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栋楼有几层,一层楼有几户,一户有几个人……”为了核酸检测不漏一人,在成为“块长”的第一天,张露就看着户口册,把每户居民的电话录进手机里。

早上,她要按时分批叫人,确保居民准时有序排队采样。晚上,她要统计数据、分类录入居民信息,确保检测结果准确上报,还要协助密接完成转运。

张露是上海市黄浦区司法局的工作人员,从4月1日开始支援,一直持续到现在,一共50多天。她负责三栋楼,共计200余位居民的各项防疫工作。

以下是张露的自述:

在外滩街道当志愿者的这些天,第一次和抗原阳性的居民近距离接触让我印象深刻。

“小张你看,我的抗原测出来怎么两道杠,这我怎么办?”看到显示结果阳性,其实我也有些忐忑。但我知道如果表现出来,居民就会更加紧张。

“不要紧张,请在家等待医生上门核酸复核。您不要出门哦,有什么需求电话联系我。”我一边克服自己的紧张情绪,一边耐心安抚居民居家配合等待复核筛查工作。

那天,我带着医生给这户居民上门核酸复核。这户人家有两位老人,还有小朋友,他们都有发烧的症状。

我第一次接触这种情况,穿好防护服进入居民家,心里很紧张,家里通风性也不是那么强,感觉自己的心脏扑通扑通地跳。之前,没有这么近距离跟有症状的人去接触,心里多少还是有所害怕。

这边都是老旧小区,没有电梯,楼梯是木质的,只能容纳一个人。小区老龄化程度极高,年龄最大的居民已经94岁,每次发放抗原时都要反复叮嘱,帮他们解决抗原自测的困难。

有时候居民们抗原出现异常的话,会电话或微信通知我们。医生到了之后,由志愿者带着医生去他们家里,上门进行核酸复核。

我们志愿者每个人有几栋楼要负责,随着对疫情和居民慢慢了解,在自己负责的楼栋里,我知道哪些是阳性、哪些是密接、哪些是特殊人群,再带医生上门或者发物资、发抗原,也就觉得没那么可怕了。

如果核酸复核阳性,就要面临转运了。转运工作往往晚上开始,在转运的过程中,我也是常常奔波处理各种问题。比如,一位患有糖尿病的居民,需要每天注射胰岛素,担心方舱没有冷藏条件储存,透出了满满的担忧。了解该情况后,我及时将居民的需求向街道及疾控中心反映,经协调,他带着胰岛素顺利住进了方舱。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有一户四口人家,分别是是妈妈、外婆,还有小夫妻两人。因为所在楼层出现阳性,他们作为密接要转到外地去隔离。但外婆常年瘫痪,妈妈需要照顾外婆。因为家里是独卫,可以做饭,具备居家隔离条件。于是,妈妈和外婆两个人在家隔离。但是没想到的是,小夫妻俩刚到外面去隔离,妈妈跟外婆就抗原异常了。 当时接到这个情况,我就马上上报,等医生到达之后,我带着他们去上门采样。出发之前,检查自己的防护服是否穿严实了,口罩是否透气,带着眼镜面屏是否有雾气。

敲门后,阿姨打开房门还是蛮客气的,因为平时经常在居民群里发通知,之前下楼做核酸也遇到过,她一下就认出我来了,上来就说“你是群里叫张露的志愿者吧?你们辛苦喽。”

“是的,阿姨,我是群里的志愿者,穿得这么严实您也能认出来我呀,您是叫XXX,今天抗原双杠是吗,现在由医生给您跟老奶奶核酸复核,您把核酸码或者身份证出示一下。”

然后我扫好码,阿姨整个采样过程很配合,也表示家里有一位老人瘫痪在床,需要进去房间采样。我转头跟医生确认是否能进房间,医生也没有犹豫,让我把码扫好,核酸试管拧开,把所有暂时用不到的物品交给我,医生进到居民房间给这位老奶奶进行采样。

整个过程也是蛮顺利的,临走的时候,我安慰阿姨:“您也不要着急,这是谁也想不到的事情,您先不要出门,有什么需要随时联系我,我们再等进一步的核酸结果出来。”

这两位后面还是确诊了,由于老奶奶80多岁加上常年瘫痪经不起折腾,因为具备居家隔离的条件,经上报多方评估后允许让她们居家隔离。

后来,小夫妻隔离的时间要结束了,回到家可能就面临被感染的风险,因为家里的妈妈跟外婆都已经确诊。当时我主动给他们打了电话,告诉他们回来风险很高,也劝他们不要着急,“如果需要,我肯定第一时间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白天,我在点位上分批通知居民下楼核酸,协助维护现场的秩序,下午要对自己所负责的楼栋进行数据的更新,比对排摸数据,晚上有时还要转运。

可能刚准备休息,又会收到电话通知,“楼栋里出现了确诊病例要转运。”就要马上盘点楼栋居民情况:哪些是同住人,哪些是同楼层,哪些是同楼栋,以及在这些密接当中,哪些是一些高龄或有基础疾病的需要特殊帮助的人,把相关的数据了解清楚以后,要马上上报给点位长。这个数据需要很快整理出来,盘点好数据后就要马上穿好防护服,去转运地点协助完成密接转运。那段时间,有时候经常要忙到夜里一两点。 

责任编辑:吴剑 SF03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