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企业复工复产正在稳步推进。第一财经记者日前从商汤科技方面了解到,商汤科技首批复工复产人员已经到岗,覆盖智慧城市、智算中心、产研创新等多个岗位。

此前,位于上海临港的商汤智算中心(AIDC)在疫情期间就已经在闭环运营长达2个月时间。商汤科技方面向第一财经记者介绍称,此次线下复工,AIDC迅速调配更多员工返回园区,将加速服务器更新、扩容速度等。

商汤总部大楼总共拥有大约1000名员工。“很多员工都想报名返岗,但是由于名额有限,都需要审批,所以目前返岗的首批员工仅为少部分,其他员工仍然远程办公。”相关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在浦东的张江药谷,复工复产也按下重启键。第一财经记者从张江方面了解到,本月以来,包括和黄医药等在内的生物药企已经开始有序复工。5月7日,和黄医药就已经启动了接驳首批“复工复产”员工的专车,奔赴多个小区,将员工从小区接往张江药谷研发楼。

不过目前张江药谷的复工复产仍为小规模。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部分员工人数较少的中小微企业,目前到岗的研发人员数量仅为个位数,相关产品的研发进度受很大影响。

还有一家位于张江的国内中型医疗器械公司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这次复工人员审批存在较少和较慢的情况,目前复工率在30%。

还有一些中小微企业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由于员工到岗困难,尚无法复工。“现在主要是很多员工还被封控在家里,出不了小区,如果接出来,又面临回不了小区的问题,我们也在和有关部门协商,希望找到变通的方法,加快复工复产的进程。”一家位于张江的信息科技企业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另一家总部位于静安区的从事机器人研发的小型科技公司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目前我们所在的区域疫情仍然处于波动状态,像我们这样的小企业基本没有正式启动复工复产的,还在等待进一步的手势。”

不过上述负责人称,该公司所在园区为国企所有,已经为园区内的企业租户减免了租金。不过考虑到企业已经连续停工超过2个月,期间没有收入,但仍要支付人力成本,现金流和经营压力仍然非常紧张。

上海市科委副主任陆敏在5月25日召开的新冠疫情防控发布会上介绍道:“科技企业,尤其是处于成长期的科技中小微企业,抵御外部风险能力较弱,受疫情影响大。”

为此,上海已经出台了支持科技企业的“12条”措施,加大扶持力度,一方面纾解科技企业“资金压力”;另一方面,助力科技企业持续运营。

下一步,上海还将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科技企业持续纾困解难,这些措施包括加大科技企业纾困减负,推动大学科技园、国有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科创载体,为科技小微企业减免房租等,预计国有科创载体减免租金将超6亿元;鼓励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为科技小微企业适当减免或缓收房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