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南財會客廳丨中國工商銀行廣東省分行黨委書記韓松代表:金融業要從基建和服務兩方面助力大灣區建設

記者 家俊輝 黃浩博 

廣東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今後5年廣東要加快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要打造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地,完善科技信貸、多層次資源市場等金融服務體系,引導金融活水流向科技創新。

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建設、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數字金融、科技金融、綠色金融等諸多“熱詞”獲得省黨代表們熱議。作爲廣東地區資產規模最大的金融機構,中國工商銀行廣東省分行(簡稱“工行廣東分行”)是廣東區域經濟發展、廣東金融創新發展和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建設中的重要力量,近年來有何發展探索和實踐成效?接下來又如何進一步加快重點領域創新,推動廣東金融強省建設?

對此,5月25日,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簡稱:南方財經)專訪了廣東省第十三次黨代會代表、中國工商銀行廣東省分行黨委書記、行長韓松。

(中國工商銀行廣東省分行黨委書記、行長韓松 攝影:盧如鋼)

爲大灣區建設提供更好金融服務

南方財經: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建設這一目標,金融業應重點開展什麼創新探索?

韓松:廣東金融業在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過程中,應當按照“中央要求、灣區所向、港澳所需、廣東所能”的整體安排統籌考慮。這次廣東省黨代會指出,要發揮粵港澳綜合優勢,打造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源;堅持軟硬聯通並舉,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羣;加強重大合作平臺建設,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這給了包括銀行業在內的金融業支持服務大灣區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認爲,要打造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源,首先要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在這個過程中,金融業要以產業扶持爲基礎做好配套服務。作爲廣東地區資產規模最大並主要服務於工商企業的金融機構,工行廣東分行爲此搭建了包含表內表外、直接間接融資的整套服務體系。其次,廣東要建設製造業強省,製造業的生命力在於技術創新和產品迭代。科技創新是產業升級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金融業需要做的就是爲科技創新做好全流程的金融支持。

要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羣,金融業要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持續提升對城市羣基礎設施建設的金融支持力度;二是不斷滿足城市居民的金融服務需求。我們知道,居民金融服務需求多種多樣且不斷變化,一個城市羣的居民金融服務需求更具地域性和差異化。作爲大型金融機構,如何更好地滿足這樣的客戶需求,是我們今後面臨的新課題和新要求。

要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作爲金融機構,要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按照金融監管部門的要求,把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金融服務工作做好,把粵港澳三方的資金和政策統一用好,爲大灣區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務。

南方財經:近年來,廣州非常重視金融創新發展,大力建設廣州國際金融城,甚至現在有觀點提出應進一步構建國際金融走廊,你認爲在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建設中,廣州應該發揮什麼作用?

韓松:這次廣東省黨代會提出,要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羣。作爲國家重要中心城市、國際商貿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廣州不僅僅有良好的社會人文環境,雄厚的財力基礎,更重要的是它擁有創新改革的動力和活力。因此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廣州應該起到基礎性作用和引領帶動作用,特別是要發揮創新引領的作用。另外,作爲一個超大型城市,廣州應該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以更好地滿足居民和投資者的生產生活所需,更好在城市羣建設中持續發揮領頭羊的作用。

廣州建設國際金融城,我們要明確,它包含的內容非常多,不僅是金融機構聚集辦公的場所,更要搭建一整套金融服務體系。我們也非常關注廣州國際金融城的建設,它可以起到資源聚集、人才集聚、信息集聚、技術集聚的作用。未來,我們非常願意從資金、人才等方面爲廣州國際金融城的建設提供支持,也非常期待廣州國際金融城可以更好更快的建成,爲廣州金融產業的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陪伴科創企業共同成長

南方財經:廣東要打造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地,完善科技信貸、多層次資源市場等金融服務體系,應該如何讓金融活水流向科技創新?

韓松:就工行而言,我們一直將科技金融作爲重要的業務發展基礎來投入並加強。我認爲,金融支持科創,很重要的一個內容就是要陪伴科創企業成長,爲他們提供全流程金融服務。所以我們提出“與客戶共同成長,靠服務創造價值”的經營理念,就是要陪伴包括科創企業在內的客戶從小到大、由弱變強,幫助他們抵禦經濟風險和波動,熨平發展中遇到的波折。科創企業創新發展過程中,金融機構一定要靠服務爲他們創造價值,在共同獲得價值提升後分享收益。我認爲,這是當前金融轉型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內容。

舉例來說,一家科創企業在初創時期可能更多是需要股權投資。增長到一定規模後實際上需要的是銀行的流動資金,擴大再生產時需要進行項目融資和固定資產融資。再往後,當它走向全國甚至全球,直接融資的需求比重就會變得更加迫切。這個過程中,銀行應該伴隨着科創企業共同成長,並且通過金融創新提供持續不斷的、符合他們不同發展階段的資金需求,幫助他們規.避或熨平在成長過程中的困難和波折。

南方財經:目前,金融數字化轉型正在加速,數字金融發展勢頭強勁。對此,你怎麼看?

韓松:數字化是當前各家商業銀行轉型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作爲全國最大的商業銀行,工商銀行也提出了數字化轉型的發展目標:圍繞“數字生態、數字資產、數字技術、數字基建、數字基因”五維佈局,以客戶爲中心對傳統金融模式進行數字化重構。

我認爲,數字化最重要的內容就是標準化數據的融合與連接。通過數字化轉型,商業銀行把金融服務各領域全過程所創造的數據標準化後變成生產要素,爲產品創新、服務創新、風險防控創造更多基礎性條件,爲商業銀行的改革創新發展提供新的動能。

隨着數字化轉型的深入,數字資產在個人消費金融服務領域將發揮更重要的作用。以前商業銀行更多關注資金流向,對運營過程數據的分析相對不足。通過數字化轉型,我們將進一步加強運營過程數據分析,開展精準營銷,爲個人消費提供契合客戶的“千人千面”的創新金融產品。

此外,數字經濟的發展對傳統金融的運行方式和風險特徵帶來了很大的改變,給商業銀行的風險防控帶來新的挑戰。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我們可以藉助數字科技爲風險防控提供更全面、更高效的支撐,打造智能風控體系。這是我認爲數字金融在未來的發展中,應該重點關注的方向和內容。

積極推動綠色金融發展

南方財經:在“雙碳”目標指引下,我國綠色金融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目前,工行廣東分行在綠色金融領域有何探索?

韓松:綠色金融是助推我國實現碳達峯碳中和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目標的重要手段。就工行廣東分行而言,我們積極履行國有大行責任擔當,發揮綠色金融先鋒隊和主力軍的作用,全面推動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同步提升。

延續上年度綠色信貸增量、增速同業第一的發展態勢,我們今年持續加大綠色信貸投放力度,目前綠色信貸餘額突破2000億元,較年初增長30%,主要投向清潔能源、綠色交通、節能裝備製造、綠色建築等領域。

在綠色債券領域,我們去年爲廣州越秀集團、廣州自來水、廣州地鐵、粵環保等企業合計承銷綠色債券5筆,規模33.6億元,並實現多個首筆,如承銷全國首筆“綠色+革命老區建設+鄉村振興”債券,承銷全國首單碳市場履約掛鉤的債券。

爲進一步推動綠色金融業務發展,我們一方面強化綠色頂層設計,確立綠色金融業務發展爲信貸新三年規劃戰略目標,設立綠色金融委員會;另一方面注重強化綠色金融基層機構和職能設置,推進“綠色支行”“零碳網點”建設。比如,我們成立了全省首家縣級市“綠色支行”,還打造了全國工行系統首個“零碳網點”。

南方財經:對銀行業而言,要進一步提升綠色金融發展效能,需要從哪些方面入手?

韓松:總體來說,我國綠色金融的發展還處於起步階段,未來還需要各方積極推動。不過,隨着碳達峯碳中和推進,綠色金融會進入快速發展期。對於銀行業而言,要進一步提升綠色金融發展效能,我認爲要從三方面着手:

一是要堅持服務實體。立足我國經濟綠色低碳發展趨勢,前瞻調整投融資佈局,合理配置資源,積極支持綠色低碳產業發展,用足用好碳減排貸款、專項再貸款等政策性工具,切實服務實體經濟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

二是要堅持創新引領。加強綠色金融新模式、新業態研究,深化與碳交易所合作,積極推進碳中和債發行、承銷及投資,探索推動碳租賃、碳基金、碳理財、碳指數等產品與服務的創新,完善碳金融產品體系,提供全方位、更具特色和針對性的綠色金融創新產品和服務。

三是要堅持系統推進。統籌支持綠色產業發展與信用風險防控,系統推進投融資結構綠色調整,加大綠色貸款投放力度,新增綠色貸款增速不低於去年同期,共同構建綠色金融發展新局面。

提升金融服務均等性和便利度

南方財經:今年以來,央行、銀保監會強力推動銀保機構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務質效,工行廣東分行推出哪些具體舉措?

韓松:當前,我國經濟正處於“三期疊加”的特定階段,強化新市民金融服務非常符合這一階段經濟社會發展要求,也是工商銀行金融服務的重要內容。就工行廣東分行而言,我們的新市民金融服務,可以從管錢、賺錢、借錢、花錢等四方面來概括。

管錢方面,面向建工行業新市民,我們整合相關政府部門數據,研發了農民工工資預警、監管系統,爲農民工工資發放保駕護航。同時,創新農民工工資保函業務,爲企業釋放資金壓力;面向個體工商戶新市民,我們提供商戶聚合支付收款二維碼服務,0.3%的低手續費率可降低新市民創業負擔,滿足一定條件還可享免手續費政策;面向大灣區港澳新市民,我們打造了“灣區通”個人服務體系,推出一系列互聯互通服務品牌,提供更加優質便捷的金融服務。

賺錢方面,圍繞新市民羣體養老投資需求,我們在廣州等地區推出專屬養老理財產品,充分讓利,惠及廣大的新市民羣體,同時設置定期分紅條款,重疾提前贖回條款、平滑基金、風險準備金等機制充分保障投資流動性和穩健性。下一步,我們將不斷豐富產品種類,研究推出新市民專屬的活錢理財、特色存單等產品。

借錢方面,一是支持新市民自主創業,加大工銀e抵快貸等信貸產品的投放規模,並提供利率優惠政策。同時與地方政府合作積極推動創業擔保貸款業務創新;二是支持新市民置業安居,加大租賃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設金融支持力度,重點選擇行業龍頭,擇優佈局省內產業、人口聚集區域。

花錢方面,我們面向新市民客戶提供了豐富的消費優惠權益,如借記卡及信用卡新客禮、三方支付綁卡禮、生活繳費禮、數字人民幣錢包繳費優惠、愛購週末消費立減等,滿足和帶動新市民客戶的消費需求。

南方財經:現階段,金融機構在開展新市民金融服務的過程中,你認爲存在哪些難點和痛點?應該如何解決?

韓松:目前來看,銀保金融機構在提供新市民金融服務時,主要面臨着兩方面的問題和挑戰。

一是歷史信息掌握不足,難以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新市民在常住地的歷史數據缺失或流動性較強,這不利於銀行開展客戶調查和風險管理,在授信審批時難以授信高額度,例如在開立信用卡方面,銀行對新市民包括收入等可信信息掌握不足,容易出現辦卡通過率低、授信額度低的情況。

二是對新就業形態的研究不深,需進一步深化改進金融服務政策。隨着城鎮化加快以及社會經濟形態變化,不少新市民在城鎮處於靈活就業狀態,具有工作地點及收入形式靈活等特點,不少情況下難以提供規範的工作單位及收入證明,可能存在達不到銀行貸款條件的情況,如果出現不良,實際執行也存在較大的難度。

針對新市民在時空上的流動性特點和主要金融需求,銀行金融機構要加強多層次的銀政對接,加快新市民相關信息的共享整合,建立完善專門支持“新市民”政策體系,優化新市民信用評價體系,探索研究建立風險補償基金,進一步豐富金融供給,提升金融服務均等性和便利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