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座城與500家上市公司②︱深圳2021年上市公司研發費用超1533億,佔深圳全市研發費逾9成

南方財經全媒體 記者林典馳 深圳報道

超500家境內外上市公司,總市值超12萬億,全國城市排名第二,構成了深圳資本市場最具活力的底色。但給深圳帶來的不僅僅是數量,更是深圳科技創新的引擎。

Wind數據顯示,深圳A股上市公司中,364家公司披露研發費用,合計1004億元,與2020年同期幾乎持平,佔同期全國上市公司研發費用的10.4%,僅次於北京。

上市公司的研發費用佔全市超九成

深圳的境外上市公司中,112家深圳上市公司登陸港交所,其中11家披露2021年研發費用,共計840億元。其中,騰訊最大手筆,2021年研發費用高達518億元,同比增長33%。

據不完全統計,深圳上市公司披露的研發費用總計約1553億元。深圳市去年全年研發費用1674億元,按此簡單計算,深圳上市公司的研發費用佔比超九成,達92.8%。

超1533億元的研發費用,將深圳打造成科技創新者的樂土。Wind數據,135家深圳公司披露研發人員數量,合計17萬人,佔全國1605家已披露上市公司14%。

具體來看,深圳研發費用主要集中在互聯網、通信、新能源等方面。深圳上市公司中,研發費用投入最高的是騰訊控股(0700.HK),騰訊2021年研發人員數量同比增長41%,新增研發項目超6000個,增量同比2020年增長51%。過去三年,騰訊研發投入已經超過1200億元,逐步建立起包括服務器、操作系統、芯片、SaaS等在內的完整自研體系。

研發費用較高的深圳上市公司,也包括通訊領域龍頭中興通訊(000063.SZ),2021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45.2億元,同比增長12.9%,全年研發投入188億元。在過去5年間,中興通訊研發費用率也從2017年的11.9%,增加至2021年的16.4%。中興通訊2021年研發人員爲33422人,同比提升5.28%;研發人員佔公司員工比例爲46.0%,同比提升2.9個百分點。

此外,沒有上市的華爲,在2021年收入下降的情況下,研發費用高達1427億元,佔銷售收入的22.4%,研發費用額和費用率均處於近十年的最高位。

數據顯示,2021年,深圳市全社會研發投入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5.46%、居全國前列。其中,市級科技研發資金投向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佔比46%,基礎研究能力穩步提升。高水平創新載體加速聚集,國家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國家5G中高頻器件創新中心先後獲批成立。

哪些公司研發投入居前

研發費用的高低正在成爲上市公司成色的“試金石”。一批信息技術、高端設備製造、新能源等領域的深圳公司持續加大研發投入。

通信設備龍頭工業富聯(601138.SH)去年研發費用108億元,同比增長8%,連續4年正增長。公司率先佈局通信及移動網絡設備、雲計算、工業互聯網等板塊成此次業績成長的重要動力。工業富聯2021年實現營收4395億元,同比增長1.8%;歸屬母公司淨利潤200.1億元,同比增加14.8%,創下歷史新高。工業互聯網板塊營收同比增長16.92%,至16.85億元,毛利率增至43.87%,是增速最快的板塊。

而據年報披露,工業富聯下一階段將會在數據中心以及可穿戴設備中進行產品技術研發,其中GPU相關產品方面會有大幅成長,繼續推動業績增長。

同樣在研發投入上舍得下本錢的還有邁瑞醫療(300760.SZ)。翻看公司2021年報發現,全年研發費用25億元,同比增長35%,佔營業收入10%,四年間累計研發投入約71億,現階段共有3492名研發人員,7418項專利儲備。

自成立以來,邁瑞醫療持之以恆的研發投入,一點點鞏固現有的技術優勢,才讓公司在全球醫療器械領域站穩腳跟。在年報中,董事長李西廷也承諾,“對研發的重視,始終不變,專注創新、技術升級是醫療器械企業的生命線”。

不過,研發是受到利潤約束的,當下的研發投入“折損”的是當下的利潤,研發投入的產出則是未來的利潤,企業立足當下或者投資未來就成了一個兩難的問題。

上市公司深信服(300454.SZ)選擇了後者。2021年,深信服實現營業收入68.05億元,同比增長24.67%,淨利潤2.73億元,同比下降66.29%。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營收大頭安全業務收入放緩,另一方面加大了對研發的投入,向雲計算轉型,去年全年研發費用20.88億元,同比增長38.34%,佔營業收入比重30.68%,高居深圳上市公司首位。

在“雙碳目標”提出後,頂層設計大力扶持“雙碳企業”,新能源產業嶄露頭角,湧現了不少優秀的企業。

新能源賽道上,新能源汽車龍頭比亞迪(002594.SZ),去年全年研發人員40382人,居深圳境內上市公司首位,研發費用79億元,同比增長7%。三月份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創出歷史新高,銷量10.49萬輛,首次月銷突破10萬輛,研發投入助力營收高速增長。

同爲電池廠商的欣旺達(300207.SZ),雖然規模不及比亞迪,但也捨得在研發上投入“真金白銀”。去年全年研發費用23億元,同比增長28%,三年複合增長率53%。

也正是在動力電池領域三年沉積,此番欣旺達終於“硬氣”起來,去年全年動力電池業務實現營收29.33億元,增幅高達584.76%,而消費電子類收入312.21億元,同比增長15.97%,增幅連續5年減緩。

押注動力電池,實現轉型升級,無疑是欣旺達的一次豪賭,現如今已經來到了含苞待放的階段。

與此同時,受益於新能源高景氣度,帶動上游企業業績高速增長,德方納米(300769.SZ)去年全年研發費用5155萬元,同比增長217%。

去年全年利潤增速最快同樣來自德方納米,這家自2007年起開始從事鋰離子電池核心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全年淨利潤8億,同比增長率高達2918%,可見公司將利潤投入到研發當中,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

除上市公司外,深圳還有諸多如華爲、大疆、正威集團等科技企業,均具備強勁的研發能力,未來有可能成爲資本市場強大的後備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