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時代週報

  Mini LED在TV等領域挑戰OLED

在廠商、資本共同推動下,今年來,Mini LED市場迎來大爆發。

在海外,蘋果推動平板和電腦產品裝備Mini LED;在國內,得益於TV廠商產品升級潮,在使用壽命、成本上有優勢的Mini LED首先在TV市場爆發。

今年3月,TCL一口氣推出3款Mini LED電視,5月又推出4種尺寸的Q10G Mini LED電視。5月,華爲開售新款V系列Mini LED背光電視。

5月24日,晶科電子副總裁曾照明告訴時代週報記者,因競爭白熱化的TV行業需尋找新賣點,Mini LED契合此需求,目前主流TV廠商都對Mini LED感興趣,並在尋求合作機會。高端TV產品始終佔有大盤20%~30%份額,Mini LED在這個細分市場有增長空間。

在5月24日的集邦諮詢新型顯示產業研討會上,集邦科技研究部副總邱宇彬透露,受益於Mini LED背光方案的成本和規格搭配彈性高於OLED,預計Mini LED背光電視滲透率將在2026年達到10%以上。

基於良好市場預期,去年起,資本便湧入Mini LED行業,推動產業鏈各環節爭相擴產。生產規模化又進一步推動成本下降,助力Mini LED在TV等領域與OLED競爭。

圖源:蘋果官網

Mini LED電視價格大幅下降

Mini LED作爲一種約100毫米的發光二極管,尺寸介於傳統LED與Micro LED之間,常作爲LCD(液晶)背光方案。可分區控制的特點,使面板無需發光處可顯示純黑,色彩顯示效果好於傳統LCD,無機材料的性質又使其使用壽命長於OLED。

同作爲新型顯示技術,Mini LED在TV等領域挑戰OLED,是近期業內值得關注的現象之一。

目前,國內Mini LED產業鏈包括衆多轉型入局的LED、芯片與設備廠商,也包括衆多成熟LCD廠商,行業通過充分競爭快速壓低成本。而相比之下,OLED技術門檻高,最先進的技術基本由韓廠三星、LG把握,由少數廠商把控成本並制定價格策略,價格變化相對難以預測。

看到市場具有成本下降、大規模商用的發展潛力,2021年,資本快速湧入Mini LED賽道,熱度甚至高於OLED市場。據高工LED數據,2021年以來,投向Mini/Micro LED領域的資金高達700多億元。今年以來,還湧現了乾照光電15億元定增、三安光電79億元定增等案例。

曾照明告訴時代週報記者,近兩年不少資金進入Mini LED行業,包括原本的LED封裝廠投資Mini LED產線、面板廠商投資相關基地。

“去年Mini LED封裝剛開始量產時,我們的產品直通率(未經返工修復時的良品比例)在80%左右,隨着封裝設備性能提升,現在直通率提高到95%。同時,更多廠商進入產業鏈,壓低Mini LED芯片、錫膏等部件或材料價格,現在我們做完方案交給下游廠商,成本比一年前減少了20%~30%。” 曾照明表示。

製造成本的下降直接反應在終端售價上。

圖源:視覺中國

例如,TCL今年發佈的55寸Q10G Mini LED電視售價4999元,將Mini LED背光電視價格探至5000元內。華爲今年推出的V75 Pro售價15999元,價格相比去年推出的首款Mini LED電視V75 Super下降9000元。

部分Mini LED電視售價已接近甚至低於同尺寸OLED電視。時代週報記者在主流電商平臺看到,小米、創維、索尼分別有55寸OLED電視售價4799元、6999元、7899元,高於TCL新發布的同尺寸Mini LED電視。

TV之外,Mini LED也嘗試在其他場景擠佔OLED份額,如車載顯示屏、MNT(顯示器)等,蘋果則率先推動Mini LED在平板電腦上應用。

廠商擴產後挑戰加劇

眼下,Mini LED產業鏈企業一心想把市場做大,但隨着擴產和新入局者增多,競爭問題勢必凸顯。

在顯示技術發展史上,曾有過數次技術路線之爭,最終都是押對技術的面板廠商勝出,押錯技術的面板廠商承受沉重損失。但Mini LED不同,作爲一種背光方案,其並非由面板廠商單方面押注,而是由LED、LCD等領域的大量廠商同時推動商用,技術則分散在各環節廠商手中。

“Mini LED還在起步,距離紅海很遠。”5月24日,集邦諮詢研究經理餘彬告訴時代週報記者,目前Mini LED產業鏈可分爲芯片、打件、封裝、面板等環節,部分環節近期有衆多新廠商湧入。

競爭激烈程度隨着玩家增多而提升,一個體現便是Mini LED多個環節出現了不同技術方案。

目前,背板方案包括PCB(印刷電路板)、玻璃基板、FPC(柔性電路板),封裝方案包括POB(芯片封裝後打上基板)、COB(芯片打上基板再封裝)等。

曾照明判斷,技術適用的產品不一樣,目前不存在一種技術完全取代其他技術的可能。例如,POB有成本低的優勢,而COB也有低成本方案,且排列緊密、適合車載和MNT(顯示器)。廠商不太可能僅憑技術路線而勝出或落敗,但某種技術方案做到極致時,市佔率可能高於其他技術路線。

曾照明指出,競爭最關鍵的還是批量化生產、成本降低以及客戶接受度提高。同時,一條Mini LED封裝產線投資高達1500萬~2000萬元,後來者須同時面臨高額投資和激烈競爭,早佈局的廠商有先發優勢。

餘彬告訴時代週報記者,Mini LED產業鏈不存在技術門檻極高、不可替代性很強的環節。總體而言,構成廠商核心競爭力的還是成本控制、產業鏈支持、產品穩定性等。

技術路線多元,讓少數廠商壟斷的可能性降低,但企業依然面臨風險。作爲重資產、技術驅動的產業,一旦Mini LED廠商面臨技術落伍,技術變更大概率須重開產線,轉型並不容易。同時,與終端廠商蘋果強勢綁定OLED產業相似,TV等終端廠商對Mini LED產業也有強把控能力,Mini LED長而分散的產業特性,也更有利於終端廠商壓低成本。

不僅如此,由於重資產投入和技術驅動特性,未來Mini LED向下一代顯示技術Micro LED更迭的過程中,廠商能否順利轉型也是一個重要問題。

餘彬告訴時代週報記者,國內Mini LED產業鏈龐大,有集羣優勢,未來過渡到Micro LED時代,外延、芯片製造等環節同樣有優勢。但Micro LED的核心技術巨量轉移,目前仍是國外廠商走得快,國內廠商仍需藉助這類核心技術,還需跟隨、追趕。

相關文章