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A股年報裏的山東,濟南還是老三

每經記者 淡忠奎 每經編輯 楊歡

“省會城市+經濟大市”幾乎是沿海省份的“標配”。在雙輪驅動下,這些省份的經濟活力強勁,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更是長期雄霸全國經濟總量前四位。

如今濟南、青島領銜的“雙城記”,已是山東半島城市羣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引擎。不過,往前推四年,故事還有另一個版本——

山東省統計年鑑顯示,80年代中後期,煙臺主要經濟數據曾一度高於濟南。1996年,煙臺被濟南反超。此後幾度反轉,直到2018年,濟南GDP達到7856.56億元(未含萊蕪),以微弱優勢(24億元)反超煙臺,並逐步拉開差距。

雖然從目前的GDP數據來看,青島濟南“雙城記”已是定局。但從衡量區域經濟活力的上市公司指標來看,青島和煙臺則仍是引領山東A股的“雙核”。

Wind顯示,截至目前,山東共有274家上市公司,其中青島、煙臺、濟南分別爲57家、47家、43家,排名省內前三。倘若從細分指標來看,青島是“盈利之王”,而煙臺則蟬聯“市值之王”。

另從排隊企業來看,青島、煙臺更是獨佔“半壁江山”,成爲山東資本市場上兩股最重要的引領性力量。

在“強省會”的背景下,青煙的“雙核”格局會持續多久?將時間線拉長,三城的上市公司數據又呈現出怎樣的趨勢變化?

煙臺現象

從1996年煙臺華聯(現爲*ST園城)算起,煙臺的資本市場生涯還不到26年。彼時,距離山東第一家A股青島啤酒登陸資本市場已經過去三年,青島啤酒、海爾智能爲代表的青島軍團,中潤資源、濟南高新等爲代表的濟南軍團已經確立先發優勢。

煙臺要遜色得多。延續至2004年,煙臺僅有8家上市公司。與之相比,濟南(15家)、淄博(10家)、青島(9家),鎖定前三席,而煙臺屈居第四。

省會濟南和副省級城市青島大型企業,尤其是國企資源豐富,作爲化工之城的淄博也較早在資本市場上嶄露鋒芒,而在中小企業集羣上優勢明顯的煙臺卻顯得有些落寞。

不過,2004年也成爲煙臺資本市場的分水嶺。得益於深圳中小板的創立,煙臺中小企業的優勢加速向資本市場的優勢轉化。

煙臺金融辦相關負責人曾表示:“中小板、創業板的開設,對整個山東、尤其是煙臺都有很大的幫助,給煙臺中小企業提供了一個與資本市場的對接平臺”。

2010年,煙臺傑瑞股份、雙塔食品等7家企業同年上市,一舉打破山東A股頭部陣營的次序:煙臺(20家)、濟南(19家)、青島(17家)。

這一格局重新被青島打破,也不過是最近幾年的事情。截至目前,青島、煙臺的上市公司數量分別爲57家和46家,仍然是山東資本市場最主要的引領性力量。

山東財經大學區域經濟研究院院長、教授董彥嶺對城叔表示,

煙臺本身工業實力雄厚,其下轄縣多是百強縣,比如龍口就是山東第一大縣級市;再如萬華化學等上市企業,近年來發展勢頭和市值表現都很強勁。

“除了擁有良好的產業基礎,煙臺全力推進金融改革,也使得當地資本的力量充分釋放。”經濟學家宋清輝告訴城叔。

根據煙臺日報統計,煙臺上市公司通過首發、定增、配股、可轉債等形式,累計募集資金2250億元,其中股權融資1844.7億元,規模居全省首位。

更爲重要的是,一批中小企業借力資本市場加速蝶變,成爲細分行業的龍頭企業。

比如,南山鋁業從一家名不見經傳的鄉鎮企業成長爲世界短距離內產業鏈最完整的鋁加工企業,2021年營收287億元、淨利潤37億元、員工總數1.87萬人……

誰是支撐?

值得注意的是,近三年來煙臺上市公司增速趨緩,“強省會”加持下的濟南卻增長迅猛,對前者呈現出趕超之勢。

從2019~2021年,青島的上市公司數量分別爲9家、6家、11家,濟南是2家、7家、7家,而煙臺卻明顯放緩腳步,三年合計增量僅爲6家。

這也使得其過去多年積澱的優勢消磨殆盡,目前跟青島的差距擴大至11家,對濟南的優勢縮小至3家。

Wind顯示,山東A股上市公司總量爲274家,其中青島、煙臺合佔近37.59%左右。倘若算上濟南,三市合計佔比則達到53.28%,佔據半壁江山。

“山東的經濟在全國省域來講的話是比較均衡的。”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對城叔表示,儘管濟南是省會城市,但是青島和煙臺都有着不亞於省會城市的表現。

從目前資產證券化率(總市值/GDP)來看,青島、濟南、煙臺三市分別約爲43.29%、46.02%和80.20%。相比青島、濟南,煙臺的資產證券化已經高度發達,並且在股權融資等方面優勢明顯。

另從營收規模、淨利潤總額和總市值來看,濟南是“營收之王”,青島淨利潤總額居首,煙臺則是總市值高於濟青。

三市總營收合計爲14964.01億元,約佔全省總量的58%;淨利潤總額爲951.63億元,佔據全省的49%;總市值爲18368.43億元(截至5月23日),佔據全省的56%。

值得一提的是,上市公司規模相對較小的濟南在營收規模上“一騎絕塵”,但是卻在盈利能力和市值表現上跟青島、煙臺差距巨大。

目前,山東千億元級營收的A股有6家,其中濟南獨佔兩家(山東鋼鐵華電國際),青島僅有海爾智能,煙臺只有萬華化學。但是,濟南卻在淨利潤超百億元、市值超千億元的指標上掛零。

在董彥嶺看來,青濟煙三市的上市公司的發展路徑不太一樣。煙臺的上市企業特點是“小而強”,在細分領域有着很強的競爭力。但其隱憂在於,產業結構相對較爲傳統,且整體規模較小。

從員工總數也能從側面反映出這個現象,目前青島、濟南和煙臺分別爲28.94萬人、20.05萬人、16.28萬人。

更進一步,從上市公司產業結構來看(按申萬一級行業分類),青島上市公司中汽車(7家)、機械設備(7家)、生物醫藥(5家)、電力設備(5家)、家用電器(3家)等;濟南計算機(7家)、生物醫藥(4家)、機械設備(4家)、電力設備(3家)。

煙臺則是農林牧副漁(9家)、汽車(4家)、食品飲料(4家)、生物醫藥(4家)、基礎化工(4家)等,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已成爲煙臺進一步擴大資本市場優勢的突出掣肘。

魯股續集

“過去大家講山東是‘大象經濟’,上市公司多爲國有企業和傳統制造業,隨着新舊動能轉換推進,這種狀況已經大爲改觀,上市公司結構持續優化。”

山東證監局黨委書記、局長陳家琰此前曾指出,“十三五”新增的49家上市公司中,6成以上可歸爲新興產業,9成以上爲民營企業。

今年是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的第四年,以“專精特新”和民營經濟爲切口的上市企業培育行動已經展開。

年初,《山東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方案》提出,力爭到2025年新增“專精特新”上市企業80家左右;3月,《山東省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2022年十大專項行動方案》提出,大力推動民營企業到滬深京交易所上市,力爭年內培育民營上市公司25家以上。

今年一季度,1/4的目標已經完成。7家魯企境內上市,佔全國新增總數的8%。從城市分佈來看,威海2家,濟南、德州、濱州、濰坊、煙臺各1家。

接下來,魯股市場的“續集”又將由誰來主演?

從目前的的上市公司規模來看,有與經濟體量走向相“吻合”的趨勢。董登新認爲,客觀上煙臺的經濟實力與青島有較大差距,跟省會濟南比也要弱一些。將來的大趨勢應該還是青島-濟南-煙臺的位次排序,“不過煙臺也是濱海城市,在海洋資源開發等方面也會有更多的發展機遇。”

青煙濟三市對於資本市場都極爲重視。

2020年,濟南啓動企業上市三年攻堅行動,提出3年新增30家上市企業的目標;青島發佈“十四五”金融業發展規劃提出,2025年境內外上市公司超100家;按照煙臺的規劃,到2023年,全市新增上市公司30家左右,在全省保持前列,上市公司總數達到80家左右,進入全國地級城市前十位……

從IPO排隊情況來看,今年將是山東資本市場熱鬧非凡的一年。Wind數據顯示,山東共有39家IPO排隊企業,其中青島12家、煙臺8家、淄博6家、濟南3家。在資本市場上沉寂多時的煙臺有望迎來大反彈,青島也有可能繼續衝高……

可以預見的是,“十四五”時期,青煙濟將繼續是魯股版圖上的主角,但格局將如何改寫,還需要時間去檢驗。

“從重視程度來講,近年來煙臺有點被邊緣化了。”董彥嶺認爲,現在更多的是談“雙核”,實際上應該是“三核”。

“過去山東沒有特別大的城市,可能會傾向於強調某個城市的首位度,但在如今便捷的交通通訊背景下,完全可以形成‘三足鼎立’之勢,發揮各自產業鏈優勢,協同發展。”董彥嶺表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