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的研究估計,僅技術分裂就可能導致許多國家的GDP損失5%。

在政策制定者和商界領袖前往達沃斯之際,全球經濟可能面臨着自二戰以來最大的考驗。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最新發布的博客中提及,烏克蘭局勢使疫情危機進一步惡化——危機接連到來,破壞了人們的生活,拖累了經濟增長,並推高了通脹。居高不下的糧食和能源價格給全世界的家庭帶來沉重負擔。在持續受到擾動的情況下,各國和企業正在重新評估全球供應鏈。

此外,金融市場波動急劇上升,氣候變化持續帶來威脅。我們面臨着潛在的一系列災難。然而,我們的應對能力被削弱了,原因在於烏克蘭戰爭的另一個後果——地緣經濟分裂風險(Geoeconomic Fragmentation)的急劇上升。

在2022世界經濟論壇(又稱“達沃斯論壇”)期間,“全球經濟展望”的討論環節聚焦全球經濟、通脹局勢,以及央行的應對。參與討論的嘉賓包括: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法國央行行長維勒魯瓦德加洛(François Villeroy de Galhau)、花旗集團首席執行官弗雷澤(Jane Fraser)、凱雷投資集團聯合創始人魯賓斯坦(David M. Rubenstein)。

全球經濟面臨自二戰以來最大考驗

格奧爾基耶娃表示,“我們今年4月份下調了對143個國家的增速預測。這代表了全球GDP的86%。雖然目前油價下來了,但食品價格繼續上漲,人們可以在高油價時減少出行用車,但人們每天都要喫飯。”

她也提及,IMF預計2022年全球經濟增速爲3.6%,較1月的預測值下調0.8個百分點。這一數字離衰退還很遠,但有一些國家的情況非常脆弱。“例如,一些國家受到疫情的嚴重衝擊,並高度依賴俄羅斯能源和食品進口。”

IMF在最新博客中也提及,地緣經濟分裂風險的急劇上升,這大大削弱了人們應對當前多種危機的能力。過去三十年中,得益於新技術和新理念的傳播,資本、貨物、服務和人員的流動改變了我們的世界。這些促進一體化的力量提高了生產率和生活水平,使全球經濟規模擴大爲原來的三倍,並讓13億人擺脫了極端貧困。但一體化的成功也帶來了自滿情緒。長期以來,收入、財富和機會的不平等在太多國家內部持續惡化,近年來各國之間的不平等也在加劇。

根據IMF的研究,僅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就導致2019年全球國內生產總值下降了近1%。自烏克蘭戰爭以來,IMF的監測顯示,已有約30個國家限制了糧食、能源和其他重要大宗商品的貿易。進一步分裂的代價對於各國而言都將是巨大的。

“想想供應鏈重構和投資壁壘升高的影響。它們可能會使發展中國家更難向發達國家出售產品,也使它們更難獲取技術和積累財富。發達經濟體也必須爲同樣的產品支付更多的費用,從而加劇通脹。由於失去了目前與其共同進行創新開發的合作伙伴,發達經濟體的生產率也將受到影響。IMF的研究估計,僅技術分裂就可能導致許多國家的GDP損失5%。” 該機構表示。

央行面臨抗通脹和避衰退的“矛盾任務”

也就在全球經濟面臨二戰以來最大挑戰之際,美國、歐元區的通脹已高到令最鴿派的一批央行行長不得不採取行動。於是,抗擊通脹和避免經濟衰退的“矛盾任務”又成了另一重挑戰。

衆所周知,美聯儲鷹派加息已板上釘釘,美聯儲預計在6月、7月和9月的會議上都可能加息50BP,同時進行較大規模的縮表,每月規模最終將達950億美元。但令人頗爲喫驚的是,隔夜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也釋放出了加息信號。由於受到地緣政治風險,歐元區衰退的概率很高,因而各界此前預計歐洲央行會保持謹慎。

拉加德通常立場一直都偏溫和,但她本週卻在一篇最新的文章中指出,通脹前景明顯上升,預計資產購買計劃下的淨購買最早在三季度初即結束。如此,歐洲央行能夠在7月會議加息,可能在三季度終了前退出負利率。在那之後,歐洲央行將基於中期通脹前景,推行中性利率。

法國央行的一把手維勒魯瓦德加洛在論壇上表示,“歐元區整體通脹不僅是更高了(CPI高達7.4%),而且核心通脹都達到了3.4%(遠超2%的目標),這也是爲何我們要正常化貨幣政策,就像拉加德講的,我們最終會將通脹帶回2%。”

此時,論壇主持人笑稱——“2020年,央行說通脹是暫時的;2021年,央行也說是暫時的;如今央行說必須要用激進的加息來抑制需求,從而控制通脹。但早前我們被告知,通脹是由於供給瓶頸造成的。”

事實上,這從側面反映了目前飛速變化的環境對央行家構成的嚴峻挑戰。弗雷澤稱,“地緣政治變化難以預料,因爲即使我們現在採取行動,也不知道未來政策究竟會否超調(overshoot),或是力度不足(undershoot),因此只能不斷觀察。”

就衰退風險而言,她認爲,歐元區的風險更高。“美國居民坐擁3.4萬億美元的存款,疫情前僅爲1萬億美元。但歐元區的風險更大,我覺得肯定會進入衰退。” 她還提及,隨着央行收緊貨幣政策來降低需求(除了食物),供需錯配的情況就會緩解,通脹有望逐步下行。

來自投資界的魯賓斯坦則認爲,並非所有衰退都是相似的。“衰退的技術性定義是經濟增速連續兩個季度放緩,一般嚴重的經濟衰退要每隔7年纔會出現,因此如果只是輕微的衰退(mild recession),不需要太擔心。”同時,他認爲,不同於格林斯潘時代,目前央行的前瞻指引越做越好,就政策行動給予市場更大的透明度,因而更有利於預期管理。

儘管通脹形勢嚴峻,但維勒魯瓦德加洛否認了歐洲央行可能激進加息的說法。“我認爲應該說是‘正常化’(normalize),因爲目前我們的貨幣政策還非常寬鬆,且還爲負利率,因此加息只是稍微踩剎車。”

目前,各界對於歐洲央行會否加息50BP意見不一,不過全球加息超大概率將愈演愈烈。

在拉加德轉向的助力下,歐元/美元延續近期漲勢,當天反彈逾100點。

IMF強調四大優先事項

面對如此嚴峻的全球局勢,IMF也呼籲,必須以全新的、更好的方式塑造經濟結構,並建議需要努力推進的四大優先事項。

第一,鞏固貿易以提高韌性,即使現在可以從降低貿易壁壘開始,以緩解糧食和其他產品的短缺問題並降低其價格。

不僅是各個國家,各家企業也需要促進進口的多元化,以確保供應鏈安全,並維護全球一體化給企業帶來的巨大好處。儘管地緣戰略因素將主導一些採購決策,但這不會導致全球一體化的逆轉。商業領袖在這方面可以發揮重要作用。

IMF的最新研究表明,多元化可以減少一半的因供應擾動引起的潛在GDP損失。汽車製造商等發現,設計可使用替代零件或更容易獲得的零件的產品可以減少80%的損失。提高出口的多元化程度也可以增強經濟韌性。支持性政策包括:強化基礎設施以幫助企業縮短供應鏈、增加寬帶接入,以及改善營商環境。

第二,進一步共同推動解決債務問題。由於約60%的低收入國家存在嚴重的債務脆弱性,一些國家將需要進行債務重組,否則狀況都會惡化。這就是爲什麼改進二十國集團(G20)債務處理共同框架刻不容緩。

第三,實現跨境支付現代化。低效的支付系統是實現包容性增長的另一個障礙。以匯款爲例:國際匯款的平均成本爲6.3%。這意味着每年約有450億美元從數百萬的低收入家庭流向了中介機構。爲了解決這一問題,IMF建議,各國可合作開發一個全球公共數字平臺,它還可以與各種形式的貨幣相連接,包括央行數字貨幣。

第四也是最受關注的一項,即應對氣候變化,這被認爲壓倒一切的生存挑戰。在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期間,代表全球80%以上排放量的130個國家承諾在本世紀中葉前後實現淨零排放。但彌合目標與政策之間的差距迫在眉睫。爲加快綠色轉型,IMF已主張採取一種綜合性方法,將碳定價和可再生能源投資結合起來,並對那些受到不利影響的人提供補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