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俄羅斯於今年2月24日對烏克蘭發動“特別軍事行動”以來,跟美國一起推着烏克蘭去對抗俄羅斯的歐洲,爲了表示對烏克蘭的支持,不僅與美國一起對俄羅斯施加了更多經濟制裁,還決心要“擺脫”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轉而向美國等其他國家求購更多能源。

然而,據美國彭博社的報道,歐洲卻在這件事上把自己給玩兒脫了,甚至可能會進一步造成歐洲內部的撕裂!

從彭博社的報道來看,這是因爲儘管美國等液化天然氣的出口大國正在通過海路給歐洲輸送替代俄羅斯天然氣的液化天然氣,但這些運到多個西歐國家港口的液化天然氣,卻沒有能以低廉的價格運往歐洲東部那些最爲依賴俄羅斯天然氣,同時又直接承擔着俄烏衝突種種不良惡果的國家。

結果,天然氣的價格便在歐洲內部出現了兩極分化的情況。諸如英國這樣的西歐國家,其短期的天然氣價格在經歷了2月底和3月初俄烏衝突剛爆發時的暴漲後,如今已經大幅下跌,東歐短期的天然氣價格雖然也有所回落,卻因爲液化天然氣的運輸問題,令其價格比西歐高出數倍——就連荷蘭和德國的天然氣價格,都明顯高於英國、法國和西班牙的價格。

對此,不少專業人士對彭博社說,這是因爲歐洲缺少能夠將這些液化天然氣“西氣東輸”的基礎設施。彭博社還指出,即便歐洲宣佈將動用多艘浮式液化天然氣儲存及再氣化船(FSRUs)來應對這一困境,這種浮式液化天然氣儲存及再氣化船最快也只能下個冬季才能完成部署,並需要有兼容的基礎設施和持續液化天然氣供應才能真正發揮作用。而像匈牙利這樣的東歐內陸國家,則連使用浮式液化天然氣儲存及再氣化船的條件都沒有。

另外,彭博社還指出了一個更爲嚴峻的問題,那就是歐洲用於替代俄羅斯的天然氣從哪兒來?

目前,美國是歐洲最大的液化天然氣來源國,但美國也需要增產才能填補歐洲的需求。彭博社指出,這些新的產能最快也要到2025年才能就緒,這就意味着歐洲只能和其他國家競爭有限的液化天然氣供應,從而推高能源價格。

但彭博社未能提及的一個更要命的情況是,美國增產天然氣是以犧牲環境爲代價的,而且這種代價是十分巨大的,在氣候變化問題愈發惡劣的當下,美國的增產對自身乃至全球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更是雪上加霜。多個西方的環保組織乃至一些美國媒體,也都對這一前景表現出擔憂。

值得一提的是,在俄烏衝突之初,歐洲的領導人曾拋下豪言壯語,表示他們將借減少對俄羅斯能源依賴的機會,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與清潔能源。可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那番豪言壯語更像是在“畫餅”。

上週,美國Politico網站發現,歐洲在2021年第四季度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已經超過了自2018年以來任何一個季度的排放量,說明歐洲在節能減排上是不進反退的。瑞典的“環保少女”格蕾塔·桑伯格(Greta Thunberg)當時也吐槽了此事,質問歐洲怎麼好意思說自己是“節能減排的領導者”?

而在今年3月美國總統拜登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簽署了美國給歐洲增加天然氣供應的協議後,一位德國的環保主義者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更是相當形象地比喻說:

“我們以爲我們可以換一輛車開,結果我們卻是在駛向深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