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一參一控”的限制正在鬆綁。一個月內,證監會兩度發佈新規,支持公募基金髮展,並調整優化公募基金牌照制度,適度放寬同一主體下公募牌照數量限制。

券商在公募領域跑馬圈地已非新鮮事。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統計發現,目前14家券商通過申請或是旗下資管子公司持有公募牌照,33家上市券商至少控股或參股一家公募基金公司,其中,11家上市券商控股或參股兩家公募基金公司。

至於前十大券商,均在此前“一參一控”政策下進軍公募領域,截至目前,僅中國銀河一家尚未“正式”擁有公募牌照。不過,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早在2018年7月,中國銀河提出收購控股股東旗下基金公司銀河基金議案,只是該事項截至2021年底都未有明確進展。

貝殼財經記者瞭解到,目前中證協登記備案的有20家券商資管子公司,券商通過設立資管子公司申請公募牌照已成爲一大趨勢。對此,業內人士表示,這種方式相對比較穩妥,在保證機構原本主業的穩定運營情況下,從基礎人員管理建設開始展開新的公募基金業務。不過,具體採用哪種發展方式,還要結合券商當前自身的發展水平。

持牌數量限制“鬆綁”,券商瞄準公募牌照

近日,《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監督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人新規》”)出爐,從“准入-內控-經營-治理-退出-監管”全鏈條完善監管制度,明確提出優化公募基金管理人牌照準入制度,壯大公募基金管理人隊伍。

就在4月26日,證監會推出了公募基金髮展16條舉措,此次《管理人新規》可以說是在其基礎上,對公募牌照放鬆的相關內容作出進一步說明。

貝殼財經記者梳理看到,《管理人新規》明確指出,要統一資管機構申請公募基金管理資格的條件。支持符合條件的專業資管機構申請公募基金管理資格,完善專業資管機構類別,統一準入標準,重點關注相關機構的資管展業經驗與合規風控情況。

釋放准入信號之外,新規也進行了鬆綁。《管理人新規》提出,在繼續堅持基金管理公司“一參一控”政策前提下,適度放寬公募持牌數量限制,允許同一集團下證券資管子公司、保險資管公司、銀行理財子公司等專業資管機構申請公募牌照。

近一月來,已有多家券商採取行動劍指公募牌照。其中,國泰君安進一步謀求控股公募基金公司。5月24日,國泰君安發佈公告擬以不超過10.12億元的價格受讓華安基金8%的股權。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國泰君安原本持有華安基金28%股權,同時還有15%華安基金股權正在辦理工商變更登記,此次受讓如果順利,國泰君安持有華安基金的股權比例將增加至51%。

與此同時,也有券商考慮增資控股公募基金公司的成本和收益。5月17日,中原證券發佈公告稱,由於外部因素髮生變化,公司經審慎考慮並與協議方協商一致,決定終止增資控股合煦智遠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公告中,中原證券明確表示,後續將繼續圍繞既定戰略,研究探尋市場機會,推動公募基金業務發展。

追溯至4月29日,國信證券和國聯證券均發佈關於設立資管子公司的相關公告,前者表示,爲資管子公司提供累計不超過30億元(含)的淨資本擔保承諾。後者則稱,爲把握業務機遇,建設較爲領先的資產管理平臺,國聯證券擬出資10億元設立全資資管子公司,從事證券資管業務、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以監管機構覈准爲前提)以及監管機構覈准的其他業務。

跑馬圈地頭部券商實現“公募牌照自由”

從現有市場格局來看,券商在公募領域跑馬圈地,都有着自己的一套戰略。

從頭部前十大券商來看,僅中國銀河一家目前尚未“正式擁有”公募牌照。多家頭部券商在佈局公募基金業務發展中處於領先地位,並在此前“一參一控”政策下開疆拓土。

貝殼財經記者梳理看到,海通證券在控股海富通基金的同時,還持有富國基金28%的股份;廣發證券在控股廣發基金的同時,還持有易方達基金23%股份;申萬宏源證券同樣如此,控股申萬菱信基金,參股富國基金28%。

此外,中金公司和中信建投旗下都100%控股一家公募基金公司。國泰君安通過旗下資管子公司發展公募業務,同時也正在謀求控股華安基金;“一哥”中信證券則控股華夏基金,且已經在申請設立資管子公司的路途中。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銀河已經謀求控股基金公司。2018年7月,中國銀河擬以現金方式收購控股股東銀河金控所持有的銀河基金50%股權。不過,截至2021年年底,該收購仍尚待取得財政部批准,收購涉及的銀河基金控股股東變更事項尚待取得中國證監會批准。

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目前具有公募牌照的資管機構(包括證券公司、券商資管、保險資管、基金管理公司)共有152家。

其中,山西證券、國都證券、北京高華、華融證券、東興證券和中銀證券6家證券公司本身持有牌照。此外,多家券商通過旗下資管子公司獲得了公募牌照,包括東證資管、浙商資管、渤海匯金、財通資管、長江資管、華泰資管、中泰資管、國泰君安資管8家券商資管子公司。

貝殼財經記者根據年報梳理發現,33家上市券商至少控股或參股一家公募基金公司,其中,11家上市券商控股或參股兩家公募基金公司。

對於券商加速涉足公募領域,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在接受貝殼財經記者採訪中表示,若券商作爲公募基金公司的主要股東,在國家加快機構投資者發展的政策中是受益方。

在他看來,一方面,券商有渠道廣闊的優點,基金業務加入後,券商很容易在原有的銷售渠道上開展新的基金業務,推廣速度快。同時券商本身的投研能力可以更好的幫助基金業務進行產品篩選。另一方面,基金業務的加入也一定程度上幫助券商拓寬了銷售產品的種類,提升資產配置服務方面的能力,使券商優化自身財富管理模式,幫助券商增加營收效益。

儘管年初至今,權益類基金新發規模持續回落,公募基金規模受到淨值回落的影響,整體規模增長生變,不過有業內人士認爲,若後續市場回暖,公募基金規模有望保持增長。同時,考慮到券商其他業務承壓,預計今年公募基金利潤貢獻佔比將進一步提升。

申請動作頻頻,設立資管子公司穩妥

從近期券商動向看,越來越多的券商通過設立資管子公司的方式申請公募牌照。

貝殼財經記者瞭解到,目前中證協登記備案的有20家券商資管子公司。此外,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以來,已有中信、中金、華創、中信建投、國金、東興、國信、國聯等8家券商公佈設立資管子公司計劃。

談及未來券商進一步佈局公募業務的途徑時,瑞銀證券A股非銀金融行業分析師曹海峯認爲,未來券商會主要會通過三個方式進行佈局,一是發展旗下的資管業務;二是申請公募牌照;三是如果旗下已有公募子公司可以增資擴股,(如果沒有)或通過收購一家公募公司的形式增加在公募方面的投入。

在他看來,這樣能夠受益未來整個資管行業發展的趨勢。另外,發展公募業務在帶來公募管理費的同時,還可以增加公募佣金分倉的收入。

據其介紹,公募行業雖然相對具有周期性特徵,但相對傳統的經紀業務和自營業務而言,其收入波動比較順暢,公募帶來的大資管業務收入,能夠增加券商盈利的可預見性、持續性,對券商整個未來的發展是非常受益的。

西部證券數據顯示,近年來,基金公司業績保持上行,公募基金貢獻的利潤在券商整體業績中佔據重要位置。

從2021年年報來看,東方證券、長城證券和第一創業三家券商的公募基金利潤貢獻佔比已經超過40%。興業證券、廣發證券緊隨其後,旗下公募基金利潤貢獻佔比超過20%,國海證券和招商證券這一業務利潤貢獻佔比超過10%,還有申萬宏源、華泰證券、海通證券、中信證券等多家頭部券商的公募基金利潤貢獻佔比超過5%。

“考慮到機構轉變的風險性,機構應該嚴格分析並根據自身條件來選擇如何發展公募型業務。”陳靂認爲,設立資管子公司申請公募牌照的方式相對比較穩妥,這樣可以在保證機構原本主業的穩定運營情況下,從基礎人員管理建設開始展開新的公募基金業務。成立新的子公司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風險,提升運營效率。

不過,陳靂強調,具體採用哪種發展方式,還要結合券商當前自身的發展水平。對於非頭部機構來說,選擇兩者並行的方式比較妥當,風險程度小。

“考慮到機構型業務的客戶的投資習慣大部分還是短線爲主,對長線投資接觸較少,券商可以根據機構型業務中的客戶數據,篩選一部分有資金能力的客戶,進行公募型業務的引流,循序漸進發展。未來政策和市場均發展成熟後,可以根據自身業務發展情況選擇業務佔比模式。”陳靂建議。

曹海峯指出,根據對海外的發展情況研究發現,公募業務發展從長期角度還是看收益率。美國在2000年之後出現從主動型往被動型產品轉變的趨勢,原因是大家發現主動型產品的收益減掉管理費是小於被動型產品的收益,所以大家更加傾向於買被動型的產品。券商發展公募還是要從投研、提高資產管理的能力、提高收益率的角度去發力。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胡萌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陳荻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