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創新航IPO大麻煩:寧德超5億索賠,財務問題再起

來源:德林社

中創新航在今年3月份遞交給港交所IPO申請後,風波不斷。其或將面臨港交所更爲嚴厲的問詢與聆訊,這中間,招股書中財務數據的疑問以及與寧德時代專利之爭引發的後果,或是各方關注的焦點。

從中創新航遞交的招股說明書上看,原材料成本大幅低於同行業的合理性、政府財政補貼的可持續性、報表中對行業可能存在的售後綜合服務費未披露等成爲其必須要解答的問題。

而寧德時代與中創新航之間的專利之爭,則爲中創新航的IPO蒙上另一層陰影。

5月23日,寧德時代對外確認,已向法院申請提升專利侵權賠償金額,要求中創新航賠償金額由原本的1.85億元提升至5.18億元。

按照IPO申請書中,所記錄的中創新航2021年淨利潤1.1億元來看,這次寧德時代要求賠償的5.18億元,相當於中創新航淨利潤的近5倍。

更爲致命的是,與寧德的專利之爭不止於索賠金額的維度,一旦被認定專利侵權,中創新航的電池產品或將受到既有整車客戶的詰問,同時也會影響未來電池產品的投產。這都會對其未來經營產生不確定性。

專利之爭帶來財務衝擊風險

動力電池是高科技製造業,企業想獲取領先的優勢,在技術上保持領先是必然條件,這也意味着巨大的投入。縱觀海內外,真正擁有技術的企業無一不在研發上有巨大投入,正是以千億計的研發經費和無數人的心血,鋰離子動力電池在短短的十年時間裏,能量密度提升了2到3倍,續航里程已經能達到600公里甚至更多。這也是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不斷提升的重要因素。

在許多高科技企業,專利費已成爲企業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比如,華爲數據顯示,對每一臺支持5G的手機,將收取不超過2.5美元的專利許可費。按照華爲探索出來的道路,在動力電池領域,寧德時代這樣的頭部企業可以利用技術許可帶來豐厚的回報,再利用這些收益源源不斷的投入到技術研發中,形成創新的正向循環,這樣不僅能夠保持企業自身的生命力和競爭力,還可以幫助我國在鋰電池產業鏈上擁有技術話語權。

2021年7月,寧德時代起訴中創新航涉嫌專利侵權。寧德時代要求中創新航立即停止侵犯相關專利,包括但不限於停止製造、銷售或許諾銷售應用侵犯專利權的相關產品。因涉嫌侵犯知識產權,寧德時代要求中創新航支付1.85億元賠償費。

在中創新航的招股書上,披露了五個涉及與寧德時代訴訟的專利,涉案專利包含正極極片及電池、防爆裝置、集流構件、鈉離子電池等多項專利。寧德時代此前表示涉嫌專利侵權的電池已搭載在數萬輛車上。

面對專利訴訟,中創新航董事長劉靜瑜曾表示“中航鋰電不存在惡意侵權的動機”。並且,中創新航就寧德時代持有的五項專利權,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專利權無效。

但根據最新報道,國家知識產權局已經對其中一件寧德時代專利維持全部有效,一件寧德專利部分有效,中創新航自己還主動撤銷了一件寧德專利的無效申請,另外的兩件專利有效性還在審理過程中。

有關專家接受媒體採訪表示,無效結果會有兩種情況,第一種,專利全部無效,那麼侵權訴訟也會終止;第二種,維持有效或者部分維持有效,那就回到法院繼續審理侵權訴訟。

此外,寧德時代已將索賠金額由1.85億元提高到5.18億元,中創新航2021年的淨利潤是1.1億元,本來中創新航這幾年就一直虧損,2021年好不容易轉負爲正略有盈利,這筆鉅額賠款或將對中創新航的報表產生重大負面影響。

另一個值得審視的是,中創新航近3年的研發費用加起來只有6億多,2021年研發佔比只有4.19%,即便不與寧德時代這樣三年142億元研發的頭部相比,與蜂巢能源相比仍有巨大差距,後者的研發費用已經超過了50億元。

中創新航如今面臨的處境比較被動,雖然其在招股書中披露,根據與特聘知識產權訴訟律師討論,認爲專利糾紛不會對本集團的整體業務、財務狀況或者經營業績產生重大不利影響。但這一切取決於最終的訴訟結果,如果寧德時代訴訟得以支持,那麼,中創新航將要面臨的現實情況是不僅大概率要支付鉅額索賠,還可能面臨大量產品的禁售。

“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不僅僅是電池,在新能源產業領域,圍繞專利的爭論也層出不窮。

但商業文明史顯然一再昭示,只有對專利的保護,才能倒逼企業靜下心來創新,才能推動行業的整體向前發展。

市場也期待,此次寧德時代與中創新航的專利之爭得以釐清,爲新能源產業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提供鏡鑑。

IPO大挑戰:棘手的財務問題

除了與寧德時代的專利之爭,目前正在IPO進程中的中創新航還面臨財務上的疑問需要解答。而這也是港交所在企業上市時聆訊的普遍重點。

疑問點之一是,爲何中創新航的上游材料成本可以大幅度低於同行業?財務披露是否全面真實,如真實,其合理性是什麼?

中創新航的電池產品中,出貨主要以三元電池爲主,較磷酸鐵鋰成本更高,根據招股書以及其他企業的財報估算,2020年其鋰電池單位成本爲0.57元/wh,遠低於寧德時代0.62元/wh,比孚能的0.78元/wh便宜了將近30%。其單位材料成本低到只有0.44元/wh,比寧德時代便宜了25%。

根據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動力電池應用分會數據,2020年寧德時代三元電池裝機量16.8GWh,中創新航僅有3.2GWh。以一般的商業邏輯看,越是體量大的企業越是容易拿到低價的供應成本,但爲何中創新航的材料成本可以做到比同行業低?

值得注意的是,中創新航與寧德時代在動力電池材料供應商上有交集,廈門塢業、當升科技、恩捷、天賜等都是兩家企業的共同供應商,這些企業也都是行業中的主力供應商,在一些企業裏寧德時代是絕對的大客戶,例如天賜材料2021年一半的營收來自於寧德時代。

針對這一市場疑問,投資者也期待中創新航作出詳細的解釋,畢竟這亦是其對外展示的核心產業鏈競爭力之一。

疑問點之二是,剛扭虧爲盈的中創新航,在過往受到較大體量的政府補貼,由此給利潤造成的影響是否可持續?

數據顯示,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中創新航獲得政府補助及補貼分別爲3.09億元、1.35億元和3.65億元。 

要知道,中創新航2021年淨利潤只有1.1億元,如果政府補貼減少或不再繼續,顯然中創新航的業績將會陷入可能虧損的境地。

疑問點之三則是中創新航的招股書中未提及售後綜合服務費相關披露。

何爲售後綜合服務費?在電池行業,這個概念和質保金類似,例如裝修房子質保金的質保時間有1年2年不等,質保金額度一般是合同造價的5%。動力電池領域,企業至少要保證8年正常使用,因此企業在出貨時會計提售後綜合服務費,用以產品售後服務的保證。

但是這部分在中創新航的報表中並沒有看到。目前行業中,寧德時代、國軒高科、孚能的計提比例是3.0%、1.8%和2.8%,中創新航2021年的營收68.17億元,如果按照3%應該計提大概2億元的質保金,而其2021年的淨利潤僅有1.1億元,計提後中創新航利潤變爲負,當期虧損而不是盈利。

當然,售後綜合服務費是行業通行的計法,具體到中創新航,在此項中是如何處理的,尚需公司給出解釋,由此才能消除外界對其粉飾報表的質疑。

對於中創新航的IPO之路,無疑要掃清很多障礙,但這又是必須的,只有徹底釐清其財務疑點以及專利隱患,纔是對投資者和商業合作伙伴負責。

事件點評:

中創新航專利侵權風波:

重視科研才能做長期主義者

我國新能源產業正處於高速發展期,越來越多的企業在上市並不斷成長。企業應該腳踏實地,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在技術上不斷創新,在技術領域做前沿性的探索,進而持續建立自己的核心競爭壁壘。這對於企業自身、動力電池產業,以及國家戰略發展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從中創新航的招股書來看,公司的利潤表中,政府補貼佔據了一大部分。

除了淨利潤一部分依靠政府的補助外,以低價換客戶的路徑是可持續或許是中創新航未來業績能否持續增長的關鍵,其招股書披露每瓦時銷售價格6毛5,遠遠低於行業平均的8毛4,而其客戶中,廣汽一家的客戶收入佔比就達到了52%。

由於目前國內動力電池市場是1超多強的局面,除了比亞迪以外,其他電池廠都在爲了提升1到2個市佔率拼命,因此低價搶單已經成爲了常態。但問題在於低價換客戶這種非正常的模式可否持續。如果客戶只看中價格,就不會很持久,因爲當市場競爭進入混亂,大打價格戰,遇到價格更低的就會流失。

真正能留住客戶,並且持續長久合作的,一定是要靠產品的品質優勢。保持產品優勢,靠的就是技術研發不斷投入和企業的腳踏實地。這纔是長期主義者應該要做的。

中創新航的簡介第一句是“中創新航是全球領先的新能源科技企業”,但我們認爲企業的內核應該是科技,在科技技術創新投入上,中創新航要加大努力。當然,不止是中創新航,所有的動力電池產業企業都一樣,包括寧德時代,只有不斷向前探索新的技術創新,腳踏實地發展,才能正立足於市場,停止不前,可能會被市場和時代淘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