數據庫、搭建企業上市一站式服務平臺等,2022年新增境內外上市公司30家以上,爭取2025年上市公司突破600家。屆時,深圳資本市場又將邁入新臺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