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初,廣西壯族自治區、湖南省多地發佈暴雨紅色預警。汛期已至,作爲地質災害高發的岩溶地區,如何未雨綢繆,進一步提升地質災害防治水平?記者近日採訪了自然資源部派駐廣西和湖南的地質災害防治專家。

岩溶塌陷、危巖崩塌等地質災害

隱蔽性強、危害性大

雷明堂是中國地質調查局岩溶地質研究所岩溶地質災害研究中心負責人,對岩溶地區的地質災害有着較爲詳盡的瞭解。

廣西和湖南都是典型的岩溶地區,最常見的地質災害就是岩溶塌陷。”雷明堂認爲,相較其他類型地質災害,岩溶塌陷的發生極具隱蔽性、突發性和反覆性,回答“地質災害隱患在哪裏”“結構是什麼”“什麼時候可能發生”這3個地質災害防禦工作關鍵問題的難度更大。

其一,岩溶塌陷與地下溶洞、岩溶裂隙或地下河等地下岩溶有關,由於岩溶探測難度大,導致塌陷隱患識別難。其二,岩溶塌陷前兆現象不明顯,在地面發生塌陷前,地面基本不會發生變形,即使有地面變形,因爲從變形到塌陷的時間間隔很短,遙感和常規的地面變形監測也很難實現預警。其三,岩溶塌陷影響因素複雜,極端氣候、人爲抽水、地下工程施工等都會誘發岩溶塌陷,開展調查、評價難度大。

派駐湖南的蒙彥,也是岩溶地質研究所的研究員,長期從事岩溶地質災害的監測預警研究。據他介紹,岩溶塌陷多發生在城鎮密集區,礦山和鐵路、公路等工程沿線,時刻威脅着人們的生命安全,防災減災形勢嚴峻。湖南省的長沙寧鄉、郴州、婁底、懷化、益陽、湘潭等地都發生過比較嚴重的岩溶塌陷,有記錄的塌陷坑超過萬個。

危巖崩塌作爲岩溶地區又一主要的地質災害類型,主要分佈在廣西、貴州、雲南、四川等省區。危巖崩塌的本質原因是主控結構面上部岩石破裂問題,其發生也具有隱蔽性和突發性,目前對於危巖崩塌地質災害的防控關鍵是隱患識別問題。

此外,岩溶地區地質災害還包括湧水突泥、滲漏、內澇等

岩溶地區怎麼辦 | 駐守專家談地災防禦岩溶塌陷

岩溶區地質災害的主要致災因素

是氣候和人類工程

岩溶地區地質災害之所以較爲嚴重,是其地質、地貌特徵決定的,易發地質災害的類別也因地貌而異。

雷明堂以廣西爲例進行了講解。

在岩溶峯叢、峯林地區,奇峯陡峭,危巖極爲發育,危巖崩塌常常突如其來。如2017年11月26日,南寧市馬山縣周鹿鎮愛旗村發生山體崩塌,造成6人死亡、9人受傷。

峯林—平原區是岩溶區城鎮所在地,人口密度大,覆蓋型岩溶發育強烈,容易發生岩溶塌陷,且損失較大。廣西有記錄的岩溶塌陷有1000餘起,受岩溶塌陷影響,湘桂鐵路桂林臨桂二塘段過往動車長期限速行駛。2012年5月12日,柳州市帽合村發生岩溶塌陷,損毀民房143間。

廣西山區地勢較高,谷深坡陡,沖溝較發育,在降雨影響下容易產生羣發性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質災害。值得注意的是,丘陵地區大多居民房屋緊靠高陡斜坡而建,且沒有采取任何防護措施,備受威脅。

極端氣候變化和人類工程活動是岩溶區地質災害最主要的致災因素。雷明堂說,獨特的地質構造和極端暴雨頻現的氣候特徵,使廣西地質災害具有點多面廣、類型多樣的特點,截至2022年4月,全區登記在冊的地質災害隱患點有1.35萬處,80%分佈在農村地區,地質災害高、中易發區佔全區陸地面積的42.3%。2021年,廣西全區共發生地質災害452起。在湖南,切坡建房引起的崩塌、滑坡問題和採礦區岩溶塌陷問題非常突出,防治難度非常大,去年汛期組織轉移羣衆近7萬人。

“近年來,岩溶塌陷城市化、工程化、礦山化問題也比較明顯。”蒙彥說,深圳龍崗區和坪山區岩溶塌陷、廣西柳州柳江區岩溶塌陷、重慶中梁山岩溶塌陷等事例,都顯示出城市建設、交通工程建設和礦山建設正受到地質災害威脅。

基層防災減災體系比較健全

較好地發揮了“人防+技防”的優勢

全國岩溶塌陷的發生頻率,從10年前的平均50處/年上升到了現在的150處/年。“去年,岩溶地區的地質災害發生仍然與極端降雨和人類工程活動密切相關,雖然較之往年數量沒有呈現明顯增高,但是危險程度和風險等級卻有所增強。”雷明堂說。

岩溶塌陷

“岩溶地區基層地質災害防災減災壓力很大。”蒙彥對此深有體會。

2021年汛期,蒙彥與同事們巡查了湖南省的多處地質災害隱患點,參與了7起地質災害的會商防治工作。他告訴記者,湖南省基層防災減災體系比較完備,較好地發揮了“人防+技防”的優勢,去年全省成功避讓地質災害30餘起,避免可能性傷亡人員600餘人。

他認爲,湖南省地質災害綜合防治有兩點值得學習借鑑

一是湖南省地質災害防治綜合信息平臺建設,實現了縱向國家、省、市、縣各級上下貫通,橫向與應急、防汛抗旱指揮部、氣象等部門互聯互通,在新冠肺炎疫情和災情相互疊加的情況下發揮了非常好的作用。

二是湖南省根據當地削坡建房多的實際情況,總結出了簡單實用、具有地方特色的地質災害隱患排查方法——“33850排查法”,即對3年內切坡建設、臨坡距離小於3米,屋後坡高大於8米,坡度大於50度的切坡建房戶進行重點排查,效果很好,值得推廣。

雷明堂將廣西在基層地質災害防治方面的經驗總結爲“四個注重”:注重基礎調查評價,注重關鍵少數(高陡斜坡、旅遊景區、學校等人口密集區),摸清家底;注重監測預警體系建設,基本建成了地質災害隱患點“人防+技防”監測網絡,實現了羣測羣防體系全覆蓋;注重提升應急救援技術支撐能力,在全區實行地質災害應急調查網絡化管理;注重構建典型模式,促進工程治理取得成效。

專家表示,整體看,得益於隱患點與風險區的“雙管控”、普適性設備等的科技支撐和羣測羣防模式不斷推進,岩溶地區地質災害帶來的傷亡人數和經濟損失在明顯下降,實屬不易。

聚焦薄弱環節,重點關注人類工程

活動和局部小氣候引發的地災

駐守專家不約而同地談到了一些地質災害風險防禦的共性問題。

基層防治力量亟待加強。雷明堂告訴記者,在廣西,許多縣(市、區)專門從事地質災害防治的管理人員只有1~2人,導致一些村鎮在監測人員事務繁忙的時候,對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監測沒有真正做到“雨前巡查、雨中加密監測、雨後覈查”。

“目前,各地地質災害防治資金主要依靠政府財政資金投入,來源渠道較爲單一。梧州市的做法可以借鑑,該市將地質災害治理、舊城改造、土地開發、城市棚戶區改造等惠民工程有機地結合起來,探索出一條以地方政府爲主體,以多元籌資、治搬結合、妥善安置、商業運作爲手段的城市地質災害綜合整治新路。”雷明堂建議。

“儀器能否成功預報,關鍵在於監測點位置是否準確、閾值設置是否合理。”蒙彥建議加強孕災條件、成因機理、儀器佈設和預警閾值研究工作。“岩溶塌陷監測預警,岩溶石山地區危巖崩塌隱患早期識別,以及岩溶隧道湧水突泥及其產生的災害鏈效應問題是國際相關領域研究的熱點和難點,也一直是我們團隊研究的重點。我們正在進行科技攻關,爭取早日突破技術瓶頸,爲岩溶區人民減少地質災害威脅作出貢獻。”

此外,山區受山多平地面少等自然環境條件限制,很多新建的住宅只能削坡建房或建於山坡之下。在湖南和廣西,每年地質災害有90%都是發生在農村切坡建房地區。對此,專家建議,一方面,相關地區加強對山區農村切坡建房的調查管控。各地組織力量摸清隱患情況,加強對新建房屋科學選址的技術指導,合理避讓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質災害分佈區,並考慮就減少削坡建房地災存量、不出現新的大範圍增量研究出臺相應的政策法規。另一方面,自然資源管理部門繼續組織專業隊伍開展更大比例尺的地質災害精細調查評價,採用綜合遙感技術等精準識別地質災害隱患,做好地質災害風險區新增、覈減、調整等動態更新,並將切坡建房隱患點、地質災害風險區納入監測預警、預報系統;同時,加強對不穩定斜坡突發性失穩成災形成機理等的基礎研究和科技攻關。

當前,又一輪地質災害防治大考即將拉開帷幕。駐守專家們建議,岩溶地區要全力推進精細化調查和風險普查工作,進一步總結不同類型地質災害的發育演化規律;加強地質災害防禦的基礎研究,特別是不同類型地區不同災種監測預警指標、閾值判據的測定方法,提高科學性、可靠性;做好普適型監測設備的日常維護工作,總結經驗,彌補不足;加強岩溶塌陷地質災害的監測預警指標研究和普適型設備研發,填補當前空白;重點關注人類工程活動和局部小氣候引發的地質災害問題,加強對採礦區、城鎮密集區或者重大工程場地岩溶塌陷的監測預警和風險防控工作。

記者:周飛飛

文字編輯:趙玲玲

新媒體編輯:陳平
初審:趙蕾
審覈:程秀娟
審籤:趙曉濤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