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南風窗

作者 | 堯七

猴痘,一種此前公衆對它認知很少的陌生病毒,最近頻頻登上新聞版面。

從今年的5月7日開始,先是英國報告了今年首例猴痘病例,緊接着,西班牙、葡萄牙、瑞典在內的歐洲多國,以及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非猴痘流行國家,也都在幾乎同一時期開始出現猴痘病毒感染者。

多國報告出現猴痘病毒感染者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天花被正式撲滅以來,猴痘取而代之,成爲人類正痘病毒感染的主要流行疾病。

但在過去的50多年裏,這種病毒只在非洲中西部的雨林地區流行,即便是2003年期間,美國曾爆發過一場小規模猴痘疫情,也是由於從非洲進口的岡比亞碩鼠傳播了病毒,當時很快就識別出了傳染源頭。

在過去的50多年裏,這種病毒只在非洲中西部的雨林地區流行

而這輪感染的病例情況,除了英國首例報告的患者有前往尼日利亞的旅行史以外,其他大多數都沒有去過非洲,目前尚不清楚他們是如何感染了猴痘病毒。

曾任尼日利亞科學院院長以及世衛組織多個諮詢委員會成員的病毒學家 Oyewale Tomori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我對此感到震驚。每天我醒來,都有更多的國家被感染,這不是我們在西非看到的那種傳播,所以西方可能會發生一些新的事情。”

猴痘的傳播,需要引起世界範圍內足夠的警惕嗎?

不按常理出牌

5月7日,英國衛生安全局報告了今年首個猴痘病例。

患者曾在四月下旬前往位於非洲西部的尼日利亞,在拉各斯和三角洲停留。4月29日,該患者出現皮疹的症狀,5月4日,其返回英國,於當天前往醫院,由於疑似感染猴痘,他立刻被採取了隔離措施。

英國衛生和社會福利部一名官員稱,這位病人正在聖托馬斯醫院的專科隔離病房接受治療,由專業臨牀工作人員進行嚴格的預防感染程序。

按理來說,由於該病例返回英國後立即進行隔離,也進行了接觸者追蹤,猴痘在英國本土繼續傳播的風險很小。但令人意外的是,接下來,在5月14日和16日,英國又繼續報告了2起和4起猴痘病例,而這些病例與首例尼日利亞返英病例之間並無聯繫。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英國之外的其他歐美國家。

5月18日,西班牙國家微生物學中心確定出現7例猴痘陽性病例,19日,葡萄牙確診14例,瑞典確診1例。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也相繼出現了猴痘確診病例。

截至5月21日13:00,世界衛生組織(WHO)的12個原本並非猴痘流行國的會員國家已經累計報告92例實驗室確診病例,以及28例疑似病例。隨着監測範圍的擴大,病例數據仍在不斷增長。

萬幸的是,本輪猴痘疫情中尚未出現患者死亡的報告。

在媒體報道中,部分科學家對目前猴痘在歐洲和北美的蔓延感到非常困惑,因爲此前的相關疫情只會出現在與中非和西非有關聯的人羣之中,但此次疫情中的感染者大都是沒有去過非洲的年輕男性。

據報道,本次猴痘疫情的一個不同尋常之處是,許多患者會在生殖器區域出現成簇的疙瘩狀斑點,這也是猴痘皮疹開始發病的不常見區域。

一般來講,當患者感染猴痘病毒,最初,他可能會出現發燒、頭痛、肌肉疼痛、背痛、淋巴結腫大、發冷和精疲力竭的症狀。

根據世衛組織對猴痘症狀的描述,除了前述病徵之外,當患者開始發燒後的1至3天內,他的身上可能會開始出現皮疹或皮損,皮損可能是扁平的或是輕微隆起的,充滿透明或是淡黃色的液體,最後會結殼、乾燥並脫落。

一個人身上的皮疹或皮損數量從幾個到幾千個不等,往往集中在面部、手掌和腳底,也會出現在嘴巴、生殖器和眼睛上。

據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一篇論文顯示,感染猴痘的後遺症包括:繼發細菌感染、呼吸道疼痛不適、支氣管肺炎、胃腸道不適、脫水、腦炎和眼睛感染,嚴重者還可能會導致永久性角膜創傷。

人類所知甚少

自1980年全球根除天花以來,猴痘已經成爲對人類影響最大的正痘病毒。

作爲一種病毒性人畜共患病,猴痘的症狀與天花非常相似,只是臨牀症狀相對較輕,它們最顯著的差異在於,猴痘會導致淋巴結腫大,但天花不會。

1958年,科學家在丹麥一個實驗室的猴子身上首次發現了這種病毒,因此命名爲“猴痘”。而第一例人患猴痘病例出現在1970年,感染者是剛果民主共和國的一名兒童。

1958年,科學家在丹麥一個實驗室的猴子身上首次發現了這種病毒,因此命名爲“猴痘”

自1970年以來,曾有11個非洲國家報告了人類感染猴痘病毒的病例,其中包括貝寧、喀麥隆、剛果民主共和國、尼日利亞等。而猴痘病毒也根據在非洲的地區分佈而分化爲兩個有所不同的支系:西非支系和剛果盆地(中非)支系。

世衛組織提供的數據顯示,剛果盆地支系的病死率爲10.6%,而西非支系則溫和得多,在猴痘流行國家,感染者的病死率爲3.6%,而這個數據還很有可能被高估了,“因爲流行國家的監測能力是有限的”。

通常來講,猴痘的症狀會在幾周內自行消失,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特定人羣身上,這種病毒可能會導致更嚴重的併發症甚至會造成患者死亡,尤其是新生兒、兒童、具有潛在免疫缺陷的人,在感染後更有可能承受更高的風險。

迄今爲止,今年五月在世界各地散發的猴痘疫情中,通過聚合酶鏈反應檢測(PCR)的樣本都被確認爲屬於西非支系。同時,來自葡萄牙確診病例的拭子樣本的基因組序列表明,導致當前疫情的猴痘病毒與2018年和2019年從尼日利亞輸出到英國、以色列和新加坡的病例非常接近。

上世紀80年代,造成五億人死亡的天花被真正撲滅以後,天花疫苗也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而天花疫苗被證實也對猴痘病毒有着85%的有效性。只不過,當這種疫苗成爲歷史,猴痘病毒便也找到了入侵人類社會的可乘之機。

圖表:歐美多國爆發猴痘疫情 英國及西班牙使用天花疫苗應對

許多證據表明,人類對猴痘病毒的瞭解是非常有限的。

我們不清楚這種病毒的宿主(主要攜帶者),引起猴痘的病毒只從自然界的動物身上被提取過兩次。

第一次是在1985年,從剛果民主共和國赤道地區的一種明顯患病的齧齒動物繩松鼠身上發現該病毒。第二次是2012年,從科特迪瓦泰伊國家公園內一隻死亡的白眉猴幼崽身上提取得到。

由於來自西非的病例不足,許多專家曾經猜測猴痘病毒西非分支“沒有人際傳播傾向”。

但尼日利亞疾病控制中心的高級流行病學家Yinka-Ogunleye和同事一起,在對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間發生在尼日利亞的猴痘病例進行回顧後確定,“疫情既包括初級人畜共患病傳播,也包括二級人際傳播”。

據報道,猴痘病毒的R0值(在自由傳播的情況下,一個病人平均能感染多少人)相對較低,介於1到2之間。

疫情既包括初級人畜共患病傳播,也包括二級人際傳播

WHO指出,患者在出現症狀時會具有傳染性,通常會持續2至4周,但要通過與感染者進行密切身體接觸纔會感染猴痘,如接觸患者皮膚病變處的體液、膿液或血液。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猴痘皮疹結成的痂特別具有傳染性。

目前尚不清楚猴痘是否可以通過性傳播途徑傳播,如精液或陰道液等,但在性活動期間與病竈直接產生皮膚接觸可以傳播病毒。

怎樣治療,怎樣預防

目前,專家們對於“如何治療猴痘”這一問題的普遍回答是,無需治療,一段時間之後,猴痘症狀往往會自行消失。

這背後映射出的現實情況其實是,目前暫無治療猴痘的特效藥,最多隻能進行相應的對症治療。世衛組織表示,最重要的事情是要照顧皮疹,讓它們保持乾燥。

美國疾控中心(CDC)提供了幾種可能有效的藥物名錄,包括西多福韋、布林西多福韋、ST-246,這幾種藥物都在動物研究中顯示出了抑制作用,但也並沒有相關的數據表明這些藥物確實對猴痘感染者有效。並且,這幾種藥物的可及性尚且比較差,ST-246還在新藥臨牀審批階段,無法大規模推廣應用。

而疾病的預防仍然需要依靠疫苗。

目前暫無治療猴痘的特效藥,最多隻能進行相應的對症治療,而疾病的預防仍然需要依靠疫苗

由於猴痘與天花病毒密切相關,因此天花疫苗也可以保護人們免於感染猴痘。不過,最初的天花疫苗已經不再面向公衆接種,40歲以下的羣體也不太可能接種過天花疫苗。但2019年,一種針對天花開發的新疫苗MVA-BN已經被批准用於預防猴痘,只是尚未廣泛應用。

專家認爲,接觸猴痘後接種疫苗可能有助於預防這種疾病或減輕發病的嚴重程度。

生產該疫苗的公司Bavarian Nordic目前正在大力擴展生產,該公司CEO表示,他們已經接到了很多電話:“歐洲有很多擔憂,但這不是我們在貨架上大量存在的產品,這是需要定做的。我們還有一些存貨,現在正在加緊生產。”

除了試圖瞭解當前猴痘疫情爆發的原因和傳播途徑之外,專家們還在努力對從個體患者身上分離出來的病毒進行測序,以便於更好地瞭解它是否發生了什麼變化。

有專家表示,目前沒有理由認爲該病毒發生了任何有意義的突變。並且也沒有證據表明,本輪疫情中的猴痘病毒變得更易於人際傳播。

說到底,對於這種病毒,人們或許無需過於擔心,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傳染病流行病學家Anne Rimoin在接受採訪時曾說道:“它不像天花、麻疹或新冠病毒那樣具有高度傳播性。”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傳染病流行病學家Anne Rimoin在剛果工作期間

因爲猴痘病毒與新冠病毒不同,至少,猴痘病毒在患者出現症狀之前並不被認爲具有傳染性。而當患者出現症狀,他能夠很快意識到自己受到感染,也能夠更快接受隔離治療,以避免病毒出現大規模的流行。

我們對猴痘瞭解有限,但它並不是一種全新的疾病。它與天花類似,但遠遠不如天花猛烈。至少目前看來,世界各國的疾病預防和控制體系並非對猴痘的流行傳播完全束手無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